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经济和农业农村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61号)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思想认识
(一)组织开展党政人才培训。一是坚持入脑入心学进去,利用干部春季秋季主体班、中心组学习、支部活动、科干讲堂等线下平台以及学习强国、干部网络学院等线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有关论述。二是坚持用心用情讲出来,坚持将乡村振兴纳入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缙云菁菁”“缙云论见”等干部论坛,给干部搭建平台,立足岗位职责为乡村振兴提供发展思路。三是见行见效做起来,在“北碚组工”微信公众号开设乡村振兴专栏,大力宣传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风采,激励全区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展现担当作为。
(二)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围绕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加强农村实用培训,培育适应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截至目前,全区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865名,现代青年农场主28名,农业经理人13名。
二、优化区域布局,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一)优化农业区域发展布局。紧紧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综合考虑地理气候、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等因素,加快农业布局调整和优化,构建“一区一园多点”都市现代农业空间发展格局。一区:即“嘉陵悠谷”—乡村振兴综合试验区。主要在嘉陵江以东片区,在以静观镇、柳荫镇、三圣镇、金刀峡镇为核心的约272平方公里范围内,实施“三个万亩”(万亩花木、万亩粮油、万亩果蔬)精品产业提质工程,建设西山环线乡村旅游示范带,整体打造西部乡村振兴展示交流窗口。一园:即“缙云原乡”—“两山”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园。主要在嘉陵江以西片区,沿缙云山、中梁山环线,提档升级一批精品林果、蔬菜基地,发展培育一批精品民宿,建设美化一批特色院落,打造上山看景、下地采摘、依水休闲、入谷养生的都市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多点:即都市现代农业特色示范点。主要在农村全域,围绕“一区一园”空间布局,立足各镇街产业实际,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关联度较大、链条较完整、技术水平较高以及创新能力较强的都市现代农业示范镇(街)、村。
(二)提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现代粮油产业示范区、万亩蜡梅特色产业带,建设柑橘、蜡梅、魔芋3大良种繁育基地,推动乡村产业规模上档、质量升级。一是建设现代粮油产业示范区。沿东山环线打造“嘉陵悠谷—粟漫东山”现代粮油产业示范区,在静观、柳荫、三圣、金刀峡等镇新建现代粮油产业示范基地8048亩。二是建设万亩蜡梅特色产业带。沿西山环线打造“嘉陵悠谷—梅香西山”万亩蜡梅特色产业带,截至目前在静观、柳荫、金刀峡等镇新增蜡梅种植面积3400亩,到年底完成新增面积6000亩,打造蜡梅精品园3个。三是建设柑橘、蜡梅、魔芋3大良种繁育基地。在龙凤桥、歇马、澄江、三圣、金刀峡等镇街新(扩)建柑橘良种繁育基地825亩,全区柑橘种苗繁育基地达到2000亩,年产种苗3000万株;在静观镇、柳荫镇新建蜡梅种苗繁育基地2个,发展蜡梅种苗基地500亩,蜡梅种苗生产能力达到30万株/年;与西南大学合作,在歇马街道建成国内一流的优质魔芋良种繁育基地,力争推出优质魔芋新品种1-2个。
(三)推广绿色生态农业技术。充分发挥西南大学等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优势,聚焦生态畜禽、生态渔业,以增产为目标,在绿色农业方面加大技术研发,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绿色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2021年铺设生态浮岛810㎡,新建尾水净化塘1430㎡,完成尾水治理405亩,治理尾水54万吨。实施完成畜禽粪污治理项目17个,全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24%。向全区畜禽养殖场户发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污染治理告知书,督促引导全区养殖场户严格落实畜禽粪污治理主体责任,对养殖粪水妥善收集处理,做到粪污就近就地还田利用。
(四)推出“好品碚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构建独属北碚特色的“1+4+N”品牌架构体系(一个核心:区域公用品牌“好品碚出”;四大优势特色产业:花卉苗木“碚加美丽”、精品果蔬“碚感新鲜”、粮茶食味“碚家健康”、农旅康养“碚好时光”;N个特色农产品品牌:静观蜡梅、北碚果苗、静观小米、西大魔芋、天润豆干等)。
三、打造产学研示范基地,提升区域竞争力
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创新合作机制,打造产学研示范基地,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由北碚区政府与西南大学双方共同作为产学研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主体,一起包装策划项目,从各自渠道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整合使用,建设成果由双方共享,作为双方共用的科研教学基地、科技示范窗口。
一是组建“中国西部(重庆)乡村振兴研究院”。遴选国内乡村振兴发展相关的学科、行业带头人,知名专家学者成立“重庆市乡村振兴研究院”并挂牌,全方位指导示范基地建设工作。 二是委托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编制重庆市乡村振兴产学研创新示范基地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围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打造西部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
三是推进乡村建设历史文化联线建设。利用“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旧址群”,串联乡建文化旧址,谋划打造“中国乡村建设文化遗产展示群”。校地双方联合挖掘提炼乡村建设历史文化资源内涵,建立乡村建设历史实物资料大数据库。筹建“重庆中国乡村建设博物馆”作,开展“乡村振兴的历史先声——中国乡村建设百年探索展”陈列布展。
四是围绕丘陵山区农业装备开展研发、展示及示范应用,在柳荫镇建设西南大学丘陵山区智慧农机试验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建成后,将开展农业机械化生产及示范、成果展示、农机人才培训等功能,形成一批可推广应用的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种植模式。
四、促进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充分用好北碚生态人文优势,坚持“文化铸魂、旅游助兴、产品促销”,整合资源,科学布局,探索出优势互补、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助推全区乡村多样化发展。
(一)坚持文化铸魂。赓续北碚乡建基因,依托“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旧址群”,深度挖掘乡村建设历史文化资源内涵,打造好“中国乡村建设历史文化联线”项目。用好北碚本土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留得住的乡村文艺队伍、创作一批叫得响的乡村文艺精品、推出一批传得开的乡村文化名片,为乡村振兴凝聚精神力量。
(二)坚持旅游助兴。制定并出台《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北碚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北碚区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的要求,通过推出旅游精品线路、加强宣传营销,提升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今年3月份,围绕春季踏青赏花主题,挖掘柳荫的油菜花,东阳、三圣和歇马的桃花,澄江的李花,金刀峡的梨花等特色产业,并整合沿线文化旅游资源,推出了5条春季踏青赏花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联合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委在东升村举办了2022年“奇彩乡村、碚加美丽”春季踏青赏花精品线路推介会,并邀请重庆日报、重庆之声等市、区级11家媒体发布新闻报道20余篇。2022年一季度,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100万人次、营业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20%。
此复函已经杨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2年4月15日
联系电话:68866208
联 系 人:刘亚琼
邮政编码:4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