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重庆市提高地质灾害风险全面管控水平的工作方案》(渝减委〔2022〕4号)有关要求,进一步做好复兴街道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工作(以下简称“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提高降雨诱发地质灾害风险防控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结合复兴街道实际情况,编制本预案。
1.目标原则
1.1目标
切实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防御响应及避险转移撤离工作,做到应撤尽撤、不落一人,最大限度避免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1.2原则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应转尽转,应撤尽撤,以街道领导带头,相关单位协同配合,社区及村社具体实施,形成工作合力。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组织机构
成立复兴街道地质灾害紧急避险转移撤离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下设避险转移组、综合保障组。
(一)指挥长:由街道党委书记担任,全面负责指挥复兴街道地质灾害紧急避险撤离工作,对紧急避险撤离工作中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
(二)副指挥长: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主任担任,配合指挥长开展地质灾害紧急避险撤离工作,及时向指挥长报告重要情况和提出建议;组织做好紧急避险撤离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做好紧急避险撤离的准备工作。
(三)避险转移组
负责组织撤离工作的具体实施,并做好受威胁群众的安置工作,动态掌握各风险源的常住居民变化,负责安置点的维护工作。
(四)综合保障组
负责地质灾害紧急避险撤离工作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卫生防疫工作。撤离工作现场的应急治安保障工作。负责对避让转移人员的接收、安置和引导,维持集中安置点的秩序。负责调集应急物资、设备、房屋、场地等,做好避让转移安置人员以及应急工作人员必需的食宿等生活保障工作。做好辖区内的宣传、引导以及危险因数告知工作,同时负责向公众宣传自救防护等知识。
3.地质灾害风险源
复兴街道主要地质灾害风险源为地质灾害隐患点,其类型主要为滑坡,截至今年4月,共有查明地质灾害点18处,其中滑坡18处,除唐家湾滑坡为去年新增入库地灾点外,其他地灾点均采用群测群防+智能化监测进行监测预警。
隐患点共影响户籍人口64户174人,其中常住人口64户174人。
4. 避险转移撤离响应
避险转移撤离流程为响应启动、撤离组织、管控与人员安置、人员返回四步。
4.1响应启动
当接到北碚区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发布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信息或“三个紧急撤离”情况时,立即启动本预案响应。
“三个紧急撤离”原则:
(1) 危险隐患点强降雨时紧急撤离;
(2) 隐患点发生异常险情时紧急撤离;
(3) 对隐患点险情不能正确研判时紧急撤离。
4.2撤离组织
4.2.1避险撤离信息发布
指挥长向驻村领导下达避险转移撤离指令后,驻村领导和村社干部立即按下列流程发布撤离信息:
1、驻村领导通过电话及短信将避险转移撤离信息发送至需转移风险源所在村社的驻村干部、村社干部。
2、村社干部通过电话及短信将避险转移撤离信息发送至需撤离群众。
避险转移撤离信号发布模板
序号 |
信息发布人 |
接收人 |
信号发布模板 |
1 |
驻村领导 |
需转移风险源所在村社的驻村干部、村社负责人及撤离工作小组 |
紧急通知:复兴街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达到×× 预警级别,请您迅速组织××(滑坡/危岩/风险区)受威胁群众按预案迅速避险转移撤离至安置点。并加强信息上报、人员安置与风险区管控工作。【复兴街道人民政府】 |
2 |
村社干部 |
需撤离群众 |
紧急通知:复兴街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达到×× 预警级别,请您配合村(社)干部、地防员和“四重”网格员迅速避险转移撤离至安全地带。收到返回通知后方可返回,切勿擅自返回居住或作业。 【复兴街道人民政府】 |
4.2.2避险转移撤离范围及人员
1、区县发布24小时、12小时以及短临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级别为橙色预警时,撤离地下水库新村13社滑坡影响范围内居民,共计户籍居民4户13人,集中安置13人。
2、区县发布24小时、12小时以及短临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级别为红色预警时,撤离1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避险转移撤离户籍居民64户174人,集中安置174人。
3、当出现其他异常情况时,按照“三个紧急撤离”要求,及时研判风险源影响范围和威胁对象,必要时可先行组织撤离。
4.2.3避险转移撤离组织
避险转移撤离工作采取“层层包干”方式进行。收到撤离信息后,驻村领导立即调度驻村干部和村社干部,组织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按照撤离预案撤离至安置场所。
4.3管控与人员安置
综合保障组做好以下人员安置与管控保障:
1、生活物资保障(帐篷、饮用矿泉水、方便面、面包等物资),确保紧急避险转移撤离群众“五有三防”,即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棉被、有临时住所。
2、卫生防疫及应急医疗保障、消防及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3、做好对转移撤离群众的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
4、强化危险区的安全管控,各管控路口和管控区域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撤离群众管控落实到人,由包村社领导分片负责,村社干部实行管控包干到户到人。
4.4避险转移撤离返回
强降雨结束后,地质灾害防治员、群测群防员及时开展雨后核查,驻守地质工程师提供技术支撑,结合核查情况,指挥部组织风险源所在村社干部及驻村领导、驻守地质工程师开展专项论证,确定无变化的风险点,可组织撤离人员返回。对于有变化的风险点可采取监测、应急处置等措施降低风险后返回居住。对于因强降雨导致房屋损毁的,根据相关政策启动搬迁避让。
5.保障措施
5.1人员保障
指挥部人员由指挥长牵头落实各部门人员,有各部门工作人员组成。各村社避险转移撤离小组由包村社领导牵头落实小组人员,由村社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组成。复兴街道基层治理综合指挥室落实人员联系名单,作为预案附件下发到指挥部成员。
5.2物资保障
由街道基层治理综合指挥室组织,编制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工作物资准备清单,准备所需的设备设施和材料、防护用品、必要的医疗及消防用品、食品的储存和保管等,在数量和质量上得到保证。各类物品制定专人进行管理。
5.3经费保障
由街道民生服务办公室根据本预案编制所需经费预算,包括物资购置费用、安置生活补助费用等,向上级部门协调申请避险转移撤离补助资金。费用经指挥部批准后,由复兴街道财政所负责实行专款专用。
5.4培训与演练
指挥部每年组织各成员召开一次避险转移撤离培训会。
指挥部每年组织一次街道级避险转移撤离演练,各隐患点应每年配套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组织一次避险转移撤离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