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霓式地震仪研制成功80周年纪念活动暨复制展品捐赠仪式在我区重庆自然博物馆老馆(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举行。
仪式上,自然博物馆高碧春重点介绍了1943年霓式地震仪在北碚研制成功的情况,市地震局副局长王立军讲解了复制霓式地震仪并在北碚地震台原址安放的意义,市文委总经济师冯有亮希冀弘扬科学家精神,更好发挥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作用。
现场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科普作家李建荣,防灾科技学院创新创业中心主任高强两位嘉宾颁发了捐助证书和复制证书。两位嘉宾分别为到场的百余名师生和观众进行了《北碚——霓式地震仪的诞生故事》《跨越时空的对话:霓氏地震仪复原的尝试与思考》讲座,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好评。
据史载,抗日战争时期,地震科学事业开创者李善邦先生在北碚克服极端困难条件,坚持地震科学研究,研制成功我国近代第一套熏烟记录机械放大式地震仪,定名为霓式地震仪。其子李建荣,防灾专家高强等人千方百计对霓式地震仪进行复制,并决定捐赠我区重庆自然博物馆永久收藏展示,以推进人民群众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
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重庆市地震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城乡文化建设促进会等相关人员参加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