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第76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1-05-31

余世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我区建设乡村博物馆的建议》(第76号)收悉。经与北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百馆之城,初见成效

2019年9月,在中国城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论坛上,我区首次提出了将北碚建成“百馆之城”的愿景,将结合城市品质提升微改造工程,对闲置文化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和活化利用,在五年内初步形成囊括科教类、历史类、艺术类、其它类四个类型的历史文化艺术场馆约一百处,十年内形成国有与非国有文化场馆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局面,让“山水、人文、城市”为一体的“百馆之城”成为北碚城市文化新标识。积极推动北碚区“百馆之城”的构建。先后建成中共中央西南局历史陈列展、数帆楼卢作孚优秀企业家精神展、西山坪农场卢作孚乡村建设陈列馆等40余处场馆展陈展览。

2021年正建及拟建场馆

序号

项目名称

地址

类别

责任单位

投入方式

1

缙云山生态博物馆

澄江

生态

区林业局、缙云山风管局

公办

2

北碚教育博物馆

天生

科教

科教

公办

3

卢作孚乡村建设陈列馆

东阳

历史

苓茏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公办

4

北碚区道路安全教育展示馆

童家溪

科教

顺多利驾校

民办

5

缙云美术馆

北温泉

艺术

周红

民办

6

国际艺术零空间

东阳

艺术

何强

民办

7

民间美术馆

北温泉

艺术

仰天文化

民办

8

文创艺术馆

朝阳

艺术

新城公司

民办

9

珠心算博物馆

朝阳

科教

神墨教育

民办

10

傅天琳诗歌馆

缙云山

艺术

区文联、北泉公司、区文化旅游委

公办

11

国民政府军政部军需学校历史陈列馆暨兼善中学校史陈列馆

蔡家岗

历史

兼善中学

公办

12

梁漱溟纪念馆

北温泉

历史

四川总工会

公办

二、分类规划,有序推进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按照我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分层分类推进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立足各示范镇村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找准功能定位,探索差异化建设模式,精心打造有产业、有颜值、有底蕴、有精神、有文化的美丽乡村典范。目前,15个示范村基本建成,8个A类村成效明显,“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开花的示范格局初步形成。依托美丽乡村格局,目前已建成一是大磨滩农耕博物馆以农耕、桑蚕及纺织为主题,展示耕织活动中的生产工具、生产用具、农作物、耕织相关实物、文物文献等,再现耕织场景,塑造耕织文化创意形象。展现出具有乡土气息和田园生活氛围的农耕生活情景;二是静观乡情博物馆集中展示静观镇当地的地域色彩和传统文化;三是天府乡村根雕博物馆展厅面积约2800平方米,展品总数达2-3万余件,新老融汇一体,参观者不计其数。

三、注重特色,深入挖掘

每个乡村都有着不同人文历史、名人名录和故事传说,要善于从村落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传统、资源优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等出发,找到保护和发展的途径,科学规划,建成有地域特色、民族特点、历史记忆,各具特色的个性化展馆。为更好地了解乡建遗存的现状,一是依托国家柑桔公园(原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科教研平台,面向全国甚至海外开展文物征集,把文物征集展出与国家柑桔公园建设项目深度融合,既增加公园文化内涵,又彰显乡建传统延续,为建设中国乡村建设博物馆夯实基础。

四、社会参与  融合发展

乡村众多,地域广阔,仅仅依靠各级政府来保护乡村文化遗产,是远远不够的。一是吸引社会力量的加入,非公企业和私营业主租赁、购买、合作开发等方式,将古镇和古村落改造成旅游景点,发展农村旅游经济。二是结合农村现有的土地政策,将土地和古建筑进行抵押融资,自我发展。三是通过社会力量来保护和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形成最优的发展条件,比如:联合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开展卢作孚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并形成调研报告。调研对卢作孚开展乡村建设的做法及成效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对乡村建设总结了有益经验和启示,对下一步我区乡村建设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下一步,我区将联合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开设卢作孚乡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宣传卢作孚乡建文化。继续深入研究本区乡村优势,打造更多的乡村博物馆,为“百馆之城”添彩。

此复函已经我委胡一珊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153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