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区聚焦整体规划引领 打造乡村示范格
日期:2022-03-10

    近年来,北碚区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 富裕富足”总目标,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不断优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格局,2021年成功申报“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静观镇素心村等 6 个乡村成功创建“成渝地区双城经 济圈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村”,争创市级美丽宜居村庄 26 个。 2022 年,北碚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北碚落细落实。

一、立足区域实际,精准定位“2+2+1”总体目标。“十四五”期间,北碚区将围绕聚焦“两大定位”、做好“四篇文章” 目标任务,按照“总体规划、片区联动、差异发展、各具特色、 校地合作、多元一体,走高质量乡村振兴之路”的总体思路,以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努力建成“两中心”(全国区域 性良种繁育中心、西部农业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两区”(西部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重庆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分层分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开花。

二、强化片区联动,优化“一区一园多点”空间发展布局。 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制定印发《北碚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 四五”规划》,全域谋划、整体推进“一区一园多点”空间发展 格局。“十四五”期间,在嘉陵江以东片区,全力打造“嘉陵悠 谷—乡村振兴综合试验区”,以静观镇、柳荫镇、三圣镇、金刀峡镇为核心的约 272 平方公里范围内,实施“三个万亩”(万亩 花木、万亩粮油、万亩果蔬)精品产业提质工程,谋划打造东山万亩粮油、西山万亩蜡梅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在嘉陵江以西片区,全力打造“缙云原乡”—“两山”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园,沿缙云山、中梁山环线,打造上山看景、下地采摘、依水休闲、入谷养生的都市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在全域范围内,打造多个乡村振兴示范点,统筹推进 15 个涉农镇街示范村建设,有的放矢规划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示范带、示范点、示范基地,推动局 部“盆景”变全域“风景”。

三、聚力乡村发展,做大做强“1+1+3”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沿东山环线打造 1 个“嘉陵悠谷—粟漫东山”现代粮油产业示范区,2022年计划在静观、柳荫、三圣、金刀峡等镇新建现代粮油产业示范基地8048 亩,目前已完成4178亩;沿西山环线打造 1 条“嘉陵悠谷—梅香西山”万亩蜡梅特色产业带,2022 年计划在静观、柳荫、金刀峡等镇新增蜡梅种植面积 4000 亩,打造蜡梅精品园 3 个,目前已新增种植面积 1200 亩,建成蜡梅精品园 1 个。在龙凤桥、歇马、静观、柳荫等镇街建设柑橘、蜡梅、魔芋 3 大良种繁育基地,同时培育发展蔬菜、花椒、 缙云山甜茶、水产养殖等多种特色产业,推广“好品碚出”区域公用品牌,不断提升农产品综合附加值。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 制定《北碚区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 力争全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量、年营业收入分别达 到 330 万人次、4 亿元,实现“两个增长”,目前一季度已实现 106 万人次、1.3 亿元,积极建设成渝地区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积极争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推动乡村产业规模上档、质量升级、提升动能、强劲发展。

四、深化乡村建设,扮靓打造宜居宜业“花园乡村”。做优保护、活化和利用乡村建设历史文化整体规划,实施一批“中国 乡村建设历史文化联线”项目,启动红楼、五大名楼等乡村建设遗址保护修缮工程,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的历史先声——中国乡 村建设百年探索展”陈列布展,全力打造 1 条中国乡村建设历史文化联线。持续建好办好中国西部(重庆)乡村振兴研究院,聚集西南大学专家资源,组建乡村振兴专家智库,以区委党校、西南大学等为主阵地,推动重庆市乡村振兴人才培训落地北碚,打造静观镇素心村、澄江镇柏林村、柳荫镇东升村等一批现场教学 实践基地,积极争取市委党校实训基地落地北碚。全力推进万亩 宜机化示范区创建,在静观镇、柳荫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 1 万 亩,在柳荫、三圣、澄江等镇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 5000 亩。谋 划打造“1+6+N”乡村振兴示范格局,整合乡村振兴各类资金 1.45 亿元,启动 2022 年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打造“嘉陵悠 谷—梅香西山”1 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整村推进静观万全、柳荫 东升-明通、三圣天宫等 6 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做靓龙凤桥 街道凤凰村、东阳街道西山坪村、歇马街道虎头村等 N 个特色 院落,逐步形成各具特色、集中成片、以片带面的示范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