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水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建议》(第60号)收悉。经我委办理,现答复如下: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坚定不移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通过多年的建设,自2008年至今我区已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4.95万亩,预计到2024年可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7万亩。我委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深入田间地头展开相关情况调研工作,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及困难。一是地形复杂坡度陡,投资成本高。我区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地带,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我区耕地面积20.7万亩,园地面积9.5万亩,其中坡度15度以上耕地7.37万亩,占比超过35.6%。以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亩均投资1500元,只能简单补充一些农业生产道路和灌溉设施,达不到“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要求。二是农机农田不匹配,耕作效率低。目前我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推进缓慢,适宜丘陵山区的农机供给短缺、适应性差、作业效果不理想,农机本身的技术、管理和经济因素制约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同时农户土地细碎化,不同农户种植的作物品种千差万别,农事作业内容和作业时间不统一,与农业机械作业所需的品种和栽培制度标准化、一致性的原则相悖。三是项目建管用不匹配,设施不配套。高标准农田建设“重建设、轻管护使用”的现象较为普遍,建后管护责任和有效使用不到位等问题突出,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田水利设施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新开垦的土地土壤熟化、病虫害防治及水肥一体化设施配套不到位,无法保障收成,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标准农田持续发挥效益。
结合我区实际,就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主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加大高标准农田资金投入
着力实施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按照亩均投资3000-5000元的标准,大幅提高高标准农田亩均投入标准,同时统筹相关涉农项目资金,加强部门和项目间的有机衔接,形成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巨大合力。
二、加强高标准农田配套设施建设
一是着力提高高标准农田灌排设施建设。在新建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区域配套完善提灌站、蓄水池、囤水田、排灌管网等基础设施,加强耕地抗旱、防涝能力,保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二是完善高标准农田水肥一体化建设。全面排查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未配套水肥一体化土地整治区域通过丘陵山区改造提升项目及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补短板项目查漏补缺,补充完善水肥一体化建设,提高土壤有机质,探索有机肥+秸秆+水肥一体化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从土壤改良、管灌、喷灌等方面,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
三、常态化排查整改建后漏洞问题
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农田建设管理制度体系,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长期发挥作用。同时,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将从项目规划设计源头抓起,按照“投、建、用、管、还”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的要求,严格把控项目施工、监理、验收、运营等每一个环节,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四、构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生产模式
针对我区丘陵山区不同区域、不同地形特点和不同作物,依托西南大学科研能力及本地农机企业技术力量,构建产学研推用协同创新机制,以机适地、以机适农,加强机械创新和研发,对适用的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优先纳入农机补贴目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农机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农机产业创新集群。
五、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依托西南大学科研优势,加强校地合作,培育我区特色农产品,强化品牌产业基础,提升产品附加值,为北碚区农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农用地的经济效益必将明显地提高。
此复函已经张建军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3年6月5日
(联系人:黄彦铭,联系电话:68863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