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第68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1-06-22

王连勇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北碚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地名研究助推北碚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第68号)已收悉。经与区民政局共同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开展北碚区地名历史文化研究

近年来,北碚区认真开展历史地名挖掘整理工作,及时更新历史建筑信息台账,落实历史建筑保护工作。2020年,经筛选、评估论证、充分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及公示等程序,我区推选6条地名申报第一批市级历史保护名录,缙云山、华蓥山、北温泉、状元碑、金刚碑5条地名入选。今年已启动第二批市级历史地名文化保护名录推选工作;深入推进地名普查成果转化。按时高质量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地名普查成果审验入库。认真编撰《国家地名词典》、《国家地名志》等。组建北碚执笔人团队,开展市级标准地名图录典志北碚篇的编纂工作,已编撰完成《北碚地名词典》,制作《北碚区行政区划图》,扎实推进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发起“北碚最美地名故事”征文活动,评选收集观音峡、邓小平故居、王朴烈士纪念馆等100篇优秀作品编撰成书《北碚地名故事》;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区正开展红色地名故事征文活动,利用政府网站等平台,同步宣传我区红色地名文化故事。

二、关于北碚地名助力文化旅游发展

(一)上海路1号。2020年6月,为用好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上海路1号这个场地,让北碚的文化故事能广为人知,让北碚文化有内容有声音,由西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所曹建教授提议,在北碚区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区文化旅游委、区融媒体中心共同商讨,策划推出了“百馆之声文化沙龙”。目前已开展20期活动,线上突破1500万浏览量。

(二)碚贝。2020年初,为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化党员志愿服务,结合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人才示范带动作用,培养发现优秀党员人才传承北碚历史文化,有力推进“百馆之城”建设,讲好北碚故事,不断提升北碚文化软实力,在全区范围内招募“碚贝”党员讲解志愿者273人。后经考核,确定50名学员入选北碚区第一批“碚贝”党员讲解志愿服务队,对入库志愿者实行动态管理,进行岗位职责、工作任务、业务流程、操作规范等岗前培训,并持续开展线上线下志愿服务。(三)come on 北碚。为打造北碚全域旅游品牌,实现北碚旅游形象升级。2018年3月30日,北碚区旅游主题形象发布暨缙云山登山季开幕新闻发布会上,北碚区重磅推出全新旅游主题形象,同时还升级了北碚区旅游品牌口号,以“时尚、通俗、国际”为全域旅游品牌打造原则,北碚区旅游品牌口号正式升级为“come on!北碚”,谐音come on baby,醒目鲜明,趣味表达,让人印象深刻。(四)碚有引力。出台《“碚有引力”产业聚才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北碚委办〔2017〕92号),对来北碚创办实体或引进的7大类人才,给予住房补贴、入职履职奖励、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生活关怀、培智融智、项目扶持、落户居留支持、人才平台建设支持等19项奖励扶持。同时,创新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创新人才、创业人才、公共基础事业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助推重点工作的人才颁发“缙云英才卡”,对持卡人提供医疗服务、子女教育、安居补助、休假疗养、文化生活等9个方面的优惠待遇。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地名研究成果转化

一是依托西南大学高校优势,与西南大学专家联合建立北碚地名研究推广平台,为北碚地名研究成果转化,助推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创办地名研究推广品牌活动,开展讲座、沙龙、趣味课堂等分享体验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北碚地名文化,参与北碚地名研究。三是继续做好开发园区和城区部分道路的地名命名规划和审批工作,及时归录地名相关数据资料,完善地名命名档案,做好地名规范化管理工作。继续抓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确保按时提交高质量成果,为开展地名历史文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为群众了解北碚地名文化提供更多渠道。

此复函已经胡一珊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162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