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劲松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北碚区文化馆小戏剧孵化的建议》(第115号)收悉。经与区旅游局、区规划分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北碚区戏剧曲艺基本情况的梳理
北碚区戏剧曲艺事业的发展,曾创造过群文辉煌,过去十几年来,也曾经历过低谷,其根本原因就是小戏剧创作、编导及演出人才的欠缺,出现了断层,在造成馆方注意力转移的同时,也形成了长达十余年的戏剧曲艺空档,在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横向对比中,情况不容乐观。
为逐步解决上述情况,2008年8月,文化馆通过特殊人才引进的方式,聘入专业戏剧曲艺干部一名,同时启用部分原北碚川剧团的业务骨干,充实北碚文化馆戏剧曲艺干部队伍建设。自2008年底开始,北碚区戏剧曲艺事业开始朝着好的方向发展:2008年12月,作品《漫画“非主流”》荣获重庆市第二届曲艺大赛创作表演一等奖;2009年10月,作品《小小地下交通员》和《月亮圆圆》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二届中国故事节少儿红色故事会创作、表演、辅导金奖和银奖;2010年9月,作品《小院喜雨》荣获重庆市第二届戏剧曲艺大赛二等奖;2011年12月,作品《“王草鞋”变“草鞋王”》荣获重庆市第二届创业故事大赛创作、表演一等奖;2012年4月,作品《卢作孚剿匪记》荣获重庆市第三届曲艺大赛创作表演一等奖;2012年6月,作品《高山上的人与狗》荣获重庆市第三届戏剧曲艺大赛创作表演一等奖;2013年10月,作品《民生之帆》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2014年7月,作品《青春舞者》《私人定制》《问道百姓》荣获重庆市第四届戏剧曲艺大赛一等奖;同年11月,作品《问道百姓》荣获首届中国西部优秀曲艺作品展演一等奖;2015年1月,作品《民生之帆》荣获第六届重庆艺术奖;2016年9月,作品《大器》《陪你看太阳升起》荣获重庆市第五届戏剧曲艺大赛一等奖;2017年12月,作品《问道》荣获第七届重庆艺术奖。
通过上述活动的参与和奖项的获得,开始在重庆群文系统中逐渐改变了北碚戏剧曲艺发展的“低谷局面”,培育并储备了一批在市里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创作表演人才,形成了良好的戏剧曲艺创作生产的土壤,可以开始思考和进行“北碚区文化馆小戏剧孵化”的命题。
二、北碚区文化馆小戏剧孵化的思考与对策
(一)通过项目扶持刺激作品生产。文化馆的戏剧曲艺干部
大部分兼职北碚区戏剧曲艺家协会职务,通过对协会的建设与联动,推动了“北碚区文联关于重点作品的扶持与奖励制度”落地。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北碚区文联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每年针对于戏剧曲艺部分的资金支持约为5—10万元,在北碚区财政资金并不充足的情况下,能用近十万的资金推动北碚区戏剧曲艺事业的创作与扶持,显得难为可贵。2015年,刘晓山的广播剧《月亮田纪事》获得重庆市重点创作项目扶持;2016年作品《问道百姓》获得中国曲协“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创作优秀曲艺作品扶持;2017年作品《一碗回锅肉》获得重庆市文联重点项目扶持,同年《问道》荣获第七届重庆艺术奖,均获得了相对等的区级扶持资金,与您在提案中所说到的“老舍戏剧奖”的设置初衷不谋而合。接下来,我们将对区外的优秀创作资源,以版权购买或项目合作等方式,引入北碚,借外力刺激本区域创作发展,形成良好的戏剧曲艺生态和环境。
(二)通过学习培训提高创作水平。对戏剧曲艺干部的业务
培训是提高创作水平的重要方式。接下来,我们将加强对戏剧曲艺人才的培养力度:一方面,在区内积极承办戏剧曲艺表演、创作人才培训班;另一方面,积极争取让我区培养的戏剧曲艺人才“走出去,带回来”,开阔眼界,反哺本区,提高创作交流能力和表演水平。
(三)通过交流演出推动作品创作。交流演出对戏剧曲艺发
展的推动作用至关重要。我们积极思考并着力解决“送文化下乡、送文化进社区、进校园的综艺节目中,有意识地增加小品类节目的演出”,从而达到“以演出倒逼创作生产”的目的。近几年来,由于主要领导的发展中心转移,的确存在了戏剧曲艺类节目在演出中被一定程度的弱化现象。为扭转这种情况,我们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突破:第一,创作、排演一批品质较好的戏剧曲艺类节目,在“送文化下乡、送文化进社区、进校园的综艺节目中”进行展示,已完成的展示活动有谐剧《回家有“喜”》、音乐剧《陪你看太阳升起》《青春舞者》,小品《医护轶事》《如此“诊断”》和儿童短剧《梧桐树下的路》《我的家风我的国》等节目都在区内各类演出活动中进行展示,如北碚区三下乡,重庆青少年校外教育成果展演,北碚春晚等。
另本年度,将与北碚区戏剧曲艺家协会深度合作,创作完成中长篇评书《行者逐梦记》,在“百度云”“懒人听书”“喜马拉雅”和“蜻蜓”等新锐媒体平台山进行播放,努力形成北碚区戏剧曲艺创作“先声夺人”;依托协会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创新编排融“戏曲知识讲座”“戏曲文化鉴赏”“戏曲程式体验”“戏曲化妆互动”的新品牌节目,深度走进青少年群体,目前已完成讲座12场,社会反响良好,接下来将继续深入普及,已达到在传统中形成新的“北碚戏剧尝试”。
第二,通过签约创作一部剧带动交流演出和人才培养,如北碚区检察院和青少年活动中心与馆内戏剧干部签订的儿童剧创作计划,目前已经着手进行准备,创作完成后,将与2019年元月在区内主要部门、学校进行巡演,后将在馆内进行固定展示演出,还将依托有效的宣传途径,进行区域间的巡回演出。
(四)通过取长补短形成品牌效应。您在提案中最后重点提
到“精挑剧本,精心编导和排练小戏剧”的建议,这是对我区形成浓厚戏剧氛围的金玉良言。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重点加强与西南大学学生戏剧项目的合作,取长补短,合作共赢,提供我们能够解决的人财和智力支持,积极引导西南大学学生戏剧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北碚区两江实验剧场进行演出展示,共同打造浓厚的北碚地区戏剧现象,并可以通过项目申报的形式,对作品进行深度打磨和加工,合作生产创作一批能够吸引当代年轻人的室内轻喜剧和青春戏剧。
感谢您对北碚群众文化发展建设,尤其是戏剧曲艺方面的关心与支持,并对我们事业的发展提出宝贵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接下来我们将根据您的建议,在北碚戏剧曲艺事业的发展方面积极探索,摸索出一条适合北碚戏剧曲艺,尤其是小戏剧发展之路。
此复函已经欧阳俊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征求意见表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文化委员会
2018年5月18日
联系电话:13638386377、19923134242
联 系 人:刘晓山
邮政编码:4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