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132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1-02-07

李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使用效益的建议》(第132号)已收悉。感谢您对北碚区文化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提案中建议: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

近年来,随着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手段的创新,特别是在文化旅游融合以后,不断更新文化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新模式,创新服务体制机制建设,有效激发了基层文化发展的动力活力。一是完善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近年来,针对市民文化体育需求,不断布局和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在城区新建2个24小时城市书房,在滨江公园、水土万寿社区等新增6个24小时微型图书馆,在缙云体育中心、梁实秋纪念馆等新增6个有声图书馆,截至目前,已建成9个街道、8个镇、103个村、80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100%,建成乡镇健身广场12个,城市体育公园6个,社区健身点24个,健身步道20条,农体工程136个、健身路径353条。2020年计划新建3个24小时城市书房,20个有声图书馆、8个社区健身点以及多条健身路径等设施,不断满足群众文化体育需求。二是加强选拔和使用文体骨干、文艺人才。持续开展各类文化体育培训项目,有计划、分级分类地对文化人才进行培训、轮训,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促进文化人才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素质;在村(社区)设置专职公益文化岗位,落实1名享受财政待遇的村社区文化管理员。街(镇)建有2支以上业余文艺团队,村(社区)建有1支以上业余文艺团队和一批业余文艺骨干;坚持举办文化指导员、基层图书管理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年均培训10000余人次;充分发挥北碚区城乡文化促进会、偏岩老侃民俗研究会作用,开展碚城义工、作孚学社等团体式志愿服务活动,培育了“兼善课堂”、“小小讲解员”、“大手拉小手”等志愿服务品牌,并积极引导辖区文化体育专业人才参与文化志愿服务,建立了“文化村村行”、“领读者”、“行走中的美术馆”、“碚贝志愿讲解服务”、“群众身边好体育人”等文化体育旅游志愿服务队伍三是以活动为载体提高设施利用率。根据群众文化需求,依托重庆市公共文化物联网服务平台北碚分中心等平台,科学设置菜单”,采取“订单”服务方式,根据需求利用元旦、春节、国庆等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2019年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线,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放歌新时代”春秋季送演出进基层等大型群文活动100余场次,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900余场次,开展惠民电影放映1765场次,指导各街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1599场。四是创新服务方式和传播手段。整合区级部门和地方公共数字文化项目及资源,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网、广播电视网等途径,为基层群众提供数字阅读、文化娱乐、公共信息、远程服务和技能培训等服务。每个街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均建有中国文化网络电视,除提供大量数字资源外,还可接收区文化馆远程网络直播培训,扩大了基层培训面;歇马街道、北温泉街道、天生街道、童家溪镇建有数字文化站(中心),对原有功能室进行数字化升级,实现与上级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互联互通,又增设数字文化体验厅,提供舞蹈体验、书法学习、少儿数字乐园、有声读物、电子编曲等互动体验项目,吸引了更多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了公共数字文化在基层的推广运用。

提案中建议:创新机制,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效益

近年来,各部门、街镇积极整合各类文化资源,盘活基层阵地,形成了常态化公共文化服务格局。天府镇与天府矿业公司签订免费使用协议,将公司标准配置的灯光球场纳入镇免费开放的文化活动阵地,供群众日常使用,更成为了全镇大型活动举办的主要场地;歇马街道辖区的华伟工业集团也将闲置的厂房提供给华伟社区作为文化活动中心使用;施家梁镇大批热衷公益的退休老人常年在狮子村文化室开展“老携小”活动,已成为了当地文化志愿服务的品牌;金刀峡镇坚持“市场运作为主、企业搭台唱戏、政府支持服务”原则,连续举办10届“消夏文化艺术节”,活动将文艺展演、歌唱比赛、写生作品展销义卖及旅游、美食、农俗体验等有机结合,在丰富群文生活的同时也带动了文化消费。静观镇依托“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腊梅之乡”特色乡村旅游建设,打造了“腊梅文化旅游节”,至今已连续举办18届,年均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区文化旅游委积极探索创新运营方式,引导企业、文化类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通过直接投资、赞助活动、捐助设备、资助项目等参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鼓励专家学者、艺术家、优秀文化体育人才等社会知名人士参与文化志愿服务。

提案中建议: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使用和队伍建设。

为加快北碚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区文化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一是加强服务规范设计。结合有关标准,出台《重庆市北碚区街道(镇)综合文化站服务规范》《重庆市北碚区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规范》,在服务设施环境、服务对象与开放时间、服务内容与方式、队伍建设管理、服务管理与监督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二是加强业务指导培训。积极组织专业人才参加文化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基层融合发展与服务推广培训班、重庆市基层实用文化人才培训班、重庆市基层文化专干骨干培训班、重庆市基层管理单位文物保护项目管理人员培训班、重庆市乡村文化振兴和服务创新研习班等。举办全民艺术普及、全民阅读、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在区文化馆图书馆总馆选派19名业务骨干担任各街镇分馆业务副馆长,具体指导、联系各分馆业务工作三是加强绩效评价考核。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年度评估制度,落实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强化公共文化项目统筹、资源配置、财政保障、技术支撑等工作举措出台考核细则,制定《北碚区街道(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绩效评价业务指标》等,通过资料检查、实地察看,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下一步,我们还将结合本区文化特色与优势,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坚持以“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为理念,以“制度促进、建管并重、创新服务”为抓手,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切实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更好地承担起文化服务大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责任,建设成真正惠及百姓、服务大众的民心工程。

此复函已经寇韦弦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04月15日

联系电话:63225850

联系人:邓静薇

邮政编码:40070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