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凯芳委员:
您提出的《大力开展教育培训提升北碚区农民现代化水平的建议》(第113号)提案已收悉,我委经认真研究,及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农村教育培训开展情况及主要工作做法
1.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围绕全市“十三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加快构建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孵化基地创建。2014年以来我区共培养新型职业农民900名,培育青年农场主8名,建立田间学校14所,建设创业孵化基地2个。
一是加强领导,注重部门协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由区农委牵头,与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在部门之间形成合力,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是强调规范,确保培训效果。我们严格按照市农委文件要求,做好培训机构公开招标、培训方案、培训学员、培训教师及教材的遴选和筛选,确保培训实效。严格遴选培训学员,学员素质较高,学习能力较强。严格遴选教师和培训教材。
三是强化宣传,增强新型职业农民及农村人才培训相关政策的认可度和知晓率。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意义、政策,提高我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知名度和认知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长的良好氛围。
2.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2014年以来区农委充分发挥基层农技体系建设与改革项目作用,培育科技示范户3450户,建设科技示范基地17个。加强农技推广工作,提升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结合我区蔬菜、特色花木、乡村旅游等主导农业产业发展,建立了由各级农业推广部门、定点培训机构、田间学校等组成的培训体系,形成了以普及性培训为支撑,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资格认证为手段的农业实用人才开发体系。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宣传力度,通过政府倡导,部门协作等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新闻、宣传栏、广播、咨询服务等形式,深入街(镇)村组,广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惠民政策,讲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人才培养的目的、意义、内容等,让老百姓真正了解它、接受它,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懂得科技兴农的道理,才能激发他们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强烈愿望,从而调动农民群体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培育环境,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惠民政策的落实。
2.改革创新培育机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范围宽,需要适时的培育机制作为保障。我委将整合资源,多元化培育机制。确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机构,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今后将进一步合理规划,统一协调,整合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农民田间学校、科技示范基地等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和科技推广的功能,形成高效多元化培育机制。借助西南大学在农业和教育方面的特色及优势,大力推进北碚区农民教育培训的实质性进程。
3.精选培育对象,精心培育人才。认真精选培育对象,精心培育农村人才,严格新型职业农民资格的认定。一是对现有的从事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提升素质和生产技能的农民优先培育,转型升级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依靠力量,也是我们今后的重点培养对象;二是把回乡务农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青壮年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三是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中、高职学历教育衔接,全面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四是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组织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形成一支创业能力强、技能水平高、带动作用大的现代青年农场主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4.加强师资管理,建立培育平台。精选科技拔尖人才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师,建立培训师资库。加强教师管理,提高教师科技水平,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应注重提高实践操作技能,教学实践活动要有针对性、实用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用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平台。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互联网+”农业的新要求,探索网络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和云上智农APP等网络平台加强对培训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和质量把控,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政策咨询、科技知识、技术指导、市场信息以及企业用工信息等服务。
5.提高农技队伍素质。切实搞好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设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专项资金,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制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的中长期规划,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
此复函已经我委尹琼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敬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农业委员会
2018年5月18日
联 系 人:涂勋初
联系电话:68863509
邮政编码:4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