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北碚特产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13号)收悉。衷心感谢您对北碚特产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提案紧扣区域特色资源禀赋,聚焦质量提升、品牌打造、渠道拓展等核心问题,提出的建议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我区高度重视,组织区商务委、区文旅委、区供销联社、区农业发展公司等部门专题研究,现结合工作实际,就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北碚地处缙云山下、嘉陵江畔,自然资源禀赋优越,人文底蕴深厚,孕育了众多特色鲜明的优质产品。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生态人文”优势,坚持“特色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方向,推动特产取得阶段性成效,形成以下特色亮点:
(一)资源整合成效初显
1.产品矩阵日益丰富
形成了涵盖食品、手工艺、农产品、日用品四大类近百种特产,围绕“3+6+X”优势特色品牌,做响静观蜡梅、西大魔芋等10大优质农产品品牌,带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缙云甜茶、佳仙调味品等农产品入选市级“四季有礼”,静观蜡梅、西大魔芋、天润豆干纳入全市农业品牌目录推广。不仅打造了“好品碚出”“碚供优品”等区域公用品牌,还有以茶、北碚玻璃、伴手礼为代表的“缙山优选”系列产品。菩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菩璞香水”获评渝伴礼“重庆精造TOP10”。
2.主体培育多点开花
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5家,其中国家级1家、市级13家;全区现有“两品一标”农产品70个、创建重庆名牌农产品10个,“巴味渝珍”授权产品30个,创建了包含北泉面、西大茶叶等“重庆老字号”品牌9家。2021年,北碚区被评为中餐特色美食地标城市。11道北碚特色菜品被评为中餐特色菜品(小吃),兼善三绝、缙云醉鸡、三溪口豆腐鱼等9道菜被评为重庆地标菜。挖掘打造了柳荫滑肉等北碚十大精品特色菜,推动“兼善三绝”等特色餐饮品牌走向全国。
3.农文旅融合协同发展
我区聚焦产业景观化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文旅商深度融合,开发“春季踏青赏花、夏季亲水纳凉、秋季丰收采果、冬季赏梅泡泉”以及亲子研学等休闲产品,优化、发布乡村休闲精品线路14条。提升乡村配套服务,发展乡村民宿42家,其中甲级民宿1家、“缙云民宿”10家,培育研学基地8家,其中全国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1家。全区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38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5亿元。
(二)政策支持持续加码
1.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2023年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支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渝府办发〔2023〕49 号)。2024年,北碚区成立了推动食品与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由区政府办统筹区级相关部门全力推进。今年,我区建立重点产业发展专项工作机制,将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纳入全区六条重点产业链,建立“链长+副链长”机制,组建由区农业农村委牵头,区政府办、区委组织部、北碚经开区管委会、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招商促进投资局及各园城公司协同的工作专班,对产业项目谋划、储备、招引、建设等实行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服务保障,推动产业发展。
2.政策体系不断优化
坚持政策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积极创造条件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龙头企业支持力度,对企业的研发创新、产业升级、技术改造等项目给予优先扶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通过银行贷款、政策保险、信贷担保等方式,扶持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健康发展。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安排财政衔接资金时将特色农产品加工作为重要分配因素,加强项目入库的指导,衔接资金项目进一步向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倾斜。
3.工作机制不断健全
一是建立了调度机制。组织开展工作调度,听取各单位工作推进情况,解决土地、资金等堵点问题,研究招商、重点项目进展等问题,安排部署重点工作。二是建立问题闭环机制。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实行“清单化”闭环服务,对照问题清单,逐项安排落实,明确牵头单位、责任人员和办理时限,简单问题立行立改,复杂问题提级协调,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三是建立跟踪机制。对重点企业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情况等工作定期跟踪督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
二、下一步工作
(一)坚持高位统筹,构建协同推进机制
1.充分发挥食品及农产品高质量发展专班、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专班联动优势,统筹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及考核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破解堵点难点。
2.全面梳理我区特产发展情况,制定“一企一档、一企一策”台账,对“天润豆干”“西大魔芋”“缙云甜茶”等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实行跟踪闭环服务,坚持闭环式抓落实,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协调解决企业问题需求,降低企业生产等各项成本。
(二)聚焦重点工作,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1.抓项目建设稳投资。我区成功招引西大魔芋落地,全资子公司西研食品(重庆)有限公司已于3月31日,在蔡家同兴工业园建成投产。重庆北碚中小企业集聚区(三圣)产业园一期工程建设,一号楼主体结构顺利封顶,计划6月底全面竣工投用。用好西南大学科研优势,引进年产能50吨的葛茶加工厂项目,加工生产线预计6月底建成投产,合作共建黄精加工中试车间(三圣镇是平村),研发上市4款黄精加工产品,预计6月底全面建成投产,实现了校地合作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2.抓品牌建设促提升。加强“好品碚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展培育、使用管理和宣传推介,评选发布春季优势农产品品牌推广目录。做优西大魔芋、缙云甜茶等“拳头产品”,积极申报缙云甜茶市级非遗产品。今年一季度,举办2场(次)产销对接活动(北碚第二十二届蜡梅文化艺术活动、2025年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组织50多家企业、100余类产品参展,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推动产业链良性发展。
3.抓产业集群优布局。一是挂牌成立朝阳文创大道。发展智力增值型文创、孵化培育型文创,实现创产一体化,构建北碚文创新产业模式。同时,以绵碚合作为契机,由四川绵阳壹贰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朝阳街道合作建设壹贰陆文创园区,吸引文创设计、艺术展演、特色餐饮等业态入驻。文创大道现已获得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二是支持建设龙凤三号国际科普文化创意产业园。整合自然科普+互联网教育培训+新媒体+科技研发等元素,形成科普文创产业“一区多园”式发展模式。该园区现已入驻企业100余家,被评为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区级微型企业孵化园区。三是引进培育莫氏7度文化创意产业园。依托成都“国家级”众创空间436文创成熟的孵化体系,以北碚非遗刻花玻璃工艺和3D打印技术为核心,打造集文创设计、工业制造、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旅空间。四是招商落地北宾文创园区。搭建非遗及文创产品展示展销平台,支持优秀文创产品开发推广,联合开展文化活动、展览品牌建设等,同时引进餐饮、服装、书店等业态。
4.抓宣传推广增价值。一是构建全域营销矩阵,线上合理利用数字媒体、社交媒体,特别是当下比较火的APP平台,如抖音、小红书、快团团等进行宣传推广;联合各大平台开设“北碚特产专区”,开展“直播带货季”活动,举办“北碚好物节”“非遗手作市集”等年度活动,联动成渝双城经济圈进行跨区域展销。二是农文旅融合。将特产嵌入缙云山、金刀峡等景区动线,打造“特产体验馆”。开发“北碚手信”文旅礼包,纳入研学游、乡村游推荐清单。三是强化品牌故事传播。挖掘“北泉面百年工艺”“静观醋非遗技艺”等文化IP,制作系列微纪录片,通过新媒体矩阵传播,增强品牌情感附加值。
5.抓质量提升强品牌。一是通过客户反馈、内部检测及市场调研,确保产品质量。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监督和培训,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二是包装焕新,引入专业设计团队,以“在区域文化”为方向,打造“北碚礼盒”系列主题包装。三是打造具有北碚辨识度的区域品牌。整合“好品碚出”区域公用品牌资源,对达标产品授权统一标识,提升市场辨识度。
此复函已经张建军书记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5年5月26日
(联系人:杨志龙,联系电话:023-6886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