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1号提案的复函
民盟界别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北碚区中小学“双减”工作和延时服务工作的建议的提案》(第11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双减”重大决策部署以来,我区教育系统迅速响应、主动作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为目标,以提升课堂质量、减轻作业负担、强化课后服务为重要环节,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生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助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
一、学校“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作业管理“调结构”。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照“一校一案”原则,全部建立了作业管理办法和作业公示制度,作业时间控制达到国家要求。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围绕“调结构、提质量”的要求,分层分类布置作业有序推进,作业总量和时长有效缩减,重复性、机械性作业基本杜绝,探究性、综合性作业明显增加,作业评价从关注学习结果向关注成长过程转变。开展中小学作业质量调研,制定《北碚区作业设计指导与实施细则(含各学段各学科)》,开展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评选活动,共形成200余项作业研究和设计成果。进一步提高教师作业设计、教学诊断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课后服务“全覆盖”。2021年秋学期起,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实现“5+2”课后服务全覆盖,参与教师近5000人,惠及学生52000余人,学生参与率98%。各中小学以全面育人为导向,运用选课走班、社团活动、项目式学习等多种形式,开设运动游戏、器乐学习以及美术、书法、科普、拓展训练等多种课后服务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是课堂教学“提质量”。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育自主探究、合作共享、互助共进的课堂学习新样态。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实施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制度化开展校本教研,学生学业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二、存在的不足
多样化的课后服务内容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学校因师资配备以及场地、设施设备受限,提供的服务内容单一,兴趣课程仅仅面向少部分学生,满足不了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个别学校课后时段只有作业辅导。社会、学校、家庭对“双减”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还待加强,家长的育儿观、教育观、成才观还需引导,将孩子送到培训机构进行学科辅导的意愿还十分强烈,焦虑情绪还不同程度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作业管理再强化。各学校进一步健全作业管理机制,优化作业分层分类实施,建立学有困难学生帮扶制度,增强作业设计和实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借助作业改革推动课堂改革,确保减负提质增效落到实处。
二是课后服务再提升。各学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开展课后服务,在强化作业辅导的同时,积极开发设置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努力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加大课后服务经费投入,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积极性。统筹组织优秀教师到区域内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学校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区教委、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将加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督导检查,切实履行课后服务的管理、指导、监督职责,确保课后服务有序开展。
三是课堂教学再提质。深入实施品质课堂培育工程,通过深入推进基于学科全息育人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备、教、学、评”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推进学科全息育人视野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以落实新课标、新教材要求,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推动课堂教学转型,构建五育融合学科育人新范式,建设品质课堂,形成系列精品课例资源库,全面提升课堂育人质量。加大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重庆智慧教育平台等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宣传推广及使用力度,引导学生用好线上免费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四是家校共育再深化。持续开展家校共育种子教师培训、“家校共育•共促成长”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活动、家校共育大讲堂、教师访万家等活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育人观、全面发展观念和健康成长观念,努力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
此复函已经欧阳俊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教育委员会
2023年5月31日
(联系人:蒋福杰,联系电话:02368318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