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界别小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北碚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提案》(第080号)收悉。经与协办单位北碚区生态环境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北碚区畜禽养殖基本情况
2024年一季度,北碚区存栏生猪21125头、牛886头、家禽401238羽、羊6109只。其中存栏200生猪当量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6家,共存栏畜禽15692生猪当量,规模化率43.7%。我区畜禽粪污处理综合利用率89.87%。
二、优化产业布局,防止养殖污染
(一)北碚区畜禽养殖“三区”划分情况。2012年,北碚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北碚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方案》(北碚府办发〔2012〕19号)文件,对我区畜禽养殖区域进行了划分,把我区畜禽养殖区域划分为禁养区和限养区,无适养区,并完成了420余家畜禽养殖场(户)的取缔整治,大大净化了我区生态环境。2022年,区生态环境局配合市局完成《重庆市中心城区畜禽禁养区划定方案》的编制,对我区畜禽养殖区域再次进行了调整。并对禁养区内规上畜禽养殖场(户)进行了全面的取缔,共取缔畜禽养殖场(户)17家,进一步优化了我区畜禽养殖产业布局,防止畜禽养殖无序分布污染生态环境。此次划定后,我区畜禽禁养区面积341.79平方公里,限养区410平方公里,无畜禽养殖适养区。
(二)科学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北碚区地处重庆主城,根据北碚区产业发展和城市规划,蔬菜、花木、食用菌、名优渔和都市休闲观光等产业作为新型清洁环保产业是优先发展农业产业,畜禽养殖业作为污染型产业不属我区农业发展重点。因此,我区畜禽养殖区域划分为禁养区和限养区,无适养区。禁止禁养区内规上畜禽养殖场(户)存在,限养区实行畜禽总量控制,一般情况不再新增规上畜禽养殖(户),并确保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和粪污综合利用率。
1.提高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北碚区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较低,一是因为我区农业产业发展重点转移,畜禽养殖业作为污染型产业不属于我区农业发展重点;二是受我区畜禽禁养区占比较大和限养区畜禽养殖总量控制要求,无法以新增规模养殖场来提高规模化率。因此,我区将重点扶持远阳农业发展公司等规模养殖场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粪污处理利用能力,升级软硬件设施提升产能来提高我区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增强我区畜禽肉蛋产品自给能力。
2.加强畜禽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提高粪污综合利用率。2018年—2023年我区共投入资金249.82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25.31万元,实施畜禽粪污治理项目55个,新建化粪池45口共计3249.87m³,铺设输粪管网4350m,配置槽式翻抛机1台,干湿分离机2台,排污泵1台,搭建雨污分离遮雨棚814㎡,建设粪污处理发酵槽2条。采用干稀分离、异位有效菌素发酵、沼气池厌氧发酵、有机肥加工、管网还田等多种方式处理利用粪污,进一步提高了我区畜禽粪污处理综合利用率,净化了我区生态环境。
三、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防止污染反弹
(一)落实养殖污染监管责任。落实生态环境部门统一监督管理责任、农业农村部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指导责任、镇街属地日常管理责任,形成监管合力,防止畜禽禁养区内“复养反弹”、养殖污染等问题发生。同时把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纳入了年底对镇街考核的重点内容。
(二)做好畜禽养殖污染排查整治。一是各镇街建立了常态化监管机制,加强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是区农业农村委建立了定期督查机制,将规模养殖场和临河敏感区域的养殖场户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镇街并督促整改。同时督促指导养殖业主做好粪污产生、处理、利用等养殖档案记录;三是强化资源化利用指导。向全区养殖场(户)发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告知书》《畜禽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技术指南》《重庆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明白纸》,指导养殖业主做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和粪污资源化利用。
(三)加强监督执法。区生态环境局根据“双随机、一公开”和群众信访投诉对畜禽养殖项目开展执法监管工作,2023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0余次,指导3家畜禽养殖企业发现整改5个问题,有效防止了养殖污染的发生和扩散。
(四)加强环保政策宣传,提高养殖业主环保意识。尽管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重庆市水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法规,但对畜禽小散养的监管依然缺乏有力的法律措施。我区主要通过入户宣传相关法规、发放养殖污染防治相关资料等多种方式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养殖业主环保意识,共同维护生态环境。
此复函已经张建军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4年5月27日
(联系人:贾晓光,联系电话:1502397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