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北碚全力拼经济、强产业,持续推动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创新动能加速释放。目前已集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摩产业相关企业百余家,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充电基础设施等,全产业链生态圈初步建成。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区汽摩产业链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8.46亿元、同比增长15.4%,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7.8%。
“AI+车”、智改数转……
链主企业主动求新求变变
汽车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继续成为汽车工业的重要增长点。
而从区域整体来看,北碚汽摩产业具有“双链并进、集群发展”的特点,存在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依赖外部供应链等问题。
在新能源汽车新车渗透率超50%的关键时期,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转型,成为汽摩产业链主企业首当其冲需要考虑的问题。
今年2月,力帆科技公告宣布,公司全称由“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重庆千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似简单的更名动作背后,反映的其实是力帆科技聚焦“AI+车”战略,从传统车企到全面拥抱智能化浪潮的主动求变。
作为重庆汽车的“新秀”,千里科技旗下的睿蓝汽车2024年全年销量达59094辆,实现了同比40%的大跨步式增长,创下了历史销量新高。出海方面,去年9月,睿蓝与印度尼西亚公司ALETRA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在当地投建研发设施。截至目前,公司已经谋划了东南亚、中东、东欧、拉美等17个海外市场。
北碚另一汽摩产业链主企业顺多利,在全球车用空调压缩机核心零部件铸造加工领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然而,顺多利曾是传统汽摩零件制造企业,在企业发展的31年间,紧跟时代步伐,改进生产工艺,完成了从摩配到汽配,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
2024年,顺多利投入了1.5亿元,更新了440多套设备。如今的流水线上,机器几乎全自动作业,人员操作大幅减少。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后,生产效率提高30%,不良率下降40%,制造成本降低10%。目前,顺多利的业务往来上,新能源汽车企业占了85%,近三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2%。
从千里科技布局“AI+车”,到顺多利智改数转,再到神驰电机、颜宏齿轮等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北碚,汽车全产业链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
服务“嵌”进产业链
政府帮企业找订单
今年年初,区委提出要全力攻坚“六大产业链”,其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摩作为全区第二大产业集群,扛起了发展的大旗。
汽摩产业链坚持以超常规思路,牵头编制《北碚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摩产业规划(2025—2030年)》,绘制产业链全景图和产业布局图,明确“十五五”发展重点发展方向。规划提出,要深入实施“五年倍增行动”,力争三年产值翻番,达到300亿元,五年产值突破500亿元。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北碚区创新实施“链长+链主”双轮驱动机制,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徐永德担任智能网联新能源汽摩产业链链长,通过“企业家接待日”“一对一服务专员”等制度,建立问题台账并清单化销号,累计解决企业扩产用地、订单对接等堵点问题35项。
同时,汇总汽摩产业各类政策45项,编制《产业链政策支持清单》,涵盖技改补贴、产业升级、融合发展等领域。金融政策支持方面,依托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机遇,动员汽摩企业申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两新”项目7个,计划争取资金8325万元。
以北碚土生土长的高新技术企业宏美制冷为例。今年,公司持续发力新能源汽车赛道,一举拿下赛力斯汽车多个高端车型的核心订单。这一切离不开北碚的主动服务。
“当得知行业龙头赛力斯正在全国筛选热管理系统供应商时,我们主动介入,带着宏美的技术方案直奔赛力斯总部。”区经济信息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在了解到企业想对老厂区的3条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时,他们全程跟踪跟办,指导企业在资料填报中突出智能化、绿色化等亮点,帮助他们一次性通过了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资金市级评审。
汽车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招引企业是北碚汽摩产业链锻长板、补短板的现实所需。以“商突破年”为目标,北碚组建专业化招商团队,通过产业链招商、场景招商等模式引入上下游企业,招引签约钛方汽车智能传感器基地、三华压铸轻量化部件等3个项目,合同额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