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第305号提案的函
日期:2025-05-29

王卫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开展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建议》(第305号)收悉。经与区妇联、区卫生健康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我区深入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年来坚持统筹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实施,积极探索创新家校社协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新模式,多形式、多渠道提升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在全市率先实现中小学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配备率100%,实现心理辅导室全覆盖,试点建成心理健康智慧监测教室。我区建成全国心理健康特色学校1所,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5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多次被教育部、重庆市教委官方报道推广,荣获重庆市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区县称号,“心育蓓蕾”项目被评为重庆市首届德育品牌。

一、落实闭环管理,促进心理健康

一是筑牢课程防线各校开齐开足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时通过心理讲座、心理微课、(班)团队活动、“五育润心”及学科融合教学等方式,拓展心理健康课程途径,激发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问题。二是落实常态观察指导各学校开展全覆盖的学生心理疏导谈心谈话工作,发动全校教师每个月与每位学生进行一次“面对面”“一对一”的谈心谈话,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向和心理状况。三是实施监测预警。建立三级心理筛查体系,每学年组织1次全体师生心理健康筛查,结合班主任日常观察和心理老师访谈评估,初步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建立“班级、年级、学校”三级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四是分级处置干预在全面摸排基础上,对特殊学生分一般、严重、高危3级进行管理,强化定期关护,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对高危学生落实“一人一策”动态管理,学校组建帮扶小组,区教委、区卫生健康委、西南大学心理学部、专业精神医疗卫生机构等部门,采取专业的干预手段,保障学生生命安全。

二、深化家校共育,赋能协同育人

一是完善沟通联络机制。我区已建立家长学校76所、家庭教育指导站190个,实现家校社沟通网络全覆盖。二是培育共育师资团。建立北碚区“共育讲师团”“亲子阅读指导团”。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研修班,举办家庭教育指导者培训8期,培养培训家校共育种子教师185名,培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1800余名,夯实校家校共育人才基础。三是拓展社区辅助服务。区妇联利用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社区家长学校等平台,举办亲子阅读、家庭教育讲座,成立巾帼普法宣讲团,全年普法宣讲350余场。邀请最美家庭进社区、进院坝开展家风好家训学习分享系列活动15场次,1.2万人次参与。

三、强化多元协同,完善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部门协建立了包含区委政法委、区卫生健康委等16部门协同联动的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定期开展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重点学生联合帮扶计划。二是深化校地合作。与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合作,抽样部分家庭开展心理健康监测,将学生的家庭背景与个人经历等关键信息纳入心理监测范畴。组织专业心理援助服务团队,提供心理咨询与家庭辅导服务。是推进医教结合。与区卫生健康委、区精神卫生中心等6部门率先建立“学生心理健康首诊减免”合作机制,降低就医门槛。建立2条24小时心理热线,结合开学、考试等关键时段,联合区卫生健康委开展专题“专题讲座+咨询”,为青少年及家长提供免费服务。

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筛查与评估、心理咨询与治疗、家庭教育与指导、社区服务与支持、医疗救治与转介等多个环节,实现心理危机干预的全方位、全过程覆盖,健全“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和监测机制,完善学校、家庭、医疗和社会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此复函已经欧阳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教育委员会    

       2025年5月29日  

(联系人:李  筑,联系电话:68318202)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