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区人大十九届六次会议第20250213号建议的函
日期:2025-05-19

欧健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北碚区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0250213号)收悉。您的建议立足北碚教育实际,精准剖析问题,提出的对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我委高度重视,现答复如下:

一、 统筹规划教育用地

一是完善协同规划机制。严格执行《重庆市北碚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渝府〔2024〕29号)相关规定,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单列教育用地弹性指标,优先保障生均用地不足学校的改扩建需求。在区政府统筹下‌,配合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等部门探索混合用地兼容教育功能路径。‌是优化用地动态调控。结合人口分布与城镇化趋势,拟定《北碚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25-2030)》,动态预留学校新建、扩容空间,确保教育设施布局与区域发展需求精准匹配。‌三是推动资源整合利用。探索闲置用地改造、相邻地块整合等创新模式,重点解决城区学校密集区域活动空间不足问题。截至2024年底,已完成新建、扩建学校17所(含中山路小学、江北中学思源校区等),翻新11所学校的塑胶运动场,提升了土地资源使用效益。四是强化行业联动机制。‌积极协同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梳理高校周边闲置土地和低效建筑清单,为高校或行业办学提供支持。积极配合矿业工程学校、西大附中等学校的扩建需求,通过政府统筹机制,联合推进校地合作项目,确保教育项目优先纳入土地供应计划。但由于土地权属复杂、规划调整程序严格等实际困难,我委在全力配合推进的同时,建议同步协调区人大及相关职能部门,通过深化校地合作机制争取各方支持。

二、 健全编制长效保障

一是落实科学核编机制。以区域常住人口、生源流动趋势及生师比指标为依据‌,科学核定编制总量。严格执行城乡统一编制标准,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实行“班师比+师生比”复合核编机制,确保师资配置与教育需求动态适配。二是深化编制动态调整。建立“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机制,通过自然减员回收编制、紧缺学科定向增补等方式,分阶段化解师资结构性缺口。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及其校区与我委分属不同管理体制,按照现行编制管理政策,编制无法跨体制直接划转。‌三是推进“区管校聘”改革立足教师队伍年龄梯度、职称层次、新老配比及骨干教师占比等结构性要素,仅2024年全区交流教师比例达24.3%。通过创新基础教育发展共同体机制,以西南大学附属小学、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为示范引领,健全跨校双向交流轮岗长效机制,促进区域师资柔性配置与优势互补,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教共体人”转变,促进区域师资均衡配置。四是探索编制配置改革。在编制总量控制框架下,联合区委编办、区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开展专项调研论证,统筹全区教育系统编制资源,依法制定动态调整实施方案。借鉴教育发达地区先进经验,针对西大附中作为特殊办学主体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区内编制资源统筹调配支援机制,逐步实现教育资源高效配置。

三、 深化校地协同发展

一是规范协同办学机制严格按照教育法规和政策要求,坚持以“权责统一、合作共赢”为原则,推动校地协同共建。二是建立协同办学框架。协同区财政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等职能部门与西南大学深化战略合作,明确办学主体、资产移交、经费管理等权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保障各方权益。三是强化长效合作支撑。定期向区政府、区人大汇报工作进展,充分吸纳各方建议,持续优化合作模式,提升校地共建效能。    

四、 创新教共体办学模式

一是构建“五个一体化”机制。出台《北碚区推进基础教育发展共同体的意见(试行)》(北碚教工委发〔2025〕15号),组建以西南大学附属小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小学等优质学校为领办校的中小学13个基础教育共同体,系统推进教育管理、师资流动、教学教研、资源共享、考核评价一体化建设,通过带动新建校、薄弱校、农村校整体提质,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局面,不断缩小城乡、校际差距,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二是完善激励保障政策。拟定《北碚区基础教育教共体评价考核方案》,对办学质量优、社会声誉好、辐射带动成效显著的教共体,实行专项经费以奖代补,在教师编制核定、职称评聘、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全面激发共建内生动力。三是严守教育公平底线。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原则,科学合理划定招生片区,规范报名信息采集,健全有序录取机制,严格落实免试入学规定,引导家长合理择校。发布《北碚区义务教育公办小学招生办法》(北碚教发〔2024〕113号),实施秋季“阳光招生”政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起始年级实行“阳光分班”,逐步缓解热门学校就学压力,构建北碚教育良好生态。四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立 “一二三”教师梯队化培养体系,打造高端人才流动站,建设名师、名校长两类工作室,实施教育人才“百名培优”“百名卓越”“百名领军”三百工程,一体化推进教师培养、培训和管理,造就一支教育家型教师队伍。五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完善国家、市、区、校四级教师教育网络体系和教师培养体系,制定“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区域培训和校本培训三年规划,分层分类开展新课标新教材培训、教师教育评价能力提升等6项区级专题培训。采取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区域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线下培训与线上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跟岗实践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培训,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形成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新气象。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民生之基。衷心感谢您对北碚教育事业的关心支持!我们将用心落实您的建议,以实际成效回应人民期待。

此复函已经欧阳俊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教育委员会    

2025年5月19日      

(联系人:吴  桐,联系电话:19923250030)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