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116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2-04-21

傅吉鸿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以生态为重、审美先行》的提案(第116号)收悉。经与区文化旅游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十四五”以来,北碚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在确保粮食安全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以生态农业为基、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农耕文化为魂,融合农文旅,打造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科学编制规划,赋能乡村新活力

以“生态田园都市区、人文科教创新城”建设目标,全力做好“四篇大文章”,印发重庆市北碚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北碚区文化旅游“十四五”规划》《北碚区“大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北碚区“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项规划》、《北碚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文件,把握战略顶层设计、文旅发展未来趋势,阐明“十四五”时期全区文化旅游发展导向、主要目标、重大任务,构建多点带动、多极突破的发展格局。为做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提高村庄规划编制管理水平,提升建筑文化品质与乡村环境品质,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配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制定了《重庆市乡村规划设计导则》,从乡村建设总体布局、建筑风貌、原野整治、公共空间、服务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等七个方面提出规划设计指引,为重庆市的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二、坚持农旅融合,助推产业新提升

充分用好北碚生态人文优势,坚持“产业筑基、文化铸魂、旅游助兴”,整合资源,科学布局,探索出优势互补、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助推全区乡村多样化发展。

(一)坚持产业筑基。北碚区农业产业发展坚持农旅融合的发展方向,提前做好产业规划布局,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实施“三个万亩”产业基地。嘉陵江以东“嘉陵悠谷”片区,以西山环线为轴,串联天府、静观、柳荫、金刀峡四镇,集中连片发展万亩特色蜡梅产业带。在发展蜡梅休闲观光基础上,开发蜡梅加工产品,提供花艺培训体验等服务,打造蜡梅全产业链。东山环线和三金路片区,串联三圣、柳荫、金刀峡三个镇集中连片发展万亩优质粮油产业,通过水稻(高粱)与油菜轮作,打造万亩花海,发展成片稻田、红高粱基地。在嘉陵江以西“缙云原乡”及嘉陵江以东的“嘉陵悠谷”范围,发展万亩精品果蔬基地,突出产品的绿色生态,为游客提供赏花、采摘体验。

(二)坚持文化铸魂。赓续北碚乡建基因依托“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旧址群”,深度挖掘乡村建设历史文化资源内涵,打造好“中国乡村建设历史文化联线”项目。用好北碚本土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留得住的乡村文艺队伍、创作一批叫得响的乡村文艺精品、推出一批传得开的乡村文化名片,为乡村振兴凝聚精神力量。

(三)坚持旅游助兴。以生态康养、采摘体验、亲子研学、田园观光、特色产业为依托,全区重点打造并推出了8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培育了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精品项目。2021年我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3.6亿元,同比增长10%。正式发布“好品碚出”区域公用品牌,新增“两品一标”15个,市级“一村一品”9个。成功承办重庆市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北碚分会场)。目前全区发展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澄江镇北泉村、柳荫镇东升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东阳街道西山坪村),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村8个(静观镇、柳荫镇、金刀峡镇、澄江镇、金刀峡镇胜天湖村、龙凤桥街道龙车村、歇马街道虎头村、歇马街道文凤村)。

三、资源转化资本,培育乡村新业态

北碚区积极盘活利用乡村闲置资源,把旅游民宿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引导全区旅游民宿规范有序发展。2021年北碚区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印发了《北碚区旅游民宿管理办法(试行)》、《北碚区“缙云民宿”品牌评定扶持办法(试行)》的通知。目前全区发展精品民宿38家,其中金刀峡8家、柳荫6家、静观6家、三圣2家,澄江6家,东阳街道3家、龙凤桥1家、天府镇4家、歇马街道2家。

一是依托资源,因地制宜打造精品民宿。依托缙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温泉风景区、金刀峡自然风景区、青峰山茅庵森林公园等景点以及废弃矿坑等不同的特色资源,发展了缙云小住、金刀峡隐、竹林里、既白等精品民宿,不开山、不填水、不废田、不搞大拆大建,使传统民居与现代民宿的元素恰到好处的融合,将“在地化”做到极致,受到了市场的认可。以2021年全年节假日数据为例,全区所有精品民宿入住率均达到100%,出现一房难求的接待饱和状况。        

二是搭建平台,助力民宿业向好发展。北碚区通过搭建行业平台,积极与重庆民宿产业发展协会对接,筹备成立北碚区民宿产业协会。搭建营销平台,通过两微一抖客户端进行宣传,邀请民宿参加双晒、文旅消费季、夜经济等品牌活动,提高扩大知名度、影响力。搭建民宿信息平台,摸清家底的同时,便于区内民宿建立交流、协作机制,促进更进一步发展。

三是盘活资源,加大招商引资。积极指导相关街镇对农村闲置土地、房屋等资源资产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农村闲置资源信息库,便于招商引资发展乡村民宿。如三圣镇茅庵村,由村集体成立民宿经营管理公司,按照“集体+农户+业主”模式,引入优质业主,租用闲置农房使用权发展民宿,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6个,年人均增收约1.5万元,带动村集体收入8.46万元。

四、下一步思路

(一)推动农业产业景观化。拓展农业产业食品保障、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等多种功能,重点推动“粟漫东山”万亩粮油、“梅香西山”万亩蜡梅项目建设,打造田园式、花园式乡景基地。2022年沿东山环线发展油菜、高粱5400亩,西山环线新增蜡梅种植4000亩,打造蜡梅精品观赏园3个。连片提升歇马缙云山环道千亩水果采摘基地,连片提升澄江、金刀峡、三圣等镇千亩柑橘采摘基地,提升柳荫镇东升村脆桃、三圣镇德圣村蜜桃、金刀峡镇小华蓥村樱桃等水果基地。

(二)打造文化艺术乡村。整合西南大学学科资源,挖掘乡村在地文化底蕴与价值,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开展艺术乡村景观建设,通过墙体彩绘、院坝美化等,对乡村产业、风貌景观进行艺术打造,彰显地域特色,避免“千村一面”。开展乡村美育教育,实施艺术普及项目,通过书法、美术、摄影、音乐、舞蹈、戏曲等形式展示提升村民认识,并激发对美的创造拓展乡村功能价值,以农耕文化、乡土艺术等为主题开展“农+旅+艺+学”融合发展,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田园艺术研学IP,营造浸入式艺术乡村体验场景,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丰富乡村休闲旅游文化内涵。发挥乡村休闲旅游业在横向融合农文旅中的连接点作用,大力推进“休闲农业+”,突出绿水青山特色、做亮生态田园底色、守住乡土文化本色,彰显农村的“土气”、巧用乡村的“老气”、焕发农民的“生气”,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挖掘北碚特色农耕文化、巴渝文化、乡建文化、温泉文化、名人文化、园艺文化、工业文化,丰富全区休闲农业发展内涵,塑造“一乡一品”“一乡一艺”“一乡一景”特色品牌,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乡村文化名片,提升乡村文化建设品质。支持唐门彩扎、静观花木蟠扎技艺、三圣大鼓、龙凤车灯、竹编、华佗庙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促进活态传承和特色经营相结合,开发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产品。

(四)延伸“缙云民宿”品牌效应。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民宿争创“缙云民宿”,引导社会资本、专业团队、创客队伍有序进入乡村民宿经济领域,支持村集体和农户自主创业,构建以社会资本为主、村集体和农村居民为辅的经营格局。加强旅游民宿用地保障,对旅游民宿进行点状布局、点状报批、点状供应。建立乡村民宿管理统筹协调机制,鼓励建立乡村民宿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2022年拟计划指导雨鸣涧民宿、远山有泉民宿集群项目建设完成,评定丙级旅游民宿3-5家,推介1家旅游民宿参评甲、乙级。引导打造文化民宿、美食民宿、生态民宿、康养民宿、艺术民宿、研学民宿等旅游民宿新产品,培育“民宿+”融合型新兴业态。

此复函已经杨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2413

联系人:刘亚琼联系电话:6886620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