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界别小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深化校地合作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提案的建议》(第122号)已收悉。经与区教委、区人力社保局、区委组织部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如122号提案所述,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校地科技合作,积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以“一圈一港一园”(环西南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环大学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明月湖科创园北碚“智慧农业及终端”特色园区)一体建设为合作纽带,以概念印证中心和中试熟化基地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2024年,支持校地企三方开展科技联合攻关和产业化示范项目50余项,西南大学高端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领军团队入驻和胜金属、国通锻造等20余家企业,共同攻关轻合金设计、免疫诊断试剂开发等技术难题,实现高端热敏电阻等10余项产品产业化,推动西南大学成果转化191项、成交额超1.4亿元,促成北碚区综合科技创新指数4年蝉联全市榜首、创新报表连续2年保持A档。
同时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当前全区在深化校地合作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广度、深度、力度和速度上仍存在提升空间,中介服务机构作用发挥不足,专业孵化熟化环节制度保障有待进一步完善。对此,贵组提出深化校地合作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切中肯綮,我局高度重视,将以此为重要参考,全面改进相关工作。
一、已开展的工作情况
(一)健全完善校地合作机制。一是打造校地合作示范样板。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依托在碚高校院所人才、智力、技术及成果资源,积极探索构建产学研协同攻关机制,加快构建校院地企协同联动的科研创新模式,持续产出具有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成果。2024年2月,获市科技局支持升级建设环西南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4月,获市委组织部批准开建环大学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11月,获市委科技委批准建设明月湖科创园北碚“智慧农业及终端”特色园区,“一圈一港一园”成为全市唯一一个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平台,相关改革案例纳入重庆市改革发展最佳实践案例提名。今年3月,校地双方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围绕人才培育、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战略合作,正式签署全面深化合作主协议及9个专项合作备忘录,明确共建西南大学人工智能实训基地等55项具体合作事项。二是强化项目联合储备与科创集聚。充分发挥高校人才集聚优势,秉持“科创+产业”发展导向,通过自主申报、赛事遴选、第三方推荐等多种渠道,面向市内外吸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且创业意愿强烈的早期创业人才团队进入储备库。对于获得国家和市级立项支持并通过验收的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技术攻关项目,优先纳入中试项目库,并优先推荐库内项目进行转化熟化,加速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二)中介服务机构培育,强化转化支撑。一是充实科技服务力量。引育职业经理人、技术经理人、投资经理人、孵化器管理人等陪跑队伍38人,推行“全链条”“精准式”“嵌入式”“跟踪式”服务,“点对点”解决创新创业普遍关注的人才引进、后勤保障、项目落地等关键事项。聚集技术转移、金融、法务等专业机构20余家,累计提供服务200余次。举办2024年重庆(北碚)初级技术经纪人培训,来自川渝地区科研院所、企业的40余人参加,同时积极组织已聘的技术经理人和孵化器管理人参加市级中级技术经纪人暨创业孵化从业人员中级培训,提升技术转移服务专业化水平。二是搭建成果转化平台。依托西南大学(重庆)产业研究院、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强化概念验证中心、未来产业孵化平台、产业共性技术平台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明确共享折扣力度、工作流程等,对共享成效显著、服务质量优异的单位给予政策支持。完善研发项目供需信息的动态收集、发布、对接和匹配服务机制,定期举办“智汇北碚”“缙云狮峰”等系列品牌活动,通过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路演、人才学术论坛等形式,搭建人才、技术、资金交流平台,构建完善的中介服务支撑体系。
(三)孵化熟化机构建设,加速成果落地。一是积极推进概念验证中心建设。2024年5月市科技局发布了《关于开展概念验证中心建设的通知》,我区赓即围绕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陆续在科学城、蔡家和新城布局建设重庆工业大数据概念验证中心、光电封装概念验证中心、功能生物基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和生物制造与智慧农业概念验证中心。2025年3月,按照市科技局要求,精准推荐智慧农业领域中心申报全市首批认定,全面加强科技成果在后续实验、开发、应用、推广等环节的专业孵化熟化工作。二是加大概念验证中心的资金支持。依托创新创业活动引导计划,为早期技术验证提供政策辅导、资源对接和部分资金扶持;通过种子基金对具备市场潜力的概念验证项目进行投资,帮助其完成初步技术验证和商业化探索。同时,积极争取市级资金支持,包括环西南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项目和市级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平台项目等专项资金,提升概念验证中心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下一步开展的工作
(一)升级成果转化体系。构建“概念验证中心+”平台,聚焦智慧农业、软件信息、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领域,为创新主体提供科技成果遴选识别、可行性评估、商业化价值分析等专业化服务。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技术新成果展示平台”,设立科研产品直播间,选育专家学者成为“科技大V”,利用“西南大学”“北碚发布”“嗨北碚”等抖音、今日头条新媒体平台,为科技成果“带货”。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成果转化示范团队,在数字农业产业创新、乡村建设系统集成、中药健康产品等领域,打造3-5个“首席专家+科研团队+领头企业+成员企业”模式的研发中心示范样板,以点带面推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全面发展。
(二)升级完善科技服务。开展“陪跑队伍提升行动”,组织技术撮合、成果运营、专利保护等实战能力培训,引育集聚一批高素质的孵化器管理人、技术经理人等专业陪跑队伍。通过信息共享和需求匹配机制,为初创企业和科研团队精准对接服务资源,促进科技成果的对接、交流与转化落地。实施“专业机构赋能行动”,持续重点引进知识产权代理、技术转移、检验检测验证、金融、审计、法务等专业服务机构,通过技术研发、成果熟化、应用推广等方式赋能企业,助力其成长为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三)一体推进“一圈一港一园”建设。叠加环西南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重庆环大学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和明月湖科创园北碚“智慧农业及终端”特色园区“一圈一港一园”优势,深化校地产学研协同创新应用。聚焦关键及共性技术联合攻关,针对软件测试评价、新型智慧农机、无人耕作系统、生物育种、肥料精准递送等细分方向,着力突破技术瓶颈,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聚焦资金保障,强化区校协同联动,积极争取各级各类项目资金并统筹使用;同时,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子基金,吸引金融机构、天使投资人等社会资本参与,共同开展概念验证等早期项目遴选,加速推动校院地合作进程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
此复函已经区科技局局长吴淑皇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科学技术局
2025年6月25日
(联系人:谷嘉宝,联系电话:13110259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