北碚区统筹城乡馆校联动大美育改革实验打造美育新常态
日期:2021-02-25

北碚区作为重庆市美育改革实验区统筹整合区内资源,实施统筹城乡馆校联动大美育改革实验,以大教学、大课堂、大教研、大平台的教学方式,打造了全学科、全程、全员、全方位的学校美育工作新常态。

一、强化保障,建立美育支持新机制

一是建立政策支持机制。由区政府统筹协调教育、财政、文化、体育等相关部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美育专项经费,年均投入200余万元,从经费、政策、场所等方面统筹保障全区美育改革实验。二是明确系统组织机制。由教委牵头,教师进修学院具体实施,配备专项工作人员及美育教研员8名,组织推动美育改革实验深入开展。三是打造专业指导机制。加强与西大的校地合作,借力西大美育中心开展美育教师专项培训和美育课题研究等;建立美育专家库,每年集中召开北碚区美育改革实验推进会2次,专家到现场指导50余次

二、整合资源,打造美育课程新格局

一是馆校联动拓展美育场域广度。充分利用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04余处文物景点、11所市级博物馆等“百馆之城”的区域优势,“重庆农耕乡土与非遗文化、生态与生命自然文化、抗战与共识文化”,以馆日活动、社团研学、旅游展览等形式植入美育课程,建设覆盖师生、家长、社区居民的大美育课程。二是三色齐构厚植美育课程深度。挖掘学科美育资源,审美化再造国家课程,融合构建美育“主色课程”;通过艺术学科主阵地、主渠道夯实美育“底色课程”;各校结合校本课程,特色打造美育“亮色课程”,构建形成“多元并进、普特兼容、区校共蓄”的美育课程体系。三是情智共生提升美育活动温度。各学科广泛应用审美化视点结构教学(ATVS)模式案例300余个,推进美育课堂“审美化设计、操作、评价”三位一体建构,以及“教育要素转化为审美对象、教学过程转化为审美活动、师生教学关系转为审美关系”的三大转化,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内容的同时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提升学习效率,实现“情智同生长,师生共成长”的美育目标。

三、提升素质,展现美育队伍新面貌

一是培训提升专业素质。组织美育实验校校长、艺术教师、学科骨干教师培训6期,艺术学科教师每年高端培训60课时,乡村骨干教师赴外地培训不少于两次,累计培训600余人次,培训覆盖率达到100%。二是科研拓展创新能力。在“学科全息育人”中加强审美育人研究;建设三圣根书3个特岗工作室、8个艺术名师工作室,稳步推进22项美育课题,引领教师创造美育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三是展示成就个人风格。坚持开展艺术教师基本功竞赛、艺术学科课堂教学大赛等,每届100多名教师参与;每年选派50名专业教师到薄弱学校送教,让教师在展示中提升成长,并示范带动队伍专业化发展。

四、创新实践,开启美育实施新探索

一是点面结合整体实验。全区美育改革与实验由6所市级实验学校牵头引领,遴选13所实验主题相同或相近的区级实验学校共同开展实验,19所实验学校覆盖城乡和全学段,并以其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区学校整体参与。二是集团共进助推实验。借助12个优质教育集团,牵头学校通过组织课例展示、示范研讨、校本研训、集团展示等途径,统筹集团内部共同开展美育改革实验。三是自主创新落地实验。各校融合区内人文自然资源和自身优势,打造了“生命美育”“三圣根书”“澄江剪纸”等美育品牌,现有市级艺术特色学校18所,区级“一校一品”艺术特色学校64所。

五、推广成果,书写美育普及新贡献

一是孵化艺术精品。搭建全区中小学生合唱艺术节、新年音乐会、艺术活动月等大平台,培育了“朝幼小戏骨”等一大批学校精品艺术作品、保留艺术节目。二是提升美育质量。全区美育改革实验成效明显,形成《统筹城乡——馆校联动大美育成果书系》5本,美育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西部农村儿童线描画”等3项艺术教育成果分获国家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是助力公益事业。利用北碚区美育博物馆(柳荫镇艺术粮仓)定期集中展示艺术作品300余件;举办“艺起战疫,共克时艰——师生战疫艺术作品展”,赠送援鄂医疗队特色艺术作品716件;协同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等活动60余场,相关的美育成果反哺推进全区大美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