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250号提案的复函
赵琪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讲好北碚故事,促进北碚文旅发展的建议》(第250号)提案收悉,我委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经研究办理,特将相关工作情况回复如下。在此,感谢您对北碚区文化旅游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一、目前已开展的工作:
我委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讲好北碚故事”相关工作:
(一)打造活动品牌。
1.持续培育“碚城同读一本书”、“缙云文化大讲堂”等活动品牌,“兼善文化课堂”、“文化村村行”、“领读者”、“碚贝党员志愿讲解”、“文明旅游志愿活动”等文化志愿服务影响力不断扩大。
其中,“碚城同读一本书”活动创始于2015年,是北碚区全民阅读品牌活动,旨在通过全民阅读,提升城市品味,全力建设“书香北碚”,培育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社会氛围。通过推荐书目,延伸举办讲座、沙龙、征文、演讲辩论、网络知识竞赛等活动,不仅展示了北碚人文魅力、人文历史,还加深了绵碚、巴碚文化合作,更推进了北碚“百馆碚城”建设。
“缙云文化大讲堂”是北碚区精心打造的一个公益性文化服务品牌,由北碚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北碚图书馆承办。缙云文化大讲堂秉承“北碚之父”卢作孚先生“广教育、开民智”的理念,于2012年5月推出第一期。十年间,站在缙云文化大讲堂讲台上的有黄亚洲、王雨、吴景娅、郭久麟等知名作家、知名人士,有自驾重走长征路旅行写生的刘增宪、重庆本土著名诗人李海洲,还有文化底蕴深厚、了解百姓生活、具有真才实学的在校教授、讲师和本地学者。十年间,缙云文化大讲堂已在主场地举办200期,还在区内街镇、村(社区)、学校、驻地部队等分场地举办流动讲堂,总计372场。
“碚贝党员志愿讲解”活动中培训合格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将负责北碚文化旅游宣传、区级政务接待讲解、乡村旅游宣传和特色产品推介等,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人才示范带动作用,培养优秀党员人才传承北碚历史文化。
“兼善文化课堂”于2021年11月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布的2021年文化和旅游领域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名单中的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二)活化文博场馆。
讲好“百馆碚城”背后的故事。一是建设 “百馆碚城”。 制定《“百馆碚城”建设策划方案》、《民办博物馆管理扶持办法 》等,以重新布展、拓展经营等模式,集合历史遗址、工业文化、科教文化、艺术文化等资源,结合城市品质提升微改造工程,建成各类文博场馆 74 处。二是办好百馆展览。 征集重要革命文物实物 500余套丰富展陈内容,利用VR、5G等技术将“山水、人文、城市”形象融入陈列展览,运用 传统陈列、艺术场景、声光电等多种手段重点展现,年均吸引200余万市民到馆“打卡”。三是讲好百馆故事。在三千名流生活、工作原址设置二维码,用文字和声音呈现名人事迹,大力打造“可阅读的城市”、“可阅读的乡村”;联合西南大学等在碚高校,邀请71名专家学者,围绕巴山夜雨、温泉故里、三千名流、百年乡建等主题,开展“百馆夜间文化沙龙”28期,吸引线上线下观众 2000余万人次,累计策划发布抖音短视频260条,浏览量超4000万,得到社会热烈反响。
目前,“雅舍书院”、“孚生叙”等文博场馆活化利用走在全市前列。接下来,北碚区将新建非遗博物馆,强化北碚文化馆、图书馆的馆史活化浸润功能,持续唤醒碚城记忆、讲好碚城故事,激活碚城“一江春水、满城人文”。
(三)多渠道宣传。
1.以微信公众号“休闲北碚”、抖音账号“come on北碚”等平台为载体,常态化宣传北碚独特的地域文化,如以卢作孚为代表的北碚城市精神、以偏岩古镇为代表的古镇古街,以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地旧址代表的红色资源,擦亮生态人文城市名片。
2.博物馆官方抖音号持续推出《老北碚》、《老照片》、《老重庆》三个栏目,全年发布视频141条,播放量2642万,其中《缅怀四位院士》登上抖音大热门,单条单次浏览量1107万。目前粉丝14.3万,粉丝增长超过去年2倍以上,多次打破北碚区官方号中最高点赞、最高浏览量记录。
(四)传承革命历史。
1.编撰出版《北碚历史文化综述》、《民国史料丛刊-碚城揽胜》等书籍,编制完成《三龙际会 共建西南—刘伯承邓小平贺龙在重庆、北碚的故事》、《重庆市北碚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等研究成果。
2.以传承弘扬卢作孚精神为核心,提档升级卢作孚纪念馆,整体打造卢作孚展陈群落,完成“实业救国振兴中华—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卢作孚”陈列展览,挂牌“全国民营经济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3.以重庆和北碚为元素,设计开发出《建党100周年》、《西南局》、《卢作孚》、《雅舍茶书》、《碚城有礼》、《梧桐街纸雕灯》、《花鸟脸谱手提袋》、《甜茶手工皂》等文创产品 62类 122 款,2021年销售额99661元。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传承历史文脉,讲好北碚故事。
一是打造文化名片。与区城市管理局、区住房城乡建委、街镇、园区共同策划,首批开建以天津路、上海路、南京路的“玉大茶庄”、“松鹤楼”、“兼善餐厅”、“留春照相馆”为代表的“有情怀的街巷”;以滨江步道、张飞古道为代表的“有记忆的步道”;以老舍旧居、红楼、柏林楼、文馨楼为代表的“有故事的建筑”;以“东升奇彩艺术村”、“北泉板凳龙·音乐艺术村”为代表的“有特色的乡村”;以图书馆、书屋、美术馆、文化艺术沙龙、艺术家工作室为代表的“有文化的环境”,推动活化“有历史的城市”。二是传承红色记忆。提档升级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地旧址陈列馆,创作红色情景剧,打造红色大舞台,开发“红色记忆”文创产品,打造具有“时代记忆”的文创项目。做好革命题材创作,编辑出版《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在重庆、北碚的故事》等书籍,制作红色短视频。
(二)做好人文文章,讲好北碚故事。
一是繁荣发展文艺创作。发展好两江艺术团,引进专业文艺人才,不断提升两江艺术团的创作演出能力,扩大文化品牌影响力。丰富文艺创作,不断创作以“北碚故事”为主题的文艺精品。二是坚持筹办活动赛事。不断做强“缙云诗会”、“缙云之声合唱节”、“缙云文化大舞台”、“缙云文化大讲堂”等缙云系列本土文化活动,持续培育“碚城同读一本书”、“行走中的美术馆”、“非遗巡演”、“曲艺名家闹元宵”、“碚贝悦读”、“梧桐书语”等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不断扩大“碚贝”、“领读者”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三)强化文旅宣传,讲好北碚故事。
坚持线上推广与线下推介并进,构建文化旅游体育“线上线下”全媒体立体宣传推广体系。做大做强休闲北碚公众号、北碚往事抖音号等,建立全市首个文旅自媒体协会。拍摄2022年北碚文旅宣传片、“温泉十二金钗”宣传片、重庆千里图(北碚卷)等,更新改版《北碚游》、《北碚文旅地图》、《北碚文旅小人书》,组织开展北碚春游老照片征集等营销活动。深挖好山好水、名泉名人的人文价值,重点依托建设国家级的世界级的缙云山、以卢作孚晏阳初等为代表的“三千名流”、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遗址群(五大名楼)、“世界温泉谷”北碚核心板块,从4个维度增色“巴山夜雨、温泉故里、三千名流、百年乡建”4张名片,一体打造生态人文最靓丽的名片。
(四)推进文旅融合,讲好北碚故事。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要求,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把文化元素植入景区景点、融入城市街区、嵌入美丽乡村,把旅游作为传播北碚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把北碚打造成为重庆文旅融合发展的标杆。一是提升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旅游要素体系,提升服务品质,构建功能完善、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二是完善旅游餐饮、住宿要素。进一步完善旅游要素体系,充分挖掘北碚地域特色饮食、文化故事,优化提升兼善三绝、缙云醉鸡、作孚餐、三溪口豆腐鱼等品牌产品,推进餐饮老字号推陈出新,打造一批品牌店。推进旅游住宿提档升级,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星级旅游酒店(饭店)品牌。充分发挥旅行社导引作用,支持旅行社整合各类景区,策划推送精品线路产品。
此复函已经胡一珊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2年5月5日
(联系人:许立,联系电话:1351236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