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优质均衡新格局 书写教育强区新答卷(强基篇)
日期:2025-07-16

——北碚区开展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强基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市及全区教育大会精神,锚定“西部知名、全市一流”教育强区建设目标,全区中小学以区教委“13751”工作思路为行动引领,立足校本实践,聚焦“‌全学科育人、全过程提质”核心任务,系统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在实践中构建起“课堂变革夯根基、分层推进强质量、闭环管理促提升”的特色机制,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一、聚焦课堂变革,夯实育人根基

一是立德铸魂,创新育人范式。兼善中学以“学科铸魂·思政育人”为主题,举办第九届“立己杯”三课大赛,通过“说课展理念、课堂显真功、评课促提升”三大环节,深化课堂改革。10个学科的教师紧扣“双新”要求,运用情境教学、项目探究等方法,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遴选45个优秀课例纳入校本资源库,构建起“学科互鉴、思政融通”教学新格局,为新时代思政育人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二是数智融合,创新文化传承。西南大学附属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研讨活动,融合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活动采用课例展示与专家引领的双轨模式,探索传统文化与数学教育的融合路径,推动数学课堂成为文化传承的创新平台,培养兼具数理思维与人文素养的新时代人才。三是精准施策,创新作业生态。复兴小学以“优化作业设计,精细作业批改”为主题,系统推进作业改革。通过作业功能分区、统一格式标准、规范书写要求等措施实现精细化管理;建立“全批全改+二次批改”双轨制度,配合激励性评语提升教学实效;创新开发“星级评比”和“创意实践”特色作业,夯实基础、拓展素养,构建起“标准管理—精准反馈—多元发展”的教学闭环,显著提升教学质量。

二、聚力教师成长,激发内生动力

一是校际协同,构建共生平台。‌朝阳中学与涪陵五中聚焦教师专业成长,开展跨校教研活动。依托语文、政治学科双向交流,采用“课堂观摩+互动研讨”模式,围绕教学创新开展深度对话,促进两校教师在教法、课程设计等方面思维碰撞。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形成教师成长带动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为区域培育优质师资。二是‌以赛促教,锻造青年梯队。江北中学以“成长杯”青年教师合格课大赛为载体,构建“思想铸魂—专业强基—创新赋能”三维培养体系。通过搭建“教学比武、教研共生、师生共长”立体平台,以赛促教、以评优教,既检验教学基本功,又促进经验交流与专业成长,为打造高品质课堂注入新动能,有效推动了教学质量提升。三是双轨研修,赋能专业成长状元小学构建“学—研—用”三维教师成长体系,依托“线上研修+线下研讨”双轨机制系统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在理论学习、深度研讨与实践转化层面协同推进,借助教研沙龙、教学竞赛等多元平台构建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实现了个体与团队协同发展,达成“以教师发展带动学生成长”目标。

三、聚合管理效能,驱动质量提升

一是校地协同,激活创新潜能。朝阳小学作为重庆市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小学)项目试点校,与西南大学“侯光炯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共同构建跨学科探究课程体系。通过“双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高校资源下沉,推动校本课程升级,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形成“资源整合—课程创新—素养培育”的协同发展闭环。是评价导航,贯通教学链条。锦林小学围绕“有效开展课堂评价·促进学习效能提升”主题,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视角重构评价体系,实现从模糊反馈到精准导航的转变。构建的“目标—教学—评价”三位一体教学新范式,为探索单元教学中评价有效落地提供实践样本。数智融合重塑发展生态梨园小学以“AI赋能课堂 智能驱动成长”为主题,通过青年教师沙龙搭建技术交流平台。聚焦课堂教学、家校沟通等多元场景,开展AI技术应用案例研讨与实践分享,形成“技术研讨—实践应用—效能提升”的智能化管理闭环,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以研促管、以用促效”的实践样本。

全区中小学立足校本、深耕实践,在课堂深度变革、教师专业成长和管理效能优化等方面取得扎实成效。下一步,各校将持续深化“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改革,着力打造学科育人样板;纵深推进“强师赋能”行动,构建完善的教师梯队培养体系;创新智慧管理与精准评价机制,全面提升质量保障能力。通过“典型引领、校际互学、全域共进”的实践策略,不断夯实教育质量根基,为北碚教育强区建设贡献坚实的基层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