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 文章标题
  •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碚区缙云人文科技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 索引号
  • 115001090092980506/2022-00002
  • 发文字号
  • 北碚府发〔2021〕95号
  • 发布机构
  • 北碚区政府办
  • 主题分类
  • 建设规划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规划
  • 成文日期
  • 2021-12-27
  • 发布日期
  • 2021-12-27
  • 有效性
  • 有效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北碚区缙云人文科技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北碚府发〔2021〕95号


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各园城管委会,各在碚市属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北碚区缙云人文科技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北碚区缙云人文科技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重庆市北碚区缙云人文科技城地处缙云山、中梁山两大生态屏障之间,北接合川,南近沙坪坝,涵盖天生街道、朝阳街道、北温泉街道(局部)、龙凤桥街道以及东阳街道部分区域,幅员面积76平方公里,可规划面积约37平方公里,是全区行政、商贸商务中心所在地,也是全市重要的科教文化高地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北碚区缙云人文科技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主要根据《重庆市北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重点阐明缙云人文科技城的战略定位和工作重点,是园城履行经济调节、市场引导、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第一节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缙云人文科技城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牢牢把握区域发展战略定位,统筹做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城市品质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社会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高品质生活不断创造,为阔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发展质效稳步提高。着力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经济体量不断壮大,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252.4亿元,占全区的比重提高到39.7%。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31.6:66.5,以商贸商务、科技服务、房地产、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显著提升。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较快增长,助力北碚成为全市唯一的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区。“十三五”累计招商引资达287亿元,新落地企业150余家,万达、万科、华润、新城控股等双500强企业先后入驻,万达广场如期开业,亿达创智广场即将投用,吾悦广场开工建设,缙云商圈、作孚商圈加速提档升级。

创新发展动能明显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研发投入比重持续提升,科技型企业数量稳步增长。创新生态加速构建,校地合作按下“快进键”,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跑出“加速度”,双创政策支持链条、先进技术研发链条、创新人才培育链条、创新资本扶持链条加速形成,技术研发生态体系和双创企业成长生态体系初具雏形。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支撑功能逐步显现,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加速孵化功能效果明显,绵碚合作项目国家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四川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落户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八戒工场、航天科工重庆研究中心等大量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纷纷落户。

城市功能品质明显提升。深度融入重庆中心城区西部科学之城建设,贯彻落实园城改革,园城带动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市有机更新稳步推进,滨江休闲带一期建成、二期稳步推进,“北碚客厅”形象初显。文鸿路、龙凤溪大桥、滨江路下穿道等20余个城市配套工程顺利完成,城市内部交通进一步完善。滨江公园(体育场)停车库等11个停车场建成投用,新增公共停车位1800余个,城区“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加强城市道路、绿化、设施管养保洁,正码头公园、马鞍溪公园等大型景观公园,朝阳公园等8个公园相继建成投用。对标落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污水管网建设等,助力北碚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长期保持在340天以上,居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领先地位,嘉陵江北碚段稳定保持Ⅱ类水质,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

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着力强化公共服务配套,持续推进文化、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公共设施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提升。高质量完成4处30.9万方安置房建设,妥善解决约1万余人的住房问题。西大附小缙云校区、朝阳中学城南校区等4所中小学校建成投用,教育配套更加完善。注重文化传承保护,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明显提高,助力全区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发展挑战

“十四五”时期,区域发展环境和条件都会发生深刻变化,缙云人文科技城的发展将面临一系列老难题和新挑战。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国内看,我国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阶段,挑战比改革开放以来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复杂严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全市看,基础设施瓶颈依然明显,城镇规模结构不尽合理,产业能级还不够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偏弱,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从全区看,经济总量不大,产业规模偏小,高端创新资源不多,科技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民生保障等领域仍存在一些短板。从缙云人文科技城看,区域内工业企业绝大多数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服务业中传统商贸流通、房地产、居民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占比大,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发展缓慢,经济转型升级任重道远;服务业业态庞杂、布局散乱,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产学研合作仍需深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还不突出,科技创新成果在碚转化不足,创新创业生态亟需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还需加强,优质学校、医院、文体等设施配套有待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品质和形象仍需提升。

2、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扩大内需成为连通双循环的战略基点,全市着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缙云人文科技城营造高品质消费空间,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国家为应对疫情冲击、恢复经济发展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更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保持经济向好势头。“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为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推动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和产业投资,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带来战略机遇。国家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使重庆战略地位凸显、战略空间拓展、战略潜能释放,带来诸多政策利好,有利于缙云人文科技城抓住绵碚合作契机,用好两地优质资源,推动产业发展联动协同、科教创新优势互补、文化交流融合等,形成高质量发展竞争新优势。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和中心城区“五城”建设,为缙云人文科技城聚焦科技创新主题,更高质量承载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深化拓展校地合作,建设创新创业新高地带来历史性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缙云人文科技城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境界的关键五年,要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遵循发展规律,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顺势而为、迎风而上,不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第三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

1、“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围绕全区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区的发展愿景,紧扣全区“生态田园都市区,人文科教创新城”战略定位,深入落实“园城带动”发展战略,围绕“生态人文、科技创新、民营经济和城乡融合”四篇文章,突出人文、科技主题,加快发展文创科创等现代服务业,着力建设宜居、创新、绿色、人文、韧性城区,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2、“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集群发展。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突出创新的核心地位,深度融入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深化拓展校地合作,将创新作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主要抓手,引领产业成链、链条成群,构架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突出优势,彰显特色。立足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深入挖掘并发挥人文科技荟萃、生态环境优越的优势,准确谋划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现代化发展路径和产业格局。

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共享。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发展的根本目标,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教育、卫生、文化娱乐、休闲、宜居环境等现代化建设成果。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发展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坚持系统观念,融合发展。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参与、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全市发展全局,加强与周边板块有机联动和深度融合,科学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3、“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

缙云人文科技城范围内拥有四世同堂纪念馆、雅舍、卢作孚纪念馆、张自忠烈士陵园、复旦大学旧址等人文资源富集优势,具有西南大学等科技资源荟萃优势,具有缙云山、中梁山两大生态屏障,嘉陵江、龙凤溪和马鞍溪三大生态水系的自然环境优势。“十四五”期间,缙云人文科技城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人文交流引领区、校地合作示范区、创新创业新高地、生态休闲宜居地”四大战略定位为统领,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人文交流引领区。紧抓“文化强国”战略机遇,以人文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为根本,以挖掘产业价值为方向,让分散的人文资源“聚”起来,让沉寂的文化遗产“活”起来。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助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集群发展,走出一条人文交流引领区域发展的特色发展路径。

——校地合作示范区。深化落实北碚区与西南大学校地合作规划,瞄准科技重点突破领域和产业变革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主线,持续推动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发展,建设创新平台、打造示范项目、集聚创新资源、优化产学研环境、营造校地企合作氛围环境,按下科技创新“快进键”、打造校地合作“升级版”。

——创新创业新高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度融入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深入推进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瞄准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不断积聚创新创业力量,营造缙云人文科技城创新创业的生动局面。

——生态休闲宜居地。依托山水相依的自然生态资源,充分彰显人文科技特色,统筹推进缙云人文科技城空间优化、形象再造、品质提升,构建起以生态为“基”、以文化为“魂”、以民生为“本”的高品质生活样板。

第四节 “十四五”的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1.“十四五”主要目标

“十四五”时期缙云人文科技城的主要发展目标是: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赋予缙云人文科技城的使命要求,着力打造人文交流引领区、校地合作示范区、创新创业新高地、生态休闲宜居地,基本建成宜居、创新、绿色、人文、韧性的现代化城区,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北碚进程中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产业发展迈上更高台阶。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6.5%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亿元。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科技服务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70%,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4.5%;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5件;创新主体不断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数量增加至500家。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成效明显,初步建成校地合作示范区、创新创业新高地。

人文魅力更加彰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文博场馆数量增加到50个以上,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超过区平均水平,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达25家,形成一批具有全市影响力的文化项目和品牌。文化保护与活化传承利用进一步加强,城市文脉和人文内涵更加彰显,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基本建成人文交流引领区。

城市功能品质更加完善。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新增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面积达8平方公里。城市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城市有机更新取得明显进展。交通、水电气讯等市政公用设施网络更加完善,以5G、千兆光网引领网络基础设施升级,5G用户普及率达到80%,千兆宽带用户数达1万户。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更加充分,建成智慧医院5个、智慧校园15个,社会保障更加有力。人民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步伐加快,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加协调。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滨江休闲带、湿地公园建设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生态休闲宜居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88%以上。

城市运营水平达到更高效能。城市空间结构更加优化,建设运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防洪排涝能力、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大幅增强,城市运行运转更为安全高效,平安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专栏1 缙云人文科技城“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2020年

2025年

指标属性

产业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


≥6.5*

预期性

2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66.5

70

预期性

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50

预期性

4

五年累计招商引资(亿元)

【287】

【450】

预期性

创新城区建设

5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4.5

预期性

6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35

预期性

人文城区建设

7

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平方米)


1250

约束性

8

文博场馆数量(个)


70

预期性

9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个)


25

预期性

10

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开放率(%)


100

预期性

城市功能品质提升

11

新增纳入城市控规面积(平方公里)


3

预期性

12

新建城市道路(公里)


【28】

预期性

13

新建小学(所)


【4】

预期性

14

5G用户普及率(%)


80

预期性

15

千兆宽带用户数(个)


10000

预期性

16

建成智慧医院(个)


5

预期性

17

建成智慧校园(个)


15

预期性

绿色城区建设

18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

100

市下达

约束性

19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92.9

≥88

约束性

20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4

45

约束性

备注:1.带【】为五年累计数;2.带*为规划期平均数。

2.2035年远景目标

到2035年,缙云人文科技城将全面建成高水平的人文交流引领区、校地合作示范区、创新创业新高地、生态休闲宜居地,为北碚建设成渝地区有影响力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区发挥支撑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产业特色更加鲜明,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建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能力大幅跃升,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高质量运营,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健全,建成创新型城区。城市建设和运营水平跃上新台阶,全面建成功能完善、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基本建成绿色低碳城区。特色地域文化传承发扬光大,建成国际知名山水人文会客厅,有力支撑北碚建成文化强区、教育强区、人才强区、体育强区,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基本公共服务实现高水平均等化,高品质生活充分彰显。人文交往、科技创新、现代服务等都市区高端功能日臻完善,为全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作出新贡献。


第二章 转型升级,构建现代经济体系

围绕城市功能定位,准确把握缙云人文科技城发展阶段和服务业发展新形势,全力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构建以特色优势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产业转型中的市场主体地位,打造民营经济示范城。

第一节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在全区“四园两城”城市空间格局下,基于缙云人文科技城产业基础和重点方向,持续推动工业区域“退二进三”,通过“腾笼换鸟”、城市有机更新,整合利用存量资源、释放产业空间、引导企业集中布局等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努力打造一批重点产业集聚区,构建形成集聚发展与分散布局相协调的“一圈一带三区”服务业空间格局。

——“一圈”:即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以西南大学为核心,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为重要支撑,联动亿达创智广场、神驰企业港等,建设成为大学生创业聚集地,构建完善“科技孵化-创业加速-产业化落地”创新创业链条,集中发展科技服务及相关产业,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

——“一带”:即滨江休闲文创产业带,沿嘉陵江两岸充分依托滨江资源,结合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基础,联动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

——“三区”:即现代物流产城融合区、智慧产业集聚区、生态休闲宜居区。其中,现代物流产城融合区以东阳国际陆港物流园为核心载体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同步推动城市更新和城市拓展,发展文化创意等产业;智慧产业集聚区以西大附中、重师初教院为核心,引导数字经济、科教服务机构向周边集聚,积极推动老旧工业区“退二进三”,转型发展科技服务等服务业,大力发展智慧教育等智慧产业;生态休闲宜居区依托龙凤溪滨水资源、缙云体育中心等优质资源打造山水相宜的生态休闲宜居区。

图1:产业空间布局示意图

第二节 做大做强优势服务业

按照集聚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协同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科技服务、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等优势服务业,培育经济发展持续动能。

1、集聚发展文化创意

完善产业载体。依托西南大学、朝阳文创大道、东阳老厂房等文创发展载体,引导文化要素资源专业集聚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传承创新,加快发展内容生产、网络视听、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新兴业态,把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区域重点支柱产业。加快推动绵阳“126”文创园、北宾文创园、极地加等开园运营,实施朝阳文创大道周边环境综合改造利用,着力推动东阳滨江片区老旧厂区通过城市更新转型发展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

推动文旅融合。依托山水资源、博物馆、文化遗址等文旅资源,加快实施卢作孚纪念馆群落等项目,打造文化旅游新亮点,全面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动文化创意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挖掘特色文化内涵,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各类文化历史遗址,深入推进卢作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全力推动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主校区建设及运营,引导文创为旅游赋能,着力打造滨江休闲文创产业带、特色文旅街区。

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实施城市美化亮化工程,提升北碚老街巷文化和旅游魅力,推动文化和旅游与城市商圈融合发展,打造集美食、娱乐、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夜游集聚区,助力全区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延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开放时间,完善文博场馆的夜间景观建设,鼓励开发“文博场馆奇妙夜”夜间体验项目,大力发展夜间演艺、影视、文化休闲等业态和博物馆、非遗传承工坊夜间“打卡”点,丰富夜娱、夜游、夜学、夜读等消费业态。

专栏2: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

朝阳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重点培育发展数字出版、网络文化、数字文化艺术、影视及动漫游戏等产业,到“十四五”末园区常态入驻企业达200家以上,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争取成为全市乃至西南地区有影响力的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

朝阳文创大道。提升街区空间和沿街环境形象,优化布局文创产业,加快建设极地加、绵阳“126”文创园等重点园区。

东阳北山文创公园。对原北碚玻璃器皿厂和东阳玻璃厂等工业老厂进行美学升级和城市更新,保留工业遗址风貌,规划建设音乐演奏大厅、音乐培训学校、艺术展览中心、文化陈列室、艺术家创意创造基地(工作室)、亲子图书馆、设计师民宿酒店、创意酒吧等,打造都市文化旅游新地标。

马鞍溪溪谷乐园。打造城市休闲目的地,新消费目的地。包含北碚走廊、博物馆群、全国首个溪谷亲水乐园、20种亲水体验+33条滑道、自然教育、美食街区等休闲逛玩组团。

重点项目。围绕北宾文创园,东阳复兴创想基地,西部数字文化产业园,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片区等文旅综合项目,充分挖掘、利用、展示、活化和体验文化资源。

2、提升发展科技服务

壮大科技服务主体。以市场化方式整合现有科技服务资源,积极推动市内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落户,创新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培育面向社会开展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科技评估、创新决策和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的科技服务组织。积极培育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等市场化新型研发组织、研发中介和研发服务外包新业态。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创办科技服务机构。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依托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知识产权运营平台,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大数据服务运营交易中心实现市场化运营,为企业和科研团队提供数据库建设、专利布局与规划方案咨询、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咨询等公益性知识产权服务,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服务质量。用好国家两用技术交易中心重庆分中心和四川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重庆中心,完善检验检测、供需对接、技术交易等服务功能,加快打造技术对接与成果交易平台,打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提高科研成果在碚转化率。加快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技术经理人,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培养复合型技术转移服务人才,建设一支懂专业、懂管理、懂市场的技术经理人队伍。深入贯彻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突出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更多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

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加强科普能力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免费开放,开展公益性科普服务。推动科研机构、高校向社会开放科研设施,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捐助或投资建设科普设施。支持现代农业、智慧教育、文化创意、大数据等优质资源加入科普队伍,利用新平台、新技术、新活动、新媒体等手段,根据人民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有针对性的开展科普活动,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推动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

专栏3:科技服务重点项目

重庆三峡柑橘科创研究院。项目拟锚定种苗产业主题围绕科技、交易、金融三大立足点与周边产业形成有效联动与协同共振,确立种苗硅谷、总部办公、行业认证、展示交易、金融基金五大产业组团。

北碚科普体验馆。项目拟构建从水下、水面、陆地、天空、太空、深空,以及赛博空间的多层平行世界,以多种高科技交通工具进穿越空间旅行探索宇宙奥秘与生命之光,打造泛教育+文旅体验研学基地。

科技服务咨询机构引培工程。培育引进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科技评估等科技服务机构30家。

3、特色化发展休闲旅游

丰富特色休闲旅游产品。依托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发展场馆文化休闲游,打造一批线上数字化博物馆,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加强与国内外著名文化场馆交流与合作,为游客提供“线上+线下”“虚拟+现实”的全方位服务。发挥科研、文化、教育资源丰富优势,建设丰富的导师体系、课程体系、游线体系,深度开展科技科普研学、生态研学、红色与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文化研学等实地教育研学活动,培育“北碚游学”品牌。创新休闲型旅业、旅居产品,发展旅业型联合办公地产模式,为高科技、金融、设计创意等类型企业提供柔性办公基地。积极发展老年大学、艺术研修、儿童科教等“主动式、积极型、小众化”沉浸式休闲业态,满足居民和游客的体验式休闲需求。

培育特色健康服务。抢抓后疫情时代大健康发展的机遇期,整合优质医疗机构和旅游资源,加快引进一批知名医疗旅游机构落户,通过针灸、按摩、理疗、矿泉浴、森林浴、中草药药疗等服务形式,提供健康疗养、慢性病疗养、老年病疗养、职业病疗养等特色服务,推动完善健康咨询、康体美容、健康保险等大健康服务体系。

优化休闲旅游发展环境。以休闲城市为建设理念,把缙云人文科技城建设成为集休闲娱乐、都市观光、时尚消费为一体的休闲之地、宜居之城。推进旅游住宿提档升级,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星级旅游酒店(饭店)品牌,支持利用闲置写字楼发展城市假日酒店、长租公寓和康养公寓。探索打造国内外青年艺术家的“文化艺术实验场”,通过举行壁画、音乐、微景观、雕塑、未来空间实验室、时尚走廊、科技漫游等“低/零成本”赞助竞赛,营造休闲空间和休闲环境。

4、加速发展商贸物流

加快建设东阳国际陆港物流园。依托枢纽东环线石子山、磨心坡站点及东阳港,强化物资集散、物流交易、公铁水多式联运及区域分拨功能,打造集仓储、加工、交易、展示、电商、口岸、结算、检验检疫、商务办公于一体的主城北部区域重要物流枢纽。按前港后园模式,依托铁路货运站发展陆港和公铁联运物流,规划建设物流大数据平台和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全面提升物流园区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支持运载单元、快速转运设备、运输工具、停靠与卸货站点的标准化建设,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市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强化口岸物流服务能力,积极争取将果园港、团结村等口岸功能向东阳物流园延伸,申请设立进口粮食、木材、植物种苗、废金属等指定口岸。积极引进中铁联集(重庆中心站)、渝新欧公司、陆海新通道公司等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入驻,完善铁—水集装箱物流、大宗商品交易和电商物流、冷链等物流产业体系。

完善龙凤桥物流仓储集散中心为主的物流节点。通过合作、合资等方式,建设龙凤桥物流仓储集散中心,形成辐射中东部的区域性物流枢纽。补齐冷链物流设施短板,推广应用移动冷库等新型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整合冷链物流以及农产品生产、流通资源,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冷链物流新模式。完善集日化物流、医药物流、电商快递物流于一体的生活服务物流节点。

专栏4:现代物流重点项目

东阳国际陆港物流园。选址在枢纽东环线石子山、磨心坡站点附近,项目占地约5.7平方公里,设计能力800万吨/年,总投资约50亿元,建设时间为2022-2027年。建成后将分区设置,A区以发展生活消费品、六大高新产业的仓储、运输、交易为主;B区以发展冷链物流为主;C区为口岸物流区。

龙凤桥物流集散中心。选址在新城龙凤大道地块物流用地,打造集仓储物流、邮政快递、农产品批发、冷链食品、宠物花鸟等一体的综合市场,同时兼具同城生鲜产品配送功能,重点为成渝两地提供农产品冷藏、加工分选包装、配送为一体的专业性冷链物流服务,促进成渝两地实现冷链产品的双向贸易。

打造新型体验式商圈。把握商贸流通发展趋势,积极推动作孚商圈、缙云商圈的改造升级。缙云商圈重点围绕生态人文活力的定位,加强商圈智慧化建设与投入,引导嘉陵风情步行街进行整体改造提升,减少建材、百货等传统零售业态的比例,重点发展特色餐饮、体育健身、线上展示、休闲娱乐等体验式消费业态,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市级核心商圈整体扩容提质,到2025年,缙云商圈营业总额达到80亿元。作孚商圈围绕北碚老城文化,发展“流量经济”吸引外地游客,以吾悦广场项目为载体推动业态升级,整合作孚广场及滨江夜间客流资源,建设多元化的创业型夜市和特色品质夜间经济带,定期组织艺术展演、夜市嘉年华等活动做强“流量经济”,使之成为游客必去的“打卡点”,到2025年,作孚商圈营业总额达到50亿元。

建设主题鲜明特色商业街。顺应新兴消费趋势,同步推进传统街区改造提升和主题街区新建,着力打造天生丽街、正码头夜间经济带、北温泉九号美食休闲商业街、冯时行路时尚街区等特色商业街。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明确主题定位和功能布局,按“一街一品”思路,优化商业空间布局和业态模式,引领错位发展。

提档升级商贸服务业。推动商品市场服务多元化,鼓励零售业向体验式、社交化、智能化转型,引导住宿餐饮服务向高品质、精细化转型,发展线上零售、线上餐饮等线上商贸服务,创新发展无人商店、智能商超等新零售,支持平台型企业联合线下餐饮门店拓展外卖业务,丰富完善城乡社区商业服务。

专栏5:商圈及特色商业街重点项目

缙云商圈。优化升级北碚万达广场,引入新兴商业业态和智能服务设备,联合亿达创智广场,打造新型城市商业中心;改造升级嘉陵风情步行街,增加餐饮、娱乐等体验式业态,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

作孚商圈。加快建设吾悦广场商业综合体,建成集大型购物中心、特色商业街区、商务办公、停车楼于一体的高端商业综合体,打造24小时经济圈。

天生丽街。着力改造街区现有业态,围绕潮流文化特色,鼓励布局特色书吧、潮流服饰、潮流音乐等年轻消费业态,创建时尚文化消费空间。

正码头滨江夜间经济带。保持并延续具有码头文化特色的泰吉正码头项目和“码头没有轮渡”特色餐饮夜市;丰富南京路、文创大道夜经济内容,推进滨江夜经济业态融合互补。

北温泉九号美食休闲商业街。围绕北碚特色小吃、各地风味小吃、国外风情餐饮等主题来组织经营,以发展北碚品牌和特色餐饮为主,提升餐饮文化的整体档次,打造北碚餐饮文化名街。

冯时行路时尚街区。建设立体复合式生态景观通廊,统一商业品牌形象展示,加强露天餐桌、儿童活动等商业空间供给,为年轻人提供时尚消费场所,营造“慢生活”时间一条街意境。

第三节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积极对接“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打造“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的发展思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集聚发展智慧教育业。围绕北碚教育强区建设,依托区内丰富的各级教育资源,瞄准智慧教育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智慧课堂、人工智能教学、教育云平台等智慧教育产业。加快推进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建设,联动西南大学、北碚社会主义学院等高校,构建展学一体的现场教学基地、优质全面的专业课堂、校企政商联动的交流合作平台,打造全区智慧教育发展的新载体。支持西南大学与教培机构合作打造智慧教育创新服务平台,推动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政府、学校、企业多方合力共建智慧教育高地。

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技术。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信息服务等资源集聚优势,推动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产品经营网络化、管理体系数据化。利用传感器、无线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农业数据采集,建立农业信息采集平台,提升农业生产关键环节智能化服务能力。加强二维码、射频识别等技术应用,实现对农产品从生产源头到零售终端的全链条追踪。利用区内外高校资源,积极筹建重庆数字农业研究院,拓展农业信息网络、农业智能系统、农业GIS等应用场景。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大电子商务平台扶持力度,培育打造垂直平台、特色平台、区域平台,积极引进新兴领域和高成长性电子商务平台。引导亿达创智广场等创业载体规划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推动亿达-本酷电商产业基地等项目落地,提升八爪鱼电商直播基地运营水平。发挥消费大数据作用,探索发展反向定制(C2M)等新模式,打造一批工业消费品网销品牌产品,做大网货产品规模。延伸电子商务产业链条,支持发展网店建设、营销推广、视频美工和代运营等电子商务服务业。

提质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聚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软件服务等数字产业化发展方向,以亿达创智广场为依托,逐步形成信息服务产业集聚区。围绕创新创意、产品研发、工业设计、信息技术服务、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强企业培育和招商引资,提升信息服务能级。丰富信息服务应用场景,积极培育面向数字化营销、电子商务、游戏动漫、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服务平台和解决方案。大力发展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端外包服务。

专栏6:数字经济重点项目

重庆数字农业研究院。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建设重庆市数字农业研究院,共同推进重庆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打造微循环农业发展示范区、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示范区、数字农业高效利用先行区,帮助重庆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新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定位为一流的在线新经济大学和新职业人才的输出基地,培养播音、主播和游戏设计等面向未来的新职业人才。

第四节 打造民营经济示范城

深化落实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用足用好中央和市级各项政策,进一步提升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影响力,更好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全面推进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培育壮大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深入落实民营企业“顶天立地”“铺天盖地”培育计划和市场主体五年倍增计划,支持民营企业“个转企”“微升小”“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引导民营企业向文化创意、科技服务、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等服务业转型升级,壮大优势服务业产业集群。落实好中央和市级一揽子减税降费、降本减负措施,减轻民营企业税费负担。引导民营企业积极争取扶持贷款、商业贷款贴息等财政金融政策,有效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配合完善政企沟通机制,落实民营企业参与决策机制,健全联系重点民营企业机制、解决民营企业问题“直通车”等制度,常态化开展精准服务民营企业活动,做好重点民营企业纾困工作。

办强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高质量办学,将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加强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和能力素质培训,引导企业家增强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坚守实业的情怀和兼善天下的精神,争做“爱国敬业、守法诚信、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重点打造爱国教育基地、文化交往客厅、记忆江畔长廊三大功能区,完善展学一体的现场教学、优质全面的课堂教育和高端开放的配套服务设施,将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打造成有记忆、场景化的主题科教地和高品质、有活力的人文新空间。

专栏7: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建设项目

爱国教育基地。改造提升惠宇楼(西部科学院旧址历史陈列展)、地质楼(地震台历史陈列展)、卢作孚旧居,策划建设实业博物馆、实业家讲堂、作孚堂、乡建博物馆、民俭楼、启智楼、学院服务中心。

文化交往客厅。策划改造建设学院文化中心、作孚书苑、民众会堂(国际交流中心)、学院巷。

记忆江畔长廊。保护利用峡防局旧址(卢作孚纪念馆):保护峡防局文保建筑、学苑楼,策划建设沉浸式体验馆,加强与白鱼石公园的可达性与视觉联系。

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落实“放管服”改革,助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严格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继续放宽准入限制,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建立健全竞争政策实施机制,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获取资源要素、公平公开公正参与竞争。完善企业家容错机制,探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罚”和红黄牌等制度。严厉打击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保护企业家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健全优秀企业表彰机制,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的宣传报道,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关心、爱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第三章 校地合作,建设活力创新城区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拓展校地创新合作,夯实科技创新平台载体,优化创新生态,汇聚优秀科创资源,突出科技成果转化、产业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创业新高地和校地合作示范区。

第一节 加快培育创新力量

深度融入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孵化功能,强化科技创新力量与市场主体的协调联动,合力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高地。

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高地。联动西南大学、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全区优势产业和高校重点学科领域,推动建设一批科教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布局建设前沿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配合支持西南大学建设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大科学装置和长江上游农业绿色发展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高技术、大资本、全球化”的新型高端研发机构。聚焦生物技术、智慧农业、智慧教育等重点领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完善市场需求牵动、成果转化推动、科技研发驱动机制,调动企业科研院所、平台、企业联动精准研发的积极性,促进企业技术升级。

大力培育创新市场主体。充分发挥西南大学农业、教育等学科优势,以国家柑桔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智能传动和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家蚕基金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为支撑,培育智慧农业、智慧教育、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市场化创新主体。充分发挥航天科创云制造服务(重庆)有限公司、猪八戒网北碚公司等创业孵化平台作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创业辅导功能,集聚一批优质创业团队。加快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着力引进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加快发展高成长性企业,鼓励支持高成长性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增强高成长性企业的创新能力。到2025年,科技型企业达500家。

第二节 高水平建设校地合作创新创业载体

依托西南大学科研技术及人才优势,完善校地、校企合作机制,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基地,畅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拓展全链条孵化体系。

高水平运营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完善科创服务和企业孵化两大体系,引入科研团队、科创配套机构,签约创业导师,提升创业知识产权、融资、营销等专业服务能力,打造要素全、开放式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积极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市级众创空间。校地共同谋划推进天生创新创业街建设,持续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品牌创新创业活动。

提档升级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做好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推进科技园与产业园联动对接,加快突破性和原创性技术成果转化,凸显品牌效应。服务好体现西南大学学科特色的龙头企业,扶持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加强与其他大学科技园的对接与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交流。

提质打造重庆北碚亿达创智广场。完善各项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形象,聚焦软件及信息服务、人工智能、泛金融、大健康、服务外包等主攻产业,重点服务于具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科技型成长企业,为成熟企业提供产业升级、市场拓展等个性服务,促进区域在人才、税收、企业集聚等全方位增值,打造成为北碚区的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地和城市会客厅。

推动神驰产业楼宇转型升级。推进神驰工业标准厂房项目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办公楼宇及配套设施,联动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通过创新创业孵化产业园模式,积极引进工业设计、科技研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商务咨询、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2.5”产业集聚区。

提升朝阳文创大道内涵。依托区内文化资源,完善配套设施,拓展发展空间,校地联合招商引资,构建文创场景,做大做强巴渝文创大赛,营造文化创意氛围。推动文化创意与商业、科技深度融合,加快建设西南大学出版社大楼等重点项目,强化创业创新载体作用,打造兼具文化创意研发设计、产品生产、创业孵化、教育培训、信息交流、展览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街区。

第三节 加强区域创新联动

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发展新格局,完善绵碚科技创新合作机制,整合区内外创新资源,深化区域科技交流开放,以高水平开放合作推动高质量科技创新。

推动与绵阳创新联动。深化“绵碚”科技合作,集聚两地高校、科研院所、实力企业资源,加强技术创新合作,实现科技成果相互落地转化,用好国家两用技术交易中心重庆分中心和四川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重庆中心,实现科技资源的共通共用、共建共享,促进更多的企业与科研单位结对合作。利用西南大学校友会等组织作用,推动西南大学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合作创新。

加强与毗邻区域协同创新。加强与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高新区直管园、沙坪坝片区联动,协力打造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智慧科技走廊。加强与九龙坡、江津、璧山等区域的产业互补融合,积极与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重庆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对接,共同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智能装备等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

第四节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在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打造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良好创新生态,形成人人参与创新、支持创新、推动创新的生动局面。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加快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加大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升知识产权护航企业创新能力,启动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专项工作,有效提升科技企业知识产权的综合管理和运用能力。以转化应用为导向做好专利布局,开展专利培育工程和专利导航工程,支持企业围绕重点产业核心共性技术组建产业专利池。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研制项目。

完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用好用活创新支持政策,探索“孵化+创投”模式,设立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平台,用好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嘉陵创客科技创业种子投资基金,促进资金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持续挖掘区域优质企业资源,建立科技创投基金项目库。实施“沃土”计划,为科技型企业上市挂牌提供“全流程”培育服务。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认真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贯彻实施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政策举措,落实“碚有引力”产业聚才计划、“缙云英才”支持计划、科技人才评价政策以及体现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争创“双创”示范基地。建立全过程、专业化、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强化创业支持、安居配套、医疗保障等服务保障,打造聚才“洼地”。

厚植创新土壤。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设立“科技创新奖”,鼓励申报国家和市级孵化器、众创空间、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资质。吸引和支持国内外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专业论坛在人文科技城举办或永久性落地,打造有影响、有品牌、有规模的国内外学术会议,策划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成果交流会等大型活动。

专栏8:活力创新城区建设重点项目

基础科学研究平台。配合支持西南大学建设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大科学装置、长江上游农业绿色发展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等基础科研平台。

科技合作平台。助力国家两用技术交易中心重庆分中心、四川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重庆中心做强做大。

科技公共服务与创新孵化平台。建设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智慧农业公共服务平台、智慧教育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市级微型企业孵化园,争创一批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楼宇产业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

高层次人才引育平台。建设一批院士工作站、海智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


第四章 彰显特色,建设魅力人文城区

把文化作为城市的灵魂,保护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特色文化生态,健全公共文化设施,挖掘卢作孚精神内涵,塑造新时代北碚城市精神,助力北碚创建全国文明城区。

第一节 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深入挖掘城市民俗文化、抗战文化、三线建设文化、科教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传承利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文物保护活化利用。全面完成清凉亭等重点文保单位保护及修缮工程,推动国立复旦大学重庆旧址、老舍旧居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四世同堂纪念馆、卢作孚纪念馆活化工程。加大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力度,对纺织品、漆木器、书画、金属类等易损文物等开展抢救性修复。实施北碚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利用项目,加强民国时期文献原生性保护力度,推进文献保护技术研究。活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将一批馆藏文物转化为文创产品。有效保护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地旧址等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建设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立北碚“非遗”保护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博物馆,打造“非遗”会客厅。振兴北碚剪纸、北碚玻璃器皿成型刻花等传统工艺,加强北泉板凳龙、北碚民间故事、北碚古琴演奏等传统曲艺,北泉面、北碚豆花、北碚印纽雕刻等老字号、老手艺等传承。实施传承人群研习计划,鼓励代表性传承人授徒。配合实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

第二节 厚植现代文化元素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结合城市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脉搏,在城市建设更新中充分体现历史文化内涵,打造新时代北碚文化名片。

铸造以卢作孚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品牌。以卢作孚精神研究为核心、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建设为重点、卢作孚精神公众教育为关键,打造一批展现卢作孚精神的文化地标、培育一批传承卢作孚精神的工作品牌、推出一批阐述卢作孚精神的学术成果、创作一批宣传卢作孚精神的文艺作品、推出一批弘扬卢作孚精神的教育课程,通过“卢作孚精神专题巡展”等方式宣传卢作孚“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乡建运动”三大社会实践传奇,弘扬爱国企业家精神。倡导积极向上、富有活力的城市文化,加快发展户外活动和新型运动,积极承办彰显卢作孚精神的马拉松、会展、音乐节等品牌活动。

提升城市人文形象。加强全域城市形象设计,将卢作孚精神融入城市规划设计领域,打造“五皆”城区,实现“地方皆清洁、皆美丽、皆有秩序、皆可居住、皆可游览”,树立“国际知名山水人文会客厅”地域形象。将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老字号、工业遗产等元素植入城市街区和景区景点,着力打造人文科教集群、文化创意集群、文博旅游集群、休闲娱乐集群、工业遗址集群,发展形成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城市文化标识。提升市民现代文化素养,依托市民公约和数字媒体、户外标牌、建筑围栏等媒介,加强现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更高层次推进文化开放。融入巴蜀文旅走廊建设,积极争取“巴山蜀水(渝水)”旅游联盟总部、旅游信息集散地、旅游线路出发地等落户。深化落实“绵碚”战略合作,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机制、文化产业联动机制、文旅人才共培共育机制。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国内区域合作,争取承办文旅会、西旅会等活动文旅分会场。加强营销推广,构建新型融媒体矩阵,不断提升北碚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三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园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水平,提供均等化、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

积极助推“百馆之城”建设。坚持“政府公办、民资独建、政企联建、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原则,采用展陈经营一体化模式,与城市提升微改造工程相结合,鼓励依托文物遗址、历史建筑、工业遗产、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教育单位等资源设立文博场馆,逐步形成科教类、历史类、艺术类、其它类四大类型的文博场馆群整体格局。推动抗战西迁博物馆、地质博物馆等一批专业文博场馆早日落地。做好四世同堂纪念馆、五大名楼等文博场馆活化利用工作以及“百馆之声”系列沙龙,讲好北碚故事。

提升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水平。加强文博馆、文创街区、文化公园、体育休闲公园等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实施重大文化惠民项目,多样化供给公共文化服务,使群众受众率达到全市先进水平。结合北碚夜间经济发展,推进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试点功能性延长开放时间。全面推进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24小时城市书房建设,经常性开展讲座、沙龙等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支持图书馆与实体书店联合开展“你读书我买单”阅读直通车服务等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实施北碚文图馆资源化利用及馆藏数字化建设项目,提升完善“休闲北碚”平台功能。

专栏9:人文城区建设重点项目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成抗战西迁博物馆、中国新诗陈列馆、北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等,策划建设实业博览馆、民众会堂(国际交流中心)。

塑造新时代文化品牌。打造卢作孚精神名片,助力承办彰显北碚文化精神的系列品牌活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10个24小时城市书房,新建北碚文图馆、作孚书屋资源化利用及馆藏数字化建设项目,推进老旧小区文体设施改造,特色文化广场、城区文体公园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小而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第五章 提升品质,建设生活宜居城区

以人性化便捷化为导向,优化城区公共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市政公用设施水平,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使城市功能更加贴近人民生活需要,为市民提供舒适便利的宜居环境。

第一节 完善城区基础设施

以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作高效为目标,加快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融合,构建集约高效、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织密“内畅外联”的交通网。加强对外交通联系,争取轨道交通7号线、城市快轨19号线以及G75拓宽改造等重大项目早日建成投用,积极配合推动渝西高铁北碚南站以及高铁配套道路建设。有力衔接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建设,推进科学大道周边20公里城市路网建设,打通未贯通道路,改善城市交通微循环。政企协作优化常规公交线网,推进公交站场、公交体系与轨道交通换乘系统建设,助力定制公交、定制城际客运等新业态发展。平衡停车设施供应,加快推进公共停车位建设,推动安礼路、解放路等停车楼投入使用,通过用地复合利用、在有条件的道路施划路内限时停车位等方式,挖掘老旧居住区等供需矛盾突出区域的停车潜力通过共享停车、预约停车等智能化停车管理措施,提高停车效率及服务水平。

图2:主干交通网络示意图

完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网络。实施老旧小区等居民供电设施改造工程,新建双元110千伏输变电(二期)工程,推进110kV梅团南北、梅缙东西电缆走廊建设,提升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推进城区老化供气管网改造,提升供气调峰能力和稳定性。建成红工水厂二期,加快推进排水管网改造和排污管网建设,完善供排水网络。

建设引领未来的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布局5G、千兆以上网络和IPv6,持续增强网络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加快城市智能中枢建设,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公共安全、社会治理等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建设新能源(充电)停车场、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升级打造一批智慧医院、智慧校园,建设人工智能服务平台等专业支撑平台。

专栏10: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对外交通。配合开工建设轨道7号线(辖区段)、轨道19号线(辖区段),配合推动建设渝西高铁北碚南站,推进西南大学地下隧道建设。

市政交通。建成龙凤溪车辆基地(1、2)号路、白洁滩(1、2)号路、滨江二期道路、周家岩一号支路延伸段及长坝咀一号路、周家岩二号路、纵二路二期、纵三路二期,纵四路、横二路、冯时行路连接一纵线、城北号4号路等干支道及连接道工程等,推进缙云大道连接碚青路、新槽坊一号路、新槽坊二号路、新槽坊三号路、渝西高铁周边配套道路等项目前期工作。

供电设施。双元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二期)、110kV梅团南北、梅缙东西电缆走廊、新能源汽车充电站。

给排水设施。建成红工水厂二期,完善城市缺失给水和雨污水管网。

第二节 强化公共服务供给

结合城区人口空间分布和增长趋势,优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发展。根据人口分布优化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建成北碚区天生向阳小学、北碚区作孚小学、北碚区将军路幼儿园、北碚区作孚幼儿园、朝阳幼儿园迁建、122中学校教学楼及辅助用房改扩建工程,新建北碚区勉仁小学、北碚区时行小学,完成中山路小学改扩建。推进区域内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多元发展。加强职教“双优”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改造区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络,推进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

健全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完善公立医院、街道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医疗卫生网络,形成分工协作、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体系。建成区妇幼保健院,推进I22-01地块医院前期工作,加快现代医院建设,打造“美丽医院”“智慧医院”,发展一批特色专科医院。

完善社会福利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提升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水平,建设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推动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建设老幼友好型城市。推进I23-01地块养老院前期工作,扩充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型床位数。新建北碚组团二级农贸市场,推进农贸市场改造迁建。因地制宜布局集卫生、就业、社保、文体等服务项目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完善社区配送投递、超市、菜站、家政等便民服务,打造15分钟便捷生活圈。

专栏11:公共服务设施重点项目

基础教育。完成北碚区天生向阳小学、北碚区将军路幼儿园(A87地块)、北碚区作孚幼儿园(B36地块)、122中学校教学楼及辅助用房改扩建、中山路小学改扩建、朝阳幼儿园迁建,新建北碚区勉仁小学(B13地块)、北碚区时行小学(A26地块)、北碚区作孚小学,推进实验小学改扩建以及I21-01地块、I29-01地块学校前期工作。

医疗、卫生、养老、体育。续建区妇幼保健院,新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康复楼,修缮缙云体育中心,推进I22-01地块医院、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I23-01地块养老院前期工作。

第三节 有序推进城市更新

适应城市发展和居民需要,对城区内功能偏离需求、利用效率低下、环境品质不高的存量片区进行更新改造,复兴老旧空间、提升功能品质、释放发展活力。

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以改善小区居住条件为主要目的,完善配套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探索以社区乃至街区为单元进行改造的商业模式,建立政府、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改造资金的机制,推动解放路、吾悦广场、燎原、兼善、大沱口、磨心坡等片区老旧小区更新改造。

推动老旧厂区改造。以金龙湖和东阳片区为重点,推进老厂区综合整治,通过转换建设用地用途、转变空间功能、提升厂区空旷用地景观、完善配套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方式,将“工业锈带”改造为“生活秀带”、双创空间、新型产业空间或文化旅游场地。推动一批规划工业用地地块转型。

推动老旧街区改造。以老城历史文化片区为重点,推动碚峡路、胜利路、静宁路等老城街区及商业步行街品质高端化、业态多元化,植入文旅服务功能,着力打造街区体验经济,发展成为新型文旅商业消费集聚区。重塑老城特色记忆街巷,修复更新历史建筑人文功能。推进城市道路、桥隧品质提升,优化城市功能照明布局,打造动静相宜的立体山水都市夜景。

专栏12:城市更新重点项目

老城历史文化片区。解放路、吾悦广场、泉外园、天生桥等片区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新时代建材市场、中兴金属制品、北碚华利塑料厂、黄花园酱油厂等老旧厂区更新改造,碚峡路沿街底商、胜利路沿街底商、静宁路沿街底商、吾悦广场周边沿街底商等老旧街区改造。

卢作孚纪念集群。改建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更新改造新房子、文星村、芦沟桥、牌坊湾、团山堡等片区老旧小区。

北碚站前片区。燎原、兼善、龙凤、群兴路等片区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水文厂、208检测站、衡器厂、煤安厂、川仪十七厂等老旧厂区更新改造,梁滩河片区景观品质提升,推动向阳小学旁边地块、新槽房旁地块改造更新。

金龙湖片区。新兴齿轮、凯尔米汽油机、美华光电、劲扬摩托、惠昌光电、明强仪器仪表、宝元森仪表、东方光电、银鸿铝业、巨发机电、明吉机械、世达电器、建华机械等老旧厂区更新改造。

东阳滨江片区。北碚玻璃模具、北碚玻璃器皿、北晨化工、北源玻璃、程凯工贸、川仪十五厂、东阳玻璃、汉华制药、日月医疗设备、东阳纸管、天府矿业、大新药业等老旧厂区更新改造,大沱口、磨心坡等片区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滨江片区景观品质提升,推动天府置换房、天府民居、黄桷5-8号楼、天府丽正空置房源及尖嘴片区危旧房发展转型。

第四节 加强城市综合管理

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深化“大城三管”,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

提升城区管理精细化水平。创新移交管护机制,加强在建工地、未移交市政项目的运行管理。联动区相关部门和市环卫集团,加快推动垃圾中转站、垃圾转运站(点)建设和改造升级,巩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工作。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完善医疗废物收转运设施和集中处置设施,健全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等回收再生利用体系,到2025年,建筑垃圾收集和密闭化运输率实现100%。新改建一批符合北碚风貌、人文特色的城市照明设施。加强重要节点建筑立面维护改造,整饰、美化。完善街巷长制度,推广街巷物业等公共空间管理新模式,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解决影响城市功能品质的顽症痼疾。

提升城区管理人性化水平。完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改善提升环卫设施,在旧城区、人流密集区和主次干路等重点区域配建补建固定或移动式公共厕所,按地方最新标准升级改造现有公共厕所。翻新金华路、天生路等城区道路,实施人行道完善提升工程。综合利用零星用地、低效用地建设公共活动空间。合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优化停车设施供给结构,扩大停车设施有效供给,到2025年,增加公共停车场8个以上。

提升城区管理智慧化水平。加快部署“城市数据大脑”,构建城市数字资源体系,提升城区整体运行管理、决策辅助和应急处置能力。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以地下管网、市政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等为重点,建立城市公共设施数字档案。积极接入北碚区城市管理综合平台,搭建视频监控网络、推进智慧市政设施建设及智慧工地管理。依托大型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建设“行业数据大脑”和一体化大数据应用平台。


第六章 和谐共生,建设低碳绿色城区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建设运营模式,显著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打造山清水秀美丽城市。

第一节 加强城区生态建设与保护修复

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打造“山、水、环、廊”的大环境绿化格局。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落实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政策,因地制宜促进生态空间内建设用地逐步有序退出,加强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保护。严格守住生态空间底线,配合区级部门建设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常态化执法机制。强化河湖岸线空间管控,强化“一江两岸”公共空间管理,实施嘉陵江两岸城市规划范围内滨水绿地等生态缓冲带建设,严格控制滨江建筑按规划距离后退,加强嘉陵江保护和利用项目监管。严格“四山”空间管控,突出自然功能,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空间管控,恢复“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净、草绿”的“四山”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加强绿色城区建设。推进滨江岸线风貌打造,高品质建设、提升嘉陵江滨江带,加快沿岸公共空间治理提升和凸显北碚山水特色滨江步道建设,强化岸线休闲、观赏、风貌展示等功能。完善连接西南大学-梁实秋雅舍-四世同堂纪念馆(老舍旧居)-北碚公园(红楼)-西部科学院旧址-卢作孚纪念馆-嘉陵江正码头的城市绿道。推动公园形态融入城市空间,对北碚公园等老旧公园进行设施提升和功能完善,打造街心绿地和郊野公园,开展建筑立体绿化,建设“山城绿道”“山城公园”“山城花境”等山城特色品牌,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强化自然保护地保护,配合区级统一部署,开展自然保护地勘界定标及数据库建设,在重要地段、重要部位设立界桩和标识牌。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持湿地面积不减少、生物多样性更丰富。加强湿地生态修复,以嘉陵江两岸消落带湿地为重点,加强河道、滨江地带等湿地生态和水环境修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水环境容量。完善马鞍溪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和生态景观建设,加快龙凤湿地公园建设。

第二节 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落实环境治理机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提高重点河流湖库水质,深化大气污染治理,严控土壤污染,让城市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工地扬尘污染源“红黄绿”分类管理,推进餐饮油烟排放深度治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PM2.5年均浓度稳定达标。推进水域“清漂”联动,加大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力争保持在100%。深度参与“无废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持续助力“安静居住小区”建设,加强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商业经营活动噪声污染防治,强化交通、工程项目施工等噪声污染管控。

健全环境治理机制。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的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信用体系及法规规章政策体系。落实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建立完善智能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健全污染预警协商、联动处置等机制。推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探索环境治理托管试点。全面落实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实现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积极创建低碳城区、低碳社区示范区。

第三节 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总抓手牵引绿色转型,着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推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着力发展大生态产业。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控措施,持续优化产业环境准入。推进清洁生产,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全力打造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产业体系。聚焦现代建筑产业和装配式建筑发展,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的应用,构建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统筹推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着力提高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能源利用效率。落实国家节水行动,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加大节水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力度,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建立循环型服务业体系,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完善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产业链条。

引导市民绿色生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推广文明健康生活习惯,树立良好饮食风尚,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倡导绿色出行,开展“公交都市”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推进绿色消费,鼓励购买高效照明产品、节能家电、节水器具、绿色家居等产品,严格限制一次性餐具、塑料购物袋等发放使用。

专栏13:绿色低碳城区建设重点项目

公园景观。完成芸香大道景观改造和马鞍溪系统治理工程,续建北碚滨江休闲带郭家沱片区景观工程,实施北碚公园等老旧公园设施提升和功能完善项目,推进周家岩、白洁滩片区景观改造和I标准分区公园建设。完善连接西南大学-梁实秋雅舍-四世同堂纪念馆(老舍旧居)-北碚公园(红楼)-西部科学院旧址-卢作孚纪念馆-嘉陵江正码头的城市绿道。

环境治理。推进东阳片区、梁滩河狮子坝段、金龙湖片区环境综合整治。


第七章 创新方式,提升城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树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园城联动共建共治共享,完善治理结构、创新治理方式,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节 优化城区空间治理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安排产业布局、人口分布,坚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树立精明增长和紧凑城市理念,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推动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再利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存量土地扩容增效,探索利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盘活存量产业用地。在新城建设中推广节地型、紧凑式、高效开发模式,在产业园区试行与土地产出强度相挂钩的激励政策。推动土地复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增加医疗、教育、文体及保障房、综合市场、停车场等公益类和民生类设施用地供应与保障。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统筹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统筹产业发展和居住功能,引导城市人口和功能合理布局。合理控制老城开发强度,建设更多街心绿地、慢行系统等公共活动空间。推动城市商务区、文教区、生活区、行政区、交通枢纽区科学衔接与混合嵌套,实现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提高产业用地利用效率,有序增加蓝绿生态空间;推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等模式,推动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强化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推行分层开发和立体开发模式。

提升城市设计水平。增强城区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和文脉延续性,塑造北碚城区特色风貌。依托现有山水脉络,打造蓝脉绿网的开敞空间,统筹老城新城的建筑高度,优化城市天际线,构建城市整体景观框架,让城市显山露水、错落有致。统筹建筑体量、促进风格协调、加强色彩管理,增强街区和建筑群的整体性、连续性和韵律感。推进城区微改造,加强特定公共空间、街墙景观、街道小品、标识系统的精细化、立体性设计。加强建筑设计和城市风貌管理,贯彻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新时期建筑思维,促进新建建筑、改扩建建筑与城市整体风貌融合。

第二节 提升城区建设运营水平

建立与城市建设运营周期相匹配、稳健可持续的城市财务平衡体制机制,深化落实大城细管、大城众管、大城智管,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立投资与回收相匹配的投融资机制。区分公益性、准公益性、经营性项目,综合考虑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周期,合理设计投融资方案。优化资金期限结构,争取开发性政策性金融中长期贷款投放。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REITs)等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区开发建设运营。统筹财政资金、金融、土地等要素,科学组合经营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探索项目综合收益平衡机制。

创新建设运营模式。推动新城公司市场化改革,围绕土地征收、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平台和载体搭建、重点产业招商等核心职能,拓展和完善城市运营产业链,向城市综合运营商转型。加强与央企进行土地二级开发合作,探索EOD等片区综合开发模式。做大做强新城公司资产规模,提高公司综合运营管理能力,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完善新城公司与下属企业的两级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缙善公司、优博公司的独立法人地位,聚焦主业构建人才体系,增强市场竞争力,引导二级公司从项目物业管理、停车场管理等逐步走向市场,成为运营能力好、专业化强、盈利水平高的市场主体。

第三节 筑牢安全发展底线

以提升城市抵御冲击能力为导向,聚焦重大风险防控薄弱环节,强化重大突发事件预警、应急和恢复,保障城区正常运转和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

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严格执行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立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测预警和监管监察执法,深入推进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市政设施、消防、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安全整治,实行重大隐患治理挂牌督办和安全隐患整改落实台账制度。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及时传达市、区各级文件精神,加强园区等重点区域安全管理。

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推进新城区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结合老城改造提高既有建筑灾害设防标准、完善防御设施,健全防灾减灾基础工程设施。针对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加强预测预警能力建设,制定重大风险应对预案。合理规划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强化体育场馆等公共建筑和设施的应急避难功能。完善交通物流、供电供水、信息通讯等生命线备用设施。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健全防灾减灾演习机制。

提高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完善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设施和疾控中心,加强业务用房建设和必要设备配置,增强传染病科室和重症监护室诊疗救治能力,优化发热门诊等疾控网点布设。提升平战结合能力,预留应急空间,确保改建新建的大型公共设施具备短期内改造为方舱医院的条件,增加重要医疗物资储备。健全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深入开展公共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市民预防自救互救能力。大力整治城市环境卫生死角,补齐公共卫生源头短板。

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统筹推进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外防进水、内防积水,着力解决城区内涝问题。改造提升城市河道、堤防等防洪设施,提高城区防洪标准。完善分流制雨水管渠系统,采用暴雨重现期不低于3年一遇标准设计新建雨水管道,改造老旧破损排水管网,全面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嘉陵风情步行街、作孚广场、正码头广场附近管网检测修复,提高抵御洪涝灾害风险能力。推广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海绵型公园与绿地、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强化“渗、蓄、排、用”功能。全面排查低洼地段、立交桥下、地下建构物等易涝区域,加强对排水管网的安全巡查和整治,扎实做好城市内涝防治。

第四节 提升城区社会治理水平

发挥街道、社区主体作用,完善“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协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加强社区治理。以社区为社会治理的关键载体,打通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改善城区“微治理”。健全基层治理党的领导体制。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为主体、业主委员会和物业企业密切协同,社会组织、驻地企业单位与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基层社区治理共同体。推进现代社区建设,以嵌入式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依托,精准对接社区居民需求,提供养老托育、医疗卫生、文化健身、物流商超、公共安全、纠纷调处、心理援助等服务。推动居住小区依法成立业主委员会,支持老旧小区引入市场化物业服务或推行社区托管、社会组织代管,提高物业管理覆盖率、物业服务质量和标准化水平。实施“大学生社工计划”,培育壮大社区专业人才和社区工作者队伍。探索配置社区医师、社区律师、社区心理咨询师、社区矛盾调解师。

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推动社区全面建立常态化协商议事机制,畅通公众表达合理诉求和参与城区治理渠道。加强基层司法调解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作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和网络平台建设,为群众解决纠纷、维护权益提供普惠性法律援助。加强信息沟通、危机管理和舆论引导,及时处置社会矛盾风险。加强社会心理服务,满足群众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关怀重点人群并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


第八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推动缙云人文科技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确保“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第一节 坚持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领导

全面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切实加强缙云人文科技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统筹协调。强化党委决策和监督作用,把握正确发展方向,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坚持不懈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推进廉政建设,以政治生态持续净化促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好干部标准,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提高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

第二节 优化缙云人文科技城管理机制

围绕缙云人文科技城在全区“四园两城”城市空间格局中的主导功能定位,按照与其他板块分工协作、有机联动的要求,优化园城空间体系,为更好发挥在“园城带动”发展战略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奠定基础。优化完善板块管理和工作推进机制,理顺管委会和新城公司关系,进一步强化新城公司经济运行、产业引导、建设管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协调职能,完善组织结构,配齐专业队伍,构建起分工明确、职能完善、运行高效的园城管理运行体系。加强与区级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完善园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统计监测工作机制,为规划实施监测评价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研判提供支撑,推动园城发展行稳致远。

第三节 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抓住全市作为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地区的契机,用好《重庆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关于土地供应、产业用地性质调整、零星土地整合等支持政策,积极推进土地优化配置,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和重要产业载体建设的用地需求,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向集约型转变,整合盘活存量用地,通过规划控制、空间预留为长远发展留下发展潜力和空间。加强财政资金、国有资产、金融资源的三资协同,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多措并举强化重大项目资金保障。用好科技创新券、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青锋创业贷”等投融资渠道,引进社会创投机构,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探索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深入实施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建设一批院士工作站、海智工作站等人才引育平台,加快集聚紧缺人才,利用“智汇北碚”品牌、“缙云英才”支持计划等政策,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第四节 做好产业导入统筹协调

完善产业准入政策和扶持政策,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招商项目进行精准甄别。丰富拓展招商模式,充分利用智博会、西洽会、重庆英才大会等重大展会平台和各地商会资源,拓宽招商信息渠道,深入开展央企、民企、外企等入碚行动,积极开展主题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着力引龙头配龙身、补短板强弱项,推进产业链协同配套。强化招商项目落地服务,建立在谈项目跟踪机制,加强招商项目分类调度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落地或人才入驻过程中的各类困难和问题,加快项目落地,提升项目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加强落地投产项目跟踪服务和发展扶持,及时兑现奖励政策和招商承诺。

第五节 加强规划实施和管理

将本规划纲要作为制定区域内专项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安排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据。坚持招商引资生命线,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支撑,形成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重大民生工程等一批项目清单,推动重大工程落地落实。完善调控体系,加强年度计划与本规划纲要的衔接,强化本规划纲要对区域内资金安排、金融资本运用、土地开发、资源配置等工作的统筹引领。强化目标责任落实,按年度分解细化重点任务,并落实到新城公司各部门,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科学引导市场行为,落实本规划纲要提出的预期性指标和产业发展等任务,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主要依靠市场行为主体实现。创新监测方式,全面真实反映规划实施情况,为科学评估提供支撑。创新评估方式,组织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及时公开规划实施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第九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及《重庆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环保局关于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府发〔2005〕40号)等有关规定,对本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总体结论是:规划不涉及北碚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环境质量较好,能够承载规划的实施;通过严格落实北碚区“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和采取相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第一节 规划协调性和政策符合性

规划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符合上位规划要求。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建设运营模式,显著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打造山清水秀美丽城市,与《重庆市北碚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总体目标——“将北碚建成‘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人文名城”相符。

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缙云人文科技城规划项目主要为文旅、商贸、科技、总部办公、教育、医疗机构、安置房及基础设施等;仅有的少数工业用地通过老旧厂区改造、“退二进三”、“腾笼换鸟”后重点发展现代服务、科技研发及企业总部等“2.5产业”。规划产业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及重庆市产业投资准入相关政策规定。

第二节 与北碚区“三线一单”符合性

规划不涉及北碚区生态保护红线。根据《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重庆市北碚区“三线一单”编制文本》,北碚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区域包括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四山”管制区等,划定面积为150.33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19.99%,主要分布在北碚区的东北、中部及西南部,除天生街道外,几乎所有镇街都有分布。其中,现有各类保护区面积占红线总面积的99.43%;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区域)等尚未设置保护区的占红线总面积的0.57%。本次规划坚持保护优先,立足严守生态空间底线、强化河湖岸线空间管控、严格“四山”空间管控,主要在现有城区用地基础上进行提升和完善,部分新增用地已纳入城市规划,不涉及北碚区生态保护红线。

规划未突破环境质量底线。根据2021年上半年重庆市水环境质量状况,嘉陵江北温泉断面1~3月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水域标准,4~6月满足Ⅱ类水域标准,嘉陵江水环境质量较好;龙凤溪出境断面水质总体达到Ⅴ类水质要求,随着梁滩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的不断推进,龙凤溪水质将不断改善。2020年北碚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40天;SO2、NO2、PM10、PM2.5、CO及O3等六项基本污染物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属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较好。2020年天生桥例行监测点一、二季度昼夜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区标准,三季度昼间和二季度夜间超标;城南监测点各季度昼夜间均满足2类区标准。

规划未突破资源利用上线。规划区资源利用主要涉及水资源、土地资源及能源等。本规划重点在现有城区用地基础上进行提升和完善,且部分新增用地已纳入城市规划,区域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结合区域资源赋存情况及规划实际占用情况,本规划的实施不存在资源“瓶颈”,区域各类资源可满足规划需求。

规划满足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求。规划区涵盖天生街道、朝阳街道、北温泉街道(局部)、龙凤桥街道以及东阳街道部分区域,该区域主要涉及北碚区重点管控单元-梁滩河龙凤河口(ZH50010920001)、北碚区城镇开发边界(ZH50010920004)及北碚区一般管控单元3-嘉陵江北温泉北碚段(ZH50010930003)等3个环境管控单元。经对照各管控单元具体管控要求,本次规划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均符合相应管控单元管控要求。

第三节 环境影响分析

地表水环境满足环境功能区水质要求。规划区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医疗废水、生产废水等分别由各排污单位预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 等级要求后排入北碚污水处理厂和长滩污水处理厂,经进行深度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最终汇入嘉陵江。排污口下游嘉陵江各断面现状均满足相应功能区水质要求,新增水污染物主要为COD、BOD5、SS、氨氮、TN及TP,水质相对简单,经各污水厂深度处理后对嘉陵江水质影响较小。

大气环境影响较小,空气质量更优。大气环境影响以生活源、交通源和施工扬尘为主,主要污染物为PM10、PM2.5、SO2、NO2、VOCs、餐饮油烟及汽车尾气等且排放量较少。通过严格落实北碚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相关规定,强化施工、道路和生产经营扬尘控制,加强餐饮油烟污染防治,推广使用高标准和新能源车辆等措施后规划区环境空气质量将进一步优化,对区域敏感目标影响较小。

噪声影响逐步减小。规划区为北碚行政、商贸商务中心,区内分布有少量工业用地,通过采取产业升级、老旧厂区改造、“退二进三”等措施后重点发展现代服务、科技研发及企业总部等“2.5产业”,无高噪声生产加工企业,区内噪声主要来自施工噪声、生活噪声及交通噪声。通过严控餐饮、娱乐等商业服务业噪声,有效治理冷却塔等配套服务设施噪声,严格管理敏感区内的文体和娱乐活动等,可大大降低生活噪声;通过采取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布置施工设备、加强施工围挡,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等措施,可减小施工噪声影响;交通噪声主要集中在各道路、停车场,通过合理规划线路走向、场地布局及沿线环境敏感点分布,并采取低噪声路面、限速禁鸣、加强绿化等措施后可降低交通噪声影响。

地下水环境质量趋于提高。规划区主要为城市建成区,基础设施完善,区域用水主要由市政供给,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区内实行雨污分流,污废水通过管网引至城市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地表水体,避免了因污废水散排入渗进入地下水;通过加强固体废物收集和运输、路面清扫等措施可减少地表径流携带的面源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区内维修加工、加油站等可能污染地下水的企事业单位通过采取防渗及应急收集设施等措施可大大降低污染物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固体废物影响可控。规划区严格执行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分类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外运至城市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置;餐厨垃圾严格按照《重庆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规定,单独收集并交有经营资质的单位收运处置;医疗废物由各医疗单位单独收集并定期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采取分类回收处置、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区域固废综合利用率,减少固废排放量;危险废物由各产生单位分类单独收集后定期交有相应资质单位外运处置。区内固体废物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分类收集处理,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北碚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完善建设用地用途管理制度,土地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认真落实用地性质转变土壤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工业用地转为经营用地的、重度污染农用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的,应开展土壤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本次规划涉及少量工业用地老旧厂区改造及“退二进三”产业升级、新增建设用地等,因此规划具体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土壤污染防治的相关规定执行。

电磁环境影响较小。规划区可能对电磁环境产生影响的设施主要为通信基站及电网工程。本次规划涉及110kV输电线路建设和电力管网下地改造,通过实施电力管网下地改造,合理规划架空线路走向,严格控制架空线路走廊宽度并预留相应防护距离,可降低输电线路电磁辐射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通信基站电磁辐射随距离增大逐步减弱,根据重庆现有基站实测结果,各基站对公众暴露的电磁辐射均满足环保要求,通过优化人口密集区、敏感人群区发射机选型和设计技术,加强基站管理,可控制电磁辐射污染,保障市民健康和正常生活。

第四节 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影响

不会损坏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本次规划主要在现有城区用地基础上进行提升和完善,部分新增用地已纳入城市规划。规划的实施将导致新增用地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使原有生态服务功能转变为城市生态服务功能,但考虑新增用地均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通过加强城市道路、绿化、设施管养保洁,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污水管网和公园景观建设等,将使区域内部分自然景观由无序状态演替为有序景观状态,区域内环境质量将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整体向好。

对区域环境敏感目标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影响较小。规划区主要依托现有城区用地和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不涉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四山管制禁建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但该区域属北碚行政、商贸商务中心,居住、医疗及教育等人口密集,本身属于大气受体敏感区。区内污染源以生活源和交通源为主,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少且相对简单,采取相应治理措施后对区域环境敏感目标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影响较小,不会改变区域大气环境功能。为进一步减小本规划对各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影响,规划实施过程须严格按照北碚区“三线一单”要求,严控各项目用地红线和环境准入要求。


附表

 缙云人文科技城“十四五”重点项目表

序号

类别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设单位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总投资(万元)

合计

6767392

一、产业项目

4496000

4496000

1

文旅

卢作孚纪念馆集群片区文旅综合项目

续建

社会单位

项目位于卢作孚纪念馆周边,包含原水厂、西部科学院旧址、北碚公园、滨江二期等区域。

100000

2

商贸

东阳国际陆港物流园

储备

新城公司

包括仓储、运输、冷链物流、口岸物流以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内容

500000

3

文旅

朝阳文创大道

续建

新城公司

朝阳文创大道长2.2km,涉及面积约1平方公里,内容包括以文创产业为主导的街区空间和沿街环境形象提升设计,文创产业布局规划,和重要节点的设计等内容

10000

4

文旅

龙凤溪滨水游乐项目

新建

社会单位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900亩,建设内容包括高品质住宅、滨水游乐、休闲度假等。

500000

5

文旅

协合文旅项目

新建

社会单位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33亩。

300000

6

商贸

亿达创智广场

续建

新城公司

位于A标准分区A24地块,占地面积59.89亩,容积率2,总建设面积约10.5万㎡

100000

7

商贸

北碚A62地块酒店

新建

新城公司

占地面积约40亩,总建筑面积约7万方,建设内容包括酒店、公寓、商业等

65000

8

装备制造

神驰标准化厂房

续建

神驰科技

占地面积60.38亩,总建筑面积17.75万㎡

35000

9

文旅

东阳复兴创想基地

新建

东阳街道

拟围绕东阳街道国立复旦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约1.1平方km),发挥复旦大学的品牌优势及复旦校友企业的产业优势,整合嘉陵江滨江和闲置老旧厂房等资源,引进科研孵化、研学培训、时尚展演、文化创意、会议论坛、夜间消费等业态,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特色化服务配套的特色文旅项目

100000

10

科技

重庆三峡柑橘科创研究院项目

新建

绿康果业

位于北碚组团I标准分区,地块编号为I56-02/04地块,用地性质为教育科研用地(A35),土地面积约76.8亩。

200000

11

科技

金龙湖片区整体腾笼换鸟项目

储备

新城公司

总面积约400亩,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

800000

12

科技

七重空间科技体验馆

新建

社会单位

总面积10000平方米,选址于神驰产业楼宇

6000

13

商贸

I标准分区城市新中心项目

储备

社会单位

用地面积约1300亩,集中打造商业综合体、办公楼宇、医疗康养等业态。

800000

14

文创

北宾文创园

续建

百仓

项目位于原北碚宾馆范围内,将成为北碚文化、文创地标。

50000

15

商贸

北碚吾悦广场

续建

新城控股

项目位于E标准分区,将建设10万方商业综合体和2万方商业金街。

300000

16

总部

中铁建生态公司总部

续建

中铁建

项目位于I标准分区,将建设中铁建生态公司办公楼宇。

100000

17

文创

西部数字文化产业园

新建

中数集团

项目位于原钟表元件厂。

10000

18

商贸

美团西部物流中心

新建

社会单位

项目位于北碚组团D标准分区,龙凤桥片区新槽房片区,用地面积约270亩。

500000

19

科技

重庆数字农业研究院

新建

社会单位

项目计划与电子科技大学以及西南大学合作

10000

20

科技

喜马拉雅新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新建

社会单位

项目拟选址于亿达创智广场

10000

二、民生项目


844446

21

义务教育

北碚区天生向阳小学

续建

新城公司

项目位于北碚组团C3-6地块,占地面积约40亩,计划开设36个班,建筑面积约2.2万㎡

22206

22

学前教育

北碚区作孚幼儿园

续建

新城公司

项目位于北碚组团B36-2-2地块,占地面积约10.7亩,规划18个班,建筑面积约1.3万㎡

9265

23

学前教育

北碚将军路幼儿园

续建

新城公司

项目位于北碚组团A87-1地块,占地面积约6.45亩,规划12个班,建筑面积约0.5万㎡

4369

24

学前教育

朝阳幼儿园迁建二装

续建

新城公司

占地面积约7.5亩,总建筑面积约0.7万㎡

1600

25

义务教育

122中学校教学楼及辅助用房改扩建

续建

新城公司

占地面积约29亩,总建筑面积约1.5万㎡

8200

26

义务教育

北碚区勉仁小学

续建

新城公司

项目位于北碚组团B13地块,项目占地面积约19.45亩,规划18班

11336

27

义务教育

北碚区时行小学

新建

新城公司

项目位于北碚组团A26地块,占地面积约33.59亩,规划24个班,建筑面积约2万㎡

15000

28

义务教育

中山路小学改扩建

新建

新城公司

占地面积约9.5亩,总建筑面积约0.98万㎡

6800


义务教育

北碚区作孚小学

新建

新城公司

占地面积约60亩,规划48个班

18000

29

义务教育

I21地块小学

储备

新城公司

占地面积约57.6亩,总建筑面积约3.5万㎡

25000

30

义务教育

I29-01地块中学

储备

新城公司

占地面积约160亩,建筑面积12万㎡

60000

31

义务教育

H01-4新建初中

储备

新城公司

占地面积约65亩,总建筑面积约3万㎡

25000

31

义务教育

J04-11地块小学

储备

新城公司

占地面积约30亩,规划24个班

10000

32

义务教育

J04-12地块小学

储备

新城公司

占地面积约52亩,规划24个班

17000

33

妇幼机构

重庆市北碚区妇幼保健院建设项目

续建

新城公司

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7.5亩,总建筑面积约1.58万㎡,共设床位120张

13530

34

疾控机构

北碚区养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

新建

新城公司

占地面积20.8亩,总建筑面积1.8万方

21352

35

专科医院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康复楼

新建

新城公司

占比面积3亩,总建筑面积2万方。

10000

36

专科医院

I22-01地块医院

储备

新城公司

占地面积约96亩

60000

37

专科医院

J05-1地块医院

储备

新城公司

占地面积约42亩

30000

38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新建

新城公司

占比面积约5亩,总建筑面积0.5万方

4980

39

体育

北碚缙云体育中心修缮

新建

新城公司

涉及北碚体育场、体育馆及广场修缮工作

3700

40

安置房

I38-01地块农转非安置房

新建

新城公司

占地面积约92.71亩,建筑面积约18.5万㎡,可安置户数约1589户

85253

41

安置房

I44-01地块农转非安置房(I44地块安置房二期)

新建

新城公司

占地面积约42.86亩,建筑面积约8万㎡,可安置户数约744户

39728

42

安置房

H23-1/04地块农转非安置房

新建

新城公司

占地面积约20.71亩,建筑面积约5万㎡,可安置户数约442户

25679

43

民政设施

I23-01地块养老院

储备

新城公司

占地面积约55亩

25000

44

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

储备

新城公司

拟在歇马街道修建一农贸市场,占地约88亩,建筑面积约8万㎡

60000

45

公共应急能力建设

北碚歇马特勤消防站及支队训练基地营房

续建

新城公司

项目位于北碚组团A、J标准分区A69-4、A70-1/06和J-01地块,占地面积约33654.5㎡(约50.48亩),总建设体量约1.5万㎡

17000

46

公园景观

I标准分区公园(暂定名)

储备

新城公司

占地面积约500亩,建设内容包括人行步道、应急通道、节点广场、配套用房、边坡挡墙、绿化景观、夜景灯饰等

60000

47

公园景观

北碚滨江休闲带郭家沱片区景观工程

续建

新城公司

涉及景观面积约450亩,建设内容包括配套用房、步道、绿化景观、边坡挡墙、夜景灯饰等

51000

48

公园景观

周家岩、白洁滩绿化景观工程(暂定名)

储备

新城公司

占地面积约550亩,建设内容包括人行步道、节点广场、亲水平台、配套用房、边坡挡墙、绿化景观、夜景灯饰等

50000

49

停车场

解放路停车楼

续建

新城公司

占地面积约4.7亩,停位约450个

26417

50

停车场

安礼路停车楼

续建

新城公司

占地面积约7.3亩,停位约350个

11031

51

停车场

北碚组团城市停车场(暂定名)

储备

新城公司

包括妇幼保健院旁停车场、新石坑停车场、状元小学旁停车场、五农街停车场、滨江二期配套停车场、D21、D18、I03-04、I07-04、I22-03、I37-02等地块停车场

13000

52

人行天桥

人行天桥、地通道

新建

新城控股

涉及吾悦广场旁人行天桥、文星湾隧道旁人行天桥以及城市功能需要配套的人行天桥及地通道

3000

三、城市更新


800000

54

城市有机更新

卢作孚纪念馆集群城市更新

续建

新城公司

项目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建设内容包括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北碚公园、老城城市更新等内容

200000

55

城市有机更新

东阳滨江片区综合整治

储备

新城公司

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步道建设、驳岸处理等内容

200000

56

城市有机更新

金龙湖片区城市更新

储备

新城公司

项目涉及面积约1平方公里,建设内容包括闲置厂房更新改造、用地调整、文化创意、品质提升等内容

300000

57

城市有机更新

北碚组团城市更新片区改造

储备

新城公司

涉及北碚组团范围内老旧小区改造、零星厂房改造、城市品质提升等内容

100000

四、要素保障


42000

58

管网改造

北碚组团缺失管网改造

新建

新城公司

涉及北碚组团破损雨污管网修复、缺失管网改造

10000

59

电力

北碚110kV梅团南北、梅缙东西

续建

新城公司

北碚110kV梅团南北、梅缙东西总长约5337米,采用24孔电力排管

15000

60

管网下地

北碚组团I分区电力管网改造

储备

新城公司

涉及北碚组团I分区110KV电力管网下地

10000

61

清水绿岸

北碚区梁滩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二期)

续建

新城公司

芸香大道道路景观长约3500米,人行步道宽3米,宽2米绿化带。

3500

62

清水绿岸

马鞍溪流域系统治理工程

续建

新城公司

建设内容包括节点打造、生态修复等

3500

五、基础设施配套


584946

63

城市道路

北碚组团I标准分区路网工程-横二路道路工程

新建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1000m,宽22m

12108

64

城市道路

北碚组团I标准分区路网工程-横三路道路工程

储备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1450m,宽36m

24000

65

城市道路

北碚组团Ⅰ标准分区路网工程-横四路道路工程

储备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1378m,宽26m

20000

66

城市道路

纵二路二期(K-1+917.402~K1+660段)道路工程

续建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1460m,宽26m

14739

67

城市道路

北碚组团I标准分区路网工程-纵三路二期

续建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2000m,宽16m

21510

68

城市道路

北碚组团Ⅰ标准分区路网工程-纵四路道路工程

储备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2.9km,宽40m

54000

69

城市道路

北碚组团Ⅰ标准分区路网工程-横一路连接纵四路道路工程

储备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852m,宽26m

11000

70

城市道路

北碚组团I标准分区邓家湾一支路道路工程

新建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720m,宽16m

7000

71

城市道路

北碚组团I标准分区高石坎一支路延伸段道路工程

新建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630m,宽16m

5637

72

城市道路

北碚组团A标准分区-纵四路连接龙凤大道

储备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1200m,宽44m,其中,桥梁长340m,宽40m

27000

73

城市道路

北碚区冯时行路连接一纵线道路工程

新建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469m,宽33m

10000

74

城市道路

龙凤溪车辆基地1、2号路

续建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808m,宽16m

2868

75

城市道路

艾家湾1号路、2号路道路工程

新建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1500m,宽16m

6663

76

城市道路

北碚冯时行路龙凤溪站连接道(暂定名)

储备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300m,宽16m

2000

77

城市道路

北碚区新槽坊一号路

储备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640m,宽16m

4000

78

城市道路

北碚新槽坊二号路

储备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510m,宽26m

4500

79

城市道路

北碚新槽坊三号路

储备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480m,宽26m

4000

80

城市道路

北碚缙云大道连接碚青路道路工程

储备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1200m,宽26m

30000

81

城市道路

周家岩一号支路延伸段、长坝嘴一号路

续建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1150m,宽16-18m

25383

82

城市道路

周家岩片区二号支路

新建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620m,宽12m

4000

83

城市道路

北碚区白洁滩一号路

新建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678m,宽16m

7100

84

城市道路

北碚区白洁滩二号路

续建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1014m,宽16m

13497

85

城市道路

北碚区白洁滩三号路

新建

储备

道路长约480m,宽26m

3978

86

城市道路

龙凤溪滨水配套道路(暂定名)

储备

储备

道路长约1500m,宽26m

15000

87

城市道路

城北4号路

储备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680m,宽16m

6800

88

城市道路

城北5号路

储备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370m,宽16m

4800

89

城市道路

滨江路协合段二期

续建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1250m,宽16-22m

7000

90

城市道路

郭家沱滨江路

续建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1480m,宽22m,其中,桥梁长约190m,宽22m

24000

91

城市道路

北碚区西师附中连接滨江路道路工程

续建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470m,宽16m

3000

92

城市道路

G标准分区一支路

储备

新城公司

道路长500米,宽16m

3000

93

城市道路

G标准分区二支路

储备

新城公司

道路长1000米,宽16m

5000

94

城市道路

北碚新星路连接天生路

新建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350m,宽22m

4013

95

城市道路

B13地块小学旁道路(暂定名)

新建

新城公司

道路总长约588.8m,(其中,新建道路长约310米,改造道路长约278米,)宽16m

4500

96

城市道路

文远路延伸段

续建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260m,宽16m

1450

97

城市道路

J分区一号路

储备

新城公司

道路长1870米,宽26m

12000

98

城市道路

J分区二号路

储备

新城公司

道路长870米,宽16m

3500 

99

城市道路

J分区三号路

储备

新城公司

道路长1450米,宽22m

11000 

100

城市道路

J分区四号路

储备

新城公司

道路长1050米,宽16m

4200

101

城市道路

J分区五号路

储备

新城公司

道路710米,宽16m

3500

102

城市道路

J分区六号路

储备

新城公司

道路长770米,宽40m

7200

103

城市道路

J分区七号路

储备

新城公司

道路长500米,宽16m

2000

104

城市道路

渝西高铁南站配套一号路

储备

新城公司

道路长1650米,宽26m

21000

105

城市道路

渝西高铁南站配套二号路

储备

新城公司

道路长2896米,宽26m

40000

106

城市道路

渝西高铁南站配套三号路

储备

新城公司

道路长4234米,宽26m

42000

107

城市道路

西南大学隧道工程

储备

新城公司

道路长约1235m,宽22m。其中,隧道长670m(西南大学内590m),宽23m,桥梁长340m,宽22m

45000

名词解释

一区两群:2020年4月,重庆市委《关于立足“四个优势”发挥“三个作用”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渝委发〔2020〕8号)提出,提升重庆主城都市区、做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发展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其中:主城都市区包括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中心城区是指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渝北、巴南9区,主城新区是指涪陵、长寿、江津、合种、永川、南川、綦江—万盛、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12区。同时,按照区位条件和城市功能等,将江津、璧山、长寿、南川划为同城化先行区,涪陵、永川、合川、綦江—万盛划为支点城市,大足、铜梁、潼南、荣昌划为桥头堡城市。

中心城区“五城”建设: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渝府发〔2021〕6号)提出,要增强中心城区高端要素集聚集成能力,高水平打造长嘉汇、广阳岛、科学城、枢纽港、智慧园、艺术湾,引领带动中部历史母城、东部生态之城、西部科学之城、南部人文之城、北部智慧之城发展,构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科技型企业:指依法在重庆市行政区域内设立、登记、注册一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符合国家政策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业务,资产状况和知识产权清晰,会计核算健全,研究开发与试验发展(简称“R&D”)经费支出归集规范且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指符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的居民企业),并且通过科技部备案认定的科技型企业。

高成长性企业:指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研发能力,具备颠覆传统行业或开拓新产业潜能,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的科技型企业。

智慧医院:将互联网技术、智能技术,包括现在人工智能的一些技术都用在医疗服务的领域,主要包括: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面向医院的“智慧管理”。

智慧校园:指示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智慧校园=1个数据中心+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八类智慧校园应用系统+智慧性资源。八类智慧校园应用系统分别是:学生成长类智慧应用系统、教师专业发展类智慧应用系统、科学研究类智慧应用系统、教育管理类智慧应用系统、安全监控类智慧应用系统、后勤服务类智慧应用系统、社会服务类智慧应用系统、综合评价类智慧应用系统。

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的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长远的来讲,城市能够从过往的灾害事故中学习,提升对灾害的适应能力。

老幼友好型城市:包含老年友好型城市和儿童友好型城市。2009年起,全国老龄办在全国开展“老年宜居社区”和“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儿童友好型城市是指城市规划首先应关注儿童的需求,以儿童为重点,通过创建繁荣和公平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让儿童生活在健康、安全、包容、绿色和繁荣的社区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