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国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区优质教育自愿共享的建议》(第45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教师资源共享
(一)加大教师成长平台建设。组建北碚区教育高端人才流动站1个,教育名师工作室12个,乡村教育特色工作室12个。要求各站室以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为研修基地,将交流的干部教师纳入站室研修过程,作为联系学校与站室的纽带,共同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学科建设水平。依托农村教师发展学校、集团牵头学校和联片教研机制,交流的干部教师组建常态化的研修共同体,充分利用各类优质教师教育资源,促进城乡师资研修、教学水平的共同提升。实施特级、名师送教下乡培训工作,培训乡村骨干名师。
(二)全面落实教师交流制度。优先安排市、区级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和开发区学校交流任教。创新教师交流模式,通过教师调配、交流、送教(走教)、教育集团对口帮扶,全年交流教师近400人。一定程度实现了优秀师资共享共用,有力促进了师资均衡和带动教师共同成长。
(三)强化校地合作。利用西南大学的学科优势和教师资源,结合我区基础教育的众多资源,在教师培训、学科指导、基地建设、学生实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共同促进了北碚基础教育的发展和西南大学的实训研究。2009年9月,北碚区教委依托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由原西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宋乃庆教授担任名誉导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德全教授担任导师组建的专家团队,成立了我区首个教育高端人才流动站。流动站按照高端人才特长与成长规律制订个性化的发展规划,实行3年任期制,采取实训模式、项目协同方式,进行分类打造与包装教育管理人才、教育研究专家。通过几年的努力,高端人才流动站在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三级导师团的指导下,在18名学员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学习——实践——研究”的运行策略,开展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初步形成了基于校地合作的“站——室——校”三端教师教育新路径,创新实践的基本范式成为北碚区域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引擎。
二、教育教学管理共享
(一)实施北碚区优质教育集团化办学。
2014年,北碚区教委根据区委、区府全面推进北碚区学校教育科学、和谐、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区域内学校的办学及资源情况和已有实施经验,遵循“管理互通、师资共享、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的工作思路,构建了紧密型、捆绑型、联盟型三类教育集团。
集团内学校在功能室、数字化办公平台、多点互动网络平台等硬件建设方面共建共用。集团内各学校间教学网络、活动课程等优质教育课程资源无偿共享。集团内每学年确定10%左右的教师合理流动,中层干部采取集团聘任,各校区轮流使用,校级干部也2至3年流动一次。各集团学校实行“双导师帮扶制”和“名师工作室联动帮带制”,为集团内各校培养了一大批管理和教学骨干力量。
几年来,集团化办学已从最初的抱团取暖,以资源共享为主要特点的初级阶段;发展到“校际互动、人员流动、学科促动”教师走教、学生走校的中级阶段;再发展到以“一校一品”打造和而不同的“1+X”课程的区域生态共同体。实现了以优质中小学为核心,垂直管理向网络管理、管人向管事、学校人管理向集团人管理的转变;使教育资源配置最优化、教育效果最大化,提高了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加快全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二)与市级名校携手共建。
遵循“学习共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共同提高”的工作思路,2018年11月组织区内8所学校分别与市级名校南开中学、重庆八中、巴蜀中学、人民小学、巴蜀小学、谢家湾小学、人和街小学、星光小学开展结对共建工作。区内学校与市级名校将在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打造专业教师队伍、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强化教学改革研究、完善文化体系建设、优化集团办学模式等10个方面进行交流合作和深度融合,同时借助区内集团化办学模式,扩大交流范围,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2018年3月发布了《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建成与教育现代化、重庆市基础教育高地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与支撑体系,形成以教育网为中枢、以校园网站为节点、以社会信息资源为补充,覆盖全区的数字化教育网络,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有效推进北碚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实施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学科齐全、内容丰富、优质好用的基础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实现与市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对接。
根据《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信息化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北碚区府办〔2018〕86号)文件要求,我委已建议区府办信息中心尽快统筹建设区级教育资源和管理平台,完善我区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现资源整合共享。目前正在对我区教育城域网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区内各教育单位全覆盖。
(四)打造特色教育。
特色教育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深化,是学校软实力的集中体现。近年来,北碚在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强特色教育发展,以“优质性、独创性、群体性、持续性”四大发展原则为引领,围绕“抓项目、树品牌、创特色”的目标,通过“地域文化衍生、优势学科发展、特色项目深化”的方式建设学校特色课程文化,丰富学生综合实践内容,打造特色靓丽、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一校一品”特色品牌,推动学校内涵特色发展,形成了科技、体育、艺术三大类特色项目共79项。
目前,我区有国家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1所、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2所、体育工作示范校2所、田径传统项目学校1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7所;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5所、市级体育传统学校4所、市级研学旅行先进学校2所、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3所;区级“一校一品”体育特色项目学校59所、艺术特色项目学校57所、科技特色项目学校15所,全区学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2015年我区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授予“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我委将出台教育紧密型管理模式,大力推动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努力建设“管理一体贯通、资源高度共享、研训整体联动、质量均衡提升、特色各美其美”的“优质均衡发展共同体”,让老百姓享受更加优质均衡的北碚教育。
三、教育优质资源共享
加快推动中小学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积极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北碚区中小学教师电子白板应用大赛”等活动,聚合一批优质中小学数字课程资源,并通过网络联校、网络课堂、名师课堂,远程同步课堂等方式,向薄弱学校精准推送,缩小本区域和校际间教学水平差距。
此复函已经杨平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教育委员会
2019年4月22日
联 系 人:潘永
联系电话:68318202
邮政编码:4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