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育彬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93号)收悉。经与区经济信息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北碚区现有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作坊)约120家,其中规模以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6家(上亿元1家,重庆市天润食品开发有限公司),2024年规上产值3.97亿元。2023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要求,加强产业发展组织领导,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绿色发展、产业协同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推动我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一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比例,对企业用于农产品加工、科技研发、扩产扩能等方面的贷款进行贴息。如2024年对重庆市农产品加工“双百”领军企业——重庆市天润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拨付贴息资金82万元。企业近两年已投入约300万元购置10台全自动包装机,替代50名人工,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上线X光机、金属探测器、重检机等设备,提高肉制品品质;新增生产线,引入生鲜卤制生产线2条。二是对研发投入进行税收减免。我区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7号),为进一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对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实行税收减免。三是组织活动沙龙,促进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优势互补,针对食品贮藏,营养强化,功能性食品开发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提高产品创新亮点。如为着力解决我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存在的研发创新不足、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今年1月,江南大学国家安全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红教授带队赴我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重庆市天润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开展2024年重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科技攻关调研,对企业提出的“解决豆干发硬、口感变差,鲜苕粉老化和保质期短,菌菇绵软,特色饮料开发”等有关植物类火锅食材代表性产品品质改进和新产品研发与推广应用相关技术需求进行深入讨论。四是通过投资奖补等方式,支持生产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专用设备及加工技术(工艺)研发、参与标准制定等。同时,通过揭榜挂帅支持产学研协同开展关键技术、工艺、设备产业创新。五是支持中小企业增强技术研发能力,成为本领域制造业单项冠军、“小巨人”和“专精特新”企业。2022年度重庆西大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市级专精特新企业。
(二)加强企业品牌建设。一是为加强品牌建设和“爆品”打造,推动我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品牌创新能力提升,主动推荐我区天润食品、佳仙抄食品、卓康食品等3家重点企业纳入全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创新设计能力公益诊断名单,通过一对一诊断,帮助我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设计能力和阶段水平的自我认知,为我区及企业培育特色食品产业提供可参考的发展路径。二是组织天润食品、西大魔芋、天府可乐等10余家龙头企业参加2024年全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设计大赛,我区获奖参赛作品7件(全市100件),并荣获优秀组织奖(全市11个),获奖作品在2024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大会上公布并展示,对加大我区企业品牌知晓度,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三是组织天润食品、西大魔芋、佳仙食品等企业参加第九届中国(重庆)国际火锅产业博览会,活动期间企业接洽意向合作客户30家以上,有效提高我区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与采购商产销精准对接。四是在2024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大会上,我区牵头举办了西大魔芋“魔芋纤动力100”区县级“爆品”发布会,企业深入挖掘品牌文化,将产品特色与文化元素融入品牌建设,增强品牌故事性和辨识度,通过播放品牌宣传片、专家现场推介等方式,打响了魔芋头部品牌。同时,企业已于今年3月在童家溪镇建成魔芋主食冻品加工厂,成为我区魔芋加工产业链代表性企业。
(三)鼓励企业绿色发展。一是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推广安装光伏清洁能源。如重庆市天润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近两年来为降低综合用电成本,先后投入建设光伏电站2兆瓦,并配套光伏储能设备1.2兆瓦,每年光伏发电量约150万度,收到了良好经济成效。二是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如重庆碚香粮油有限公司将大米生产副产物碎米、米糠、谷壳分别回收销售给做饲料、酿酒的企业,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是加大能源政策宣传。根据《关于降低我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用能成本的报告》,部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用能成本较高,与不熟悉能源政策高度相关。我区发展改革委、经济信息委、农业农村委、电力公司等有关部门利用走访企业的契机,加大力度向企业宣讲两部制电价、分时电价、电力交易、分布式光伏、农业生产用电、保鲜仓储用电、碳汇等能源政策,确保企业熟知政策、用好政策,降低产业用能成本。
(四)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一是搭建特色数字化平台。完善全链条冷链物流、仓储、标准化厂房、交易、电商等配套服务,有效匹配各环节供需信息,加快形成“产业+配套”“平台+生态”“数字+赋能”“科技+金融”的数字城市生态。二是完善产业链体系。我区正在与新加坡叶水福集团洽谈合作规划“北碚数字经济平台项目”,通过搭建本地化数字商贸平台,实现北碚商贸商户线上归集、特色产品推广包装及跨境贸易等核心功能,从而让在碚加工企业及时掌握销售物流信息,优化生产结构,进而优化种养基地生产结构,确保原料符合企业及市场需求,保证原料、产品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及时性。同时,我区正在积极接洽海南先农冷链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实施“中农联贸易项目”建设保鲜生物实验车间、冷链车集装箱等冷链建设,可减少本地原料损耗,提升产品新鲜度及销售半径。三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通过鼓励企业在碚建立种植基地及与农户签订原料直供协议等方式,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效益。如我区重庆市天润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在巴南、北碚等地建立了2.3万亩优质大豆种植基地,收购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的大豆达5700吨;重庆全桂食品有限公司与我区农户签订白菜等原料直供协议,年采购量超100吨。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上企业规模小。我区2024年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仅5家(全市877家),占全市总数的0.6%,且年产值上亿的规上企业仅1家(天润食品2.2亿元);规上产值3.68亿元(全市1666亿元),占全市总量的0.2%。二是企业研发投入不高。我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小微型企业占比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厂房、设施设备相对落后,食品加工机械装备信息化、自动化和专业化方面的应用不足,且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力差。三是企业品牌知名度较弱。我区除天润食品、西大魔芋等重点龙头企业外,其他企业品牌知名度较弱,且天润食品、西大魔芋仅在市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缺乏全国品牌号召力,市场竞争力相对不足。四是企业生产能耗较高,占生产成本比例偏高,不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五是企业与种养基地互补优势未充分发挥,交流沟通平台尚未健全,协同发展力度相对不足。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区将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作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绿色发展、产业协同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我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支持技术创新。一是实施2025年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贷款贴息政策,对农产品加工“双百”企业在2024年7月1日—2025年6月30日期间发生的用于农产品加工、科技研发、扩产扩能等方面的贷款进行贴息。二是开展2025年重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科技服务,对涉及全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共性技术需求的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三是向企业征求设备更新需求,激发设施设备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提升机械装备信息化、自动化和专业化发展,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品牌建设。一是组织企业参加2025年全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设计大赛,提升企业产品、包装品质。二是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组织企业参加2025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大会、第10届中国(重庆)国际火锅产业博览会等重点全国会展活动,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三是强化“爆品”打造,鼓励天润食品、西大魔芋开展“爆品”发布会,提高企业品牌美誉度。
(三)推动绿色发展。一是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安装光伏清洁能源,以及错峰贮能装置,利用膜过滤技术对废水处理实现再利用。二是鼓励天润食品、碚香粮油等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如将豆制品生产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和有机肥料,将稻谷谷壳灰转化为有机肥料。
(四)深化产业协同。一是积极推动“北碚数字经济平台”“中农联贸易”等产业项目在碚落地,加快完善产业链体系。二是鼓励更多在碚加工企业与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以更好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持续提升产业效益。
此复函已经张建军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5年5月16日
(联系人:柯贤锋,联系电话:6886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