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特色生态效益农业,推进生态田园都市区建设建议》的提案(第10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特色产业稳步发展
(一)优化农业区域发展布局
紧紧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综合考虑地理气候、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等因素,加快农业布局调整和优化,构建“一区一园多点”都市现代农业空间发展格局。一区:即“嘉陵悠谷”—乡村振兴综合试验区。主要在嘉陵江以东片区,在以静观镇、柳荫镇、三圣镇、金刀峡镇为核心的约272平方公里范围内,实施“三个万亩”(万亩花木、万亩粮油、万亩果蔬)精品产业提质工程,建设西山环线乡村旅游示范带,整体打造西部乡村振兴展示交流窗口。一园:即“缙云原乡”—“两山”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园。主要在嘉陵江以西片区,沿缙云山、中梁山环线,提档升级一批精品林果、蔬菜基地,发展培育一批精品民宿,建设美化一批特色院落,打造上山看景、下地采摘、依水休闲、入谷养生的都市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多点:即都市现代农业特色示范点。主要在农村全域,围绕“一区一园”空间布局,立足各街镇产业实际,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关联度较大、链条较完整、技术水平较高以及创新能力较强的都市现代农业示范街镇、村。
(二)提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现代粮油产业示范区、万亩蜡梅特色产业带,建设柑橘、蜡梅、魔芋3大良种繁育基地,培育发展柑橘、蔬菜、缙云山甜茶、水产养殖等多种特色产业,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规模上档、质量升级。一是建设现代粮油产业示范区。沿东山环线打造“嘉陵悠谷—粟漫东山”现代粮油产业示范区,在静观、柳荫、三圣、金刀峡等镇新建现代粮油产业示范基地8048亩。通过“改大、改水、改路、改土”,重点突破宜机化、水利化两大难题,推动建设“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现代化粮油产业示范区。主要实施内容有推广优质种植品种、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推动粮油专业合作社组建、建设酸化土壤改良示范区等。
二是建设万亩蜡梅特色产业带。实施“千品百园”工程,培育发展蜡梅全产业链,推动花木产业提质增效,擦亮“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蜡梅之乡”金字招牌。沿西山环线打造“嘉陵悠谷—梅香西山”万亩蜡梅特色产业带,在静观、柳荫、金刀峡等镇新增蜡梅种植面积4000亩,打造蜡梅精品园3个。2021年我区成功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启动实施西山万亩蜡梅产业项目,新增蜡梅种植面积2000亩,全区花木种植面积7万亩,其中蜡梅种植面积1.4万亩。同时建成以“梅香西山”、“粟漫东山”为代表的6个区级农业示范园,积极构建“以国家级为龙头、以市级为骨干、以区级为基础”的三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三是建设柑橘、蜡梅、魔芋3大良种繁育基地。在龙凤桥、歇马、澄江、三圣、金刀峡等镇街新(扩)建柑橘良种繁育基地825亩,总面积达2000亩,新建一批网室、大棚、灌溉管网等基础设施,培育转化柑橘新品种1-2个,年产能达3500万株,占全国脱毒苗木总量的10%,培育了科正、绿康等育苗企业6家;在静观镇、柳荫镇新建蜡梅种苗繁育基地2个,发展蜡梅种苗基地500亩,蜡梅种苗生产能力达到30万株/年;与西南大学合作,在歇马街道建成国内一流的优质魔芋良种繁育基地,力争推出优质魔芋新品种1-2个。四是推出“好品碚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构建独属北碚特色的“1+4+N”品牌架构体系(一个核心:区域公用品牌“好品碚出”;四大优势特色产业:花卉苗木“碚加美丽”、精品果蔬“碚感新鲜”、粮茶食味“碚家健康”、农旅康养“碚好时光”;N个特色农产品品牌:静观蜡梅、北碚果苗、静观小米、西大魔芋、天润豆干等)。
二、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校地合作提质增效。
近年来,北碚区携手西南大学相关院系,围绕全面促进乡村振兴,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主线,努力按下科技创新“快进键”,全力打造校地合作“升级版”。
(一)成立乡村振兴校地合作工作专班。由西南大学分管副校长、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西南大学党政办公室、国内合作处、区政府办、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任副组长,西南大学党政办公室、国内合作处、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区政府办、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文化旅游委、海峡公司等为成员,统筹协调乡村振兴校地合作相关工作。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由西南大学国内合作处、区农业农村委分管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工作专班日常工作。
(二)培育创新示范基地。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与创新、乡村建设行动、乡村基层治理为重点,柳荫镇东升村、明通村为核心区,联动静观镇、金刀峡镇、三圣镇、天府镇部分片区,建设乡村振兴产学研创新示范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310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520万元。建成以“智能农机装备”为核心,以农田作物生产信息化、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林果轻简机械及智能装备以及智能养殖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山地智慧农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示范基地。
(三)科技赋能,加快种质资源培育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全面推动种业振兴,瞄准生物种质创新,深化“专家+农村”“技术+产业”的合作模式,把专家大院建到田间地头,加快种质资源培育,提升育种创新能力。一是建设蜡梅繁育基地及资源库。依托西南大学花卉专家,加快建设蜡梅资源库,选育早、中、晚花期的蜡梅新品种,将蜡梅观赏花期延长到3个月,提升蜡梅观赏体验效果。研发蜡梅繁育新技术,按照标准化示范要求制定北碚蜡梅扦插技术标准,探索组培苗技术,新建蜡梅种苗繁育基地2个,将年育苗能力提升到30万株。二是筹建魔芋种质资源圃和良种繁育中心。积极对接西南大学,加快推进魔芋良种繁育及高附加值魔芋制品研发科技示范项目落地,建设魔芋种质资源保护圃,做好魔芋脱毒快繁中心、良种繁育基地选址与建设规划。三是作物种质资源维护及种苗检验测试中心建设。开展柑橘、油菜、枇杷、甘蓝等的种质资源保护及资源圃运转;开展薯类种苗检验测试中心。
(四)绿色引领,聚集生态循环农业
充分发挥西南大学等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优势,聚焦生态畜禽、生态渔业等重点产业技术需求,以增产为目标,在绿色农业方面加大技术研发,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绿色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2021年铺设生态浮岛810㎡,新建尾水净化塘1430㎡,完成尾水治理405亩,治理尾水54万吨。实施完成畜禽粪污治理项目17个,全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24%。稳步实施农作物绿色高效种植技术创新、畜禽健康养殖增效、生态渔业提质增效、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项目。2021年共投入资金75.57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6.77万元,实施完成畜禽粪污治理项目17个,新建化粪池15口共计964m³,配置槽式翻抛机一台,铺设输粪管网3450m,完成1100头生猪当量的畜禽粪污治理任务,全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24%。同时向全区畜禽养殖场户发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污染治理告知书,督促引导全区养殖场场户严格落实畜禽粪污治理主体责任,对养殖粪水妥善收集处理,做到粪污就近就地还田利用。
三、立足资源禀赋,绘就“农旅”融合新蓝图
充分用好北碚生态人文优势,坚持“文化铸魂、旅游助兴、产品促销”,整合资源,科学布局,探索出优势互补、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助推全区乡村多样化发展。
(一)坚持文化铸魂。赓续北碚乡建基因,依托“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旧址群”,深度挖掘乡村建设历史文化资源内涵,打造好“中国乡村建设历史文化联线”项目。用好北碚本土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留得住的乡村文艺队伍、创作一批叫得响的乡村文艺精品、推出一批传得开的乡村文化名片,为乡村振兴凝聚精神力量。
(二)坚持旅游助兴。以生态康养、采摘体验、亲子研学、田园观光、特色产业为依托,全区重点打造并推出了8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培育了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精品项目。积极筹备全市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新春)新闻发布会(因疫情取消)。2021年我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3.6亿元,同比增长10%。正式发布“好品碚出”区域公用品牌,新增“两品一标”15个,市级“一村一品”9个。成功承办重庆市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北碚会场)。目前全区发展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澄江镇北泉村、柳荫镇东升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东阳街道西山坪村),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村8个(静观镇、柳荫镇、金刀峡镇、澄江镇、金刀峡镇胜天湖村、龙凤桥街道龙车村、歇马街道虎头村、歇马街道文凤村)。
四、下一步思路
2022年及未来五年,我们将围绕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聚焦“两个”定位,做好“四篇”文章的目标任务。
(一)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按照“总体规划、片区联动、差异发展、各具特色、校地合作、多元一体,走高质量乡村振兴之路”的总体思路,“一区一园多点”的空间布局,全力推进“嘉陵悠谷”—乡村振兴综合试验区和“缙云原乡”—“两山”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做强“梅香西山”和“粟漫东山”2个乡村振兴示范带,做靓静观天星-万全、柳荫东升-明通、三圣春柳-德圣、金刀峡响水-永安-胜天湖、澄江柏林-五一、天府中心村等6个乡村振兴示范片;
(二)打响“好品碚出”区域公用品牌。强化品牌意识,早布局、早谋划,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提升特色农产品市场影响及竞争力。要壮大农村电商,建强服务网点,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更好地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做大做强静观蜡梅、北碚果苗、西大魔芋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建成1个特色农产品展示馆,推出打造以精致特色农品为主材的“北碚宴”。
(三)做优做精乡村旅游。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做优重庆静观蜡梅文化艺术节,策划开展“春季观花、夏季避暑、秋季丰收、冬季赏梅”四季节庆活动,实现月月有活动、有声音,形成有特色、有影响的休闲农业节庆活动品牌,提高全区休闲农业发展水平。拓展旅游营销渠道,推动体育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快东山登山步道和环山旅游公路建设,举办山地自行车、半程马拉松等竞技赛事,培育塑造乡村运动康养旅游形象。创新“旅游+科普教育”“旅游+文化娱乐”“旅游+体育赛事”“旅游+医疗康养”等发展模式,优化改善精品旅游线路,构建全域旅游网络。
(三)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指导养殖场(户)采用节水、节料等清洁养殖工艺,合理选择干清粪、水泡粪、微生物发酵、臭气收集与处理等实用技术,加强畜禽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等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到2025年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利用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模式、多级沉淀池、生态沟渠、生态湿地等方式消纳养殖尾水的营养物质,减少养殖尾水污染物的排放,实现达标排放,2022年计划完成50万吨养殖尾水治理,全面完成我区30亩以上养殖池塘的尾水治理任务。
此复函已经杨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2年4月18日
(联系人:刘亚琼,联系电话:6886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