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区人大十八届二次会议第129号建议的复函
日期:2018-07-24


                                     

 

 

 

                               北碚经信函〔2018〕41

 

 

 

重庆市北碚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区人大十八届二次会议第129号建议的

复函

 

肖国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建议》(第129号)收悉。经与区科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虽然我区经济总量与主城区外的其他区县相比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但是与主城其它区相比,经济总量相对落后,在主城九区排在倒数一二位上,还有待继续加快发展,做大经济总量,我区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对全区GDP贡献率超过60%,工业经济是支撑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近年来,我区一方面依托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区和蔡家新区,大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光电产业、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另一方面要对我区汽摩、仪器仪表、通用机械等传统产业进行结构调整,提档升级。

尽管我区战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信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程度较低的现状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这就要求我区工业经济要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构建以数据驱动为主的发展新模式。以智能化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北碚水土、蔡家、新城为主要阵地,加速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工业智能化水平,壮大智能产业规模,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构筑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强化大数据智能技术在产业发展、政府管理、民生服务、公共产品、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应用,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打造产业、应用、技术互动促进,技术与人才紧密衔接,制度与环境相互支撑的生态系统,全力建设“网络强区”,实现“数字北碚”、“智慧北碚”。

到2020年,大数据智能化对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作用显著提升,智能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广泛深入,工业经济智能化提质增效效果突出,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智能产业发展基地和大数据应用示范城区。

智能产业规模提升。培育3家以上国内领先的智能产业龙头企业,培育30家牛羚企业、10家瞪羚企业,引进30家以上智能产业企业,全区智能产业企业规模达到100家以上。形成智能装备、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软件服务多个智能产业集群,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智能水平有效提升。普及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生产平台智能化改造,建成3个数字化工厂、30个数字化车间和300个数字化生产线,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58。企业运营成本、产品研发周期和产品不良率有效降低,生产效率、能源利用率有效提高。

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提升。在产业融合、政府管理、民生服务、公共产品供给、社会治理等领域智能化应用水平明显提升,建设一批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平台,实施5个以上特色智能应用项目,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理,重点区域智能交通基础设施覆盖率90%,重点公共区域视频联网率100%,建成10个智慧校园、1家智慧景区,2家智慧医院,政府管理、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领域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水平走在全市前列。

智能化创新体系更加完善。主导或参与制定大数据智能化技术标准规范5项以上,在数据挖掘、AI芯片、认知计算、生物特征识别、深度学习、智能驾驶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阶段性突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00项以上。培育建设10家以上创新平台,打造智能产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5个以上,引进领军型、研发类高层次人才10人以上。

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全域光网有效覆盖和无线网络广域覆盖,光纤到户端口占比率达到100%,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90%以上,平均接入速率达到50 Mbit/s,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90%以上,车站、商圈、医院、学校等人流密集场所实现免费WiFi覆盖,两江云计算产业园服务器支撑能力达到30万台。

在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中,实现我区产业多点开花,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智能产业招商目录、招商路径和招商计划,坚持高起点引进、精准招商,突出产业链集群招商模式,加速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专业招商团队的作用,探索代理招商、产业园第三方运营委托等新模式,有针对性开展招商。

二是实现产学联合创新。鼓励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与微软、IBM等开展联合办学,建设联合实验室,开展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混合增强智能等理论研究。以专项鼓励、课题带动等方式,支持西南大学物联智能创新产业中心的发展,联合区内外人工智能企业开展前沿理论、基础算法的研究攻关,建立人工智能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新型研发机构、概念验证实验室等技术研发平台,将人工智能、产学研用纳入区级科技创新项目重点扶持范畴。

三是加大财税支持。深入落实现有政策,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准备金、重大新产品研发成本补助等政策支持企业发展。研究制定支持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盘活现有资源,整合各类专项资金,设立大数据智能化发展专项,对产业项目引进、前沿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平台建设、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应用示范等提供支持。

四是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各园区的优势和特色,打造一批大数据智能化发展集聚区和以亿达产业园为载体的软件服务业特色产业集群,构建多点支撑、错位发展、相互支持的空间布局。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积极打造两江新区战略布局中的“先进制造基地板块,加快引进一批大数据智能化龙头企业和产业链配套企业,壮大产业规模,推进园区企业智慧工厂建设,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同兴工业园区、新城片区等要以典型企业、创新型企业为牵引,围绕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建设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区域性、特点突出的智能产业中心,广泛引进优秀企业,以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为载体,聚焦若干重点领域逐步寻求突破。规划建设亿达产业园,布局并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服务业集聚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

五是保障信息安全。推进自然人、法人、地理空间等基础信息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有效落实大数据智能化环境中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的监测、预警、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切实加强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军工科研生产等信息的保护。健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应急管理等制度,强化数据中心、大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智能化服务商等的安全评测、防护、监测、预警和评估,明确数据采集、存储、流通、应用等各环节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做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提升工作,建立覆盖全区各部门和重要企业的信息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提升大数据智能化环境下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我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此复函已经徐建民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复函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8年321

 

联 系 人:李立

联系电话:68281572

邮政编码:400700

 

 

 

 

 

 

 

 

 

 

 

 

 

抄送:区人大人事代表工委,区政府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