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轩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本轮村规划编制中统筹协调各村农业产业布局的建议》(第58号)收悉。经与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我区严格按照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充分考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等因素,结合镇村资源禀赋、发展诉求等科学划定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建设空间三大空间,形成村域“一张蓝图、一条红线”,深入推进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全区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
一是“多规合一”编制村庄规划。完成对全区107个行政村的核村定界、特征分析、立账建库,按照主导功能明确为聚集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等四类。针对位于规划城市发展用地及城市发展备选地范围外的88个行政村的村现状分析及规划指引编制审查,基本实现了农村区域村规划指引全覆盖。合理确定村域范围内土地利用结构、规模和布局,细化村域各类集体建设用地布局,着重对基础设施、道路等进行整体打造,推动农村建设提档升级。下一步,将结合村布局规划,开展村规划深化工作,计划今年年底完成北碚区80%村规划编制工作。我委将积极与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进行对接,主动提供有关基础数据和材料,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科学合理开展村规划布局,为各村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二是科学谋划产业结构布局。区农业农村委会同西南大学课题组编制的《北碚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实施方案(2019-2022年)》,为指导街镇产业发展提供蓝本。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优先发展、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原则,以旅游线路为中心对重点区域集中打造,以点带面促进全区休闲农业发展壮大,形成“一轴”“二环”“三带”“多域”的空间布局。“一轴”:围绕“金刀峡—静观—施家梁—蔡家岗—童家溪沿线”,依托温泉山水、花卉苗木、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打造集园艺、观光体验、文化感知与康养度假于一体的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带。
“两环”:围绕江东片区东山环线和西山环线交通环线,串联周边街镇农业园区,打造“天府林木、三圣半山产业、静观蜡梅、
柳荫瓜果、金刀峡风光”等特色品牌的休闲农业精品基地和示范线路。“三带”:在缙云山自然保护带、金刀峡生态涵养带和龙王洞生态涵养带,依托缙云山、中梁山、十里温泉城等生态旅游资源,打造形成“休闲农业+名山旅游+温泉养生”的休闲经济带。“多域”:在澄江、东阳、歇马、龙凤桥等北碚城区周边街镇,
布局打造一批以“劳务体验、田园观光、农业教育、农技科普、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农耕文化体验基地。
三是强力搭建校地合作平台。区政府与西南大学签订专项合作协议,协议明确双方重点围绕农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文化与社会治理、乡村人才培养、基地与平台建设、农村脱贫攻坚六个方面开展深入合作。聚焦“五大振兴”组建乡村振兴专家团队,充分发挥西南大学人才和智力优势,为业主、农户提供土壤、种植、品种改良等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和指导。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专项合作协议落地实施,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化项目,积极推动科研成果优先在北碚区落地转化;结合农村产业业主的需求,针对性指导农业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
四是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力度。持续开展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等,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建立分层次全覆盖培养体系,持续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在区农业农村委内部培育精干农技专业推广队伍,提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动手和技术能力,推广优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开展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宣传、农业技术推广、技术指导示范等。
五是聚力发展“一村一品”产业模式。严格落实市级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指导意见,积极申报“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项目,重点打造静观镇和澄江镇为示范样板。今年计划打造3个“一村一品”示范点:一是打造歇马-澄江柑橘苗木繁育基地,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发展澄江镇五一村千亩柑橘示范园建设项目,借助柑橘研究所的智力支持,合力打造歇马-澄江柑橘苗木繁育示范点;二是打造静观蜡梅种植基地,明确发展支持静观镇蜡梅种植补贴项目,对新连片标准化种植蜡梅的种植大户、合作社、园林企业、集体经济组织按照每亩三年不超过10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扩大蜡梅种植规范化及规模化效应,做强静观蜡梅金字招牌;三是打造三圣半山产业带示范点,依托东山环线的道路建设优势和招商引资的政策支持,以及三圣镇脱贫攻坚政策的支持,聚力打造以“三圣白肉枇杷”“三生三世桃源”“多彩春柳”为主题的三圣半山产业带。
此复函已经尹琼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19年6月17日
联 系 人:范玉杰
联系电话:68210830
邮政编码:4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