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街串巷的生态环境义务监督员 环境治理的“神经末梢”
日期:2023-11-02

“我们街道大街小巷餐饮店有200多家,很多就开在居民楼下,噪音和油烟扰民是最常收到的群众投诉问题。”

11月1日,在北碚区生态环境义务监督志愿服务队成立一周年总结大会上,监督员杨宇正在分享自己的日常工作,“每当接到生态环境义务监督志愿服务队分派的投诉,我都会上门了解情况,并把投诉人的诉求和商户的困难逐一记录,能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协助相关部门及时化解矛盾。”

自去年开始,我区成立全市首支生态环境义务监督志愿服务队伍,发动全区17个镇街190个村社192名义务监督员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推进生态环境监管网格向村、社区覆盖延伸,形成全区“线上监控和线下监督”相结合、“技防+人防”互补的网格化环境治理体系,打通环境治理“最后一公里”。

由于辖区地处嘉陵江畔,来自东阳街道的监督员江旭武工作重点是开展河流巡查,“在一次巡河中,我发现有很多生活垃圾在嘉陵江沿岸堆积,有碍沿岸景观,还可能对水环境带来潜在的污染风险,我立即将情况拍照记录并反馈给了街道,并协助街道派来的同志一起清理了沿岸堆积的垃圾,避免环境污染。”

江旭武告诉记者,作为一名生态环境义务监督员,不仅要当好侦察员,做发现问题的“千里眼”,还要当好宣传员,做环境保护的“小喇叭”,在每次巡河护河时,他都会向周边企业、群众发放宣传资料,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开展环保宣传,对辖区内臭气排放、污水偷排、河流污染、噪声扰民等环境问题进行监督,协助生态环境部门迅速发现、查处违法行为,收集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环境安全隐患等都是生态环境义务监督志愿服务队的工作。”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一年来,志愿服务队开展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活动2000余场次,对环境污染问题开展日常巡查9000余人次,发现并制止环境污染行为1100余起,收集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问卷5万余份,及时采纳群众意见建议400余条,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油烟污染问题开展调解工作150余件。

当天,生态环境义务监督志愿服务队成立一周年总结大会表扬了先进分队和个人,并就相关能力素质提升开展专题培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