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 部门
按照工作要求,现将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一是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组织学习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法治理论和思想。二是局党组严格落实“第一议题”要求,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列为“第一议题”,结合数字法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三是组织工作人员依托重庆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法治教育网等常态化线上学习法治相关课程,局全体在职人员法治理论知识考试通过率、线上庭审旁听参与率均为100%。
(二)认真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一是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按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深化发展,做到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二是定期召开党组会,对“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实现事前报备、事中监督、事后督查的全过程监督,确保监督不走过场,不流形式、不摆样子。三是对照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要求,做到“纪律规定经常提醒、薄弱环节重点提醒、节假日前集中提醒、苗头问题个别提醒”,引导干部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等规定。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积极开展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治本工作,创建良好的政治生态。
(三)全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组织单位人员学习政府采购流程,严格按照《采购法》等政府采购相关文件规定,开展预算评审、意向公开、需求论证、公平竞争审查等采购流程,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规定,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二是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充分发挥风险评估功能。聘用法律顾问1名,审查各类合同文件10余个,聘请专家顾问20余人次,切实提升法律顾问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有效性。对项目建设开展监督检查,抓好“项目合同和廉政承诺双管理”机制,深化项目建设领域廉政监督,着力推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进项目”。三是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管理。积极参加全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培训,严格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双报备”等制度,严格执行专家论证、征求公众意见、风险评估备案、合法性审查等程序,报备率、备案审查率100%。
二、重点工作
(一)核心业务绩效能力显著提升。梳理法治板块核心业务100条,KPI项目41个,业务事项4767项,平均拆解业务事项47.67条。完成法治板块数据编目172条、数据归集172条,归集率达100%。
(二)跑道建设能力显著提升。承接建设执法司法、城市治理、矛盾纠纷化解、普法服务、公共安全、市场监管等子跑道28条,其中自主谋划设置小廖来调工作队、北碚涉刑人员社会保障金法律监督特色子跑道2条。聚焦城市安全、经济运行、民生服务三大领域,梳理、优化设置KPI92个,设置体征指标共172个,承接市级体征指标26个,自主设置146个。满足多跨协同要求,对照28条子跑道,已配置形成智能预案31个,子跑道覆盖率100%。
(三)应用谋划实战能力显著提升。自主谋划7个应用进入区县应用“一本账”管理,数量居全市第二,4个特色应用开发上线。承接贯通法治 ·渝解忧、法治·情指行、法治·全民反诈、法治·执法+监督等应用18个。法治 ·渝解忧、政务·特种设备在线、“法治·执法+监督”应用、涉刑人员社会保障金法律监督4个应用挂接区治理中心驾驶舱,实现实战应用上屏,其中“涉刑人员社会保障金法律监督”应用已实现三级贯通,推送预警信息80余次,进一步健全涉刑人员社会保障金规范发放,有效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数据供给效能有待提升。已归集社会治理板块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实时性、有效性、完整性有待提升,以场景为导向的数据需求需进一步梳理。二是智能监测监管覆盖面不够广。执法领域感知资源覆盖还不全,风险提示信息不完整。三是KPI、体征指标、智能预案实战还需增强。数字法治系统接入的KPI、体征指标等数据实战实效支撑能力不足,下沉镇街的体征指标还较少。
四、2025年工作打算
(一)全面提升应用开发贯通实战效能。持续开展社会治理板块数据归集治理,持续开展执法记录仪感知设备部署,加快推进指标梳理接入、物联感知汇聚、智能预案配置、应用贯通运行,推动社会治理板块全上跑道、全面实战。
(二)全面提升工作体系重塑效能。聚焦基本能力建设,积极谋划社会治理特色应用场景,拓展AI赋能数字法治政府建设场景,迭代升级存量应用,推动已纳入“一本账”应用全市复制推广。加快数字法治系统KPI、体征指标等下沉镇街,健全贯通区带镇街、镇街带村社、村社带网格,打造更多镇街治理中心示范点,提高突发事件应对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三)全面提升城市应急响应决策指挥执行效能。按照平战结合原则,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处置程序和协调联动机制。推动“多中心合一”改革取得实效,完善力量派驻机制和值班值守机制,构建全区突发事件应急快响、联席会商、预警预判、一体调度快速实战工作体系,常态化开展应用演练,提升依法预防突发事件、先期处置和快速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