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重庆市统计局、重庆市科技局联合发布了《2024年重庆市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北碚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5.90%,在38个区县中排名第一,比上年提高1.44个百分点,超出全市平均水平3.42个百分点;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达54.56亿元,较上年增加19.6亿元,同比增长56%,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量和投入强度双双创历史新高。
研发投入强度是指研发经费投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反映着一个地区对研发活动资金支持力度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近年,特别是去年以来,北碚区按照区委“12345”工作体系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2024年全区创新报表位列A档全市第5位,2025年第一二季度继续位列A档,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连续四年位居全市第1;全区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6.6%、排全市第3;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数量分别达到484家、4059家,均居全市前列。
在主体培育方面,北碚区坚持双管齐下“量质并举”,赋能存量长“肌肉”、孵化招引促增量。全区细化落实《北碚区高企科企“双倍增”实施方案(2023—2027年)》,围绕北碚6条重点产业链实施“链长制”招商,陆续出台人才创办企业、高企复审、科企培育等政策,“1+11”的创新体系引导计划兑现各类奖补资金超1000万元。截至目前,全区新培育科技型企业435家、累计4059家,排名全市第5;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95家、累计484家,位居全市第9。
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资料图)
重庆千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料图)
与此同时,北碚区坚持“四链融合”建设创新平台,推动科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去年以来,全区新增市级众创空间2个,获批中国—匈牙利食品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高端装备铸锻件极限制造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累计达305个(含国家级46个)。各平台充分发挥创新链关键环节作用,争取各类市级创新项目1.54亿元,实现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合同成交额33.53亿元、同比增长131%。在今年8月召开的重庆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全区共有21项成果获颁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其中4个项目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4个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数量分别占全市颁奖总数的50%和16.6%。
斯太宝科技的工作人员正在激光调阻。记者 邝山山 摄
在重庆市北碚区的重庆茂田机械公司生产车间,技术工人在调试多功能自走式履带旋耕机。记者 秦廷富 摄
在剑涛物联生产线,工作人员正在赶制订单。记者 韦玉婷 摄
此外,在科技交流合作方面,北碚区不断深化校地合作、川渝合作和国际合作,依托科技创新要素开放流动和共享共用更好推进自主创新。今年3月,校地《全面深化合作协议》正式签署,北碚区“一圈一港一园”(环西南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环大学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明月湖科创园北碚“智慧农业及终端”特色园区)获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域最佳实践案例提名;今年8月,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发布关于表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进集体的决定,北碚科技局成为区县科技系统唯一获奖的代表单位。10月12日,2025“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营养国际研讨会暨2025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还将在北碚举办,来自匈牙利、俄罗斯、西班牙、巴西、埃及、瑞士等多国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实现跨境融合的科技人文交流。
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受访单位供图
下阶段,北碚区将继续紧紧围绕区委“12345”工作体系,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更多具有北碚辨识度的标志性科创成果,继续交出科技创新高分报表,加快建设重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