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工作报告 / 执行情况

2022年区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日期:2023-03-06
工作分类 工作任务 序号 具体内容 2022年完成情况 备注
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指标任务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区金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600亿元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2亿元,同比下降0.9%;规上工业增加值300亿元左右;固定资产投资467.5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14亿元;区金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35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178元。
(一)狠抓总量提升,聚力推动经济健康增长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2 坚持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促进投资稳步增长。 一是出台《成立北碚区重大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全区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等文件,从健全领导体系、强化责任体系、完善工作体系、优化督查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全区重大项目推进机制。二是定期召开重大项目工作推进会,按照开工、在建、前期“三张清单”打表,对全区重大项目分级分类全面调度。三是不定期赴项目现场开展项目督查,实行“红黄牌”通报预警,对发现的问题实时跟踪、督促整改销号。四是积极组织开展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暨开(竣)工活动,集中签约项目14项、签约金额203亿元,集中开工项目30项、计划总投资236亿元,集中竣工项目24项、总投资65亿元,提振全区上下克服疫情影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3 实施一批事关全局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快速路一纵线(北碚段),加快建设渝合铁路、成渝中线高铁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渝西高铁、轨道交通15号线二期等项目。 铁路建设方面,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北碚段)项目,2022年计划投资0.5亿元,完成投资0.5亿元,已顺利建成通车;渝西高铁、成渝中线高铁已完成征拆包干协议签订,施工单位已进场,正在陆续开展征拆工作;市郊铁路磨心坡至合川线项目一期,2022年计划投资0.4亿元,完成投资0.235亿元。高速公路建设方面,渝武高速扩能(北碚至合川段)项目,2022年计划投资11亿元,完成投资11亿元,已将澄江支线和澄江大桥纳入项目中一并实施,目前正在建设中;渝遂高速扩能(北碚段)项目,2022计划总投资2.1亿元,完成投资2.1亿元;快速路一纵线龙凤溪立交(渝武高速拼宽段)项目,2022年计划投资0.1亿元,完成投资0.12亿元;璧山七塘至合川草街高速公路项目,已完成专家现场踏勘,正在开展行业审查;合川至北碚至渝北至长寿高速公路项目,已纳入市“十四五”规划专栏和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研究项目以及《重庆市高速路网规划(2022—2035)》修编。城市道路建设方面,快速路一纵线北碚段项目,已于2023年1月1日零时正式通车。渝武高速拓宽改造项目(金开大道至快速路一横线段)中,马鞍石复线桥已完成P6、P7主桥墩桩基、承台施工和P5、P8主桥墩桩基施工;翡翠立交正在进行匝道桥下部结构及土石方施工,蔡家立交正在进行路基及挡墙施工。
4 稳定工业投资,推动中铁建西南绿色智能建筑产业基地等14个项目建设,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 178个项目全年实现投资177.70亿元,同比下降3.9%。14个项目建设情况:(1)京东方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完成设备购置及安装,已上规入统;(2)大地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拓建项目一期,已完成一期二批次景观工程施工及综合验收,部分交付使用;(3)翰博项目二期,已完成机电及装修施工,完成总工程量的90%;(4)宇隆项目二期,主体已封顶,正在进行机电设备安装,完成总工程量的90%;(5)博腾智能化制剂外包服务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已完成一期设备安装,完成总工程量的80%,部分建成投用;(6)两江联创项目三期,已完成主体施工,正在进行外墙及内部装修施工;(7)两江半导体产业园项目,已完成一二期市政工程施工,完成绿化工程施工的50%,完成一二期竣工备案;(8)中铁建西南绿色智能建筑产业基地项目,已投产;(9)工业互联网生态园项目二期,正在进行方案修改、评审;(10)中国电子西部创新基地项目,基础施工已全面完工,目前部分楼栋正在主体施工;(11)江苏中瑞西南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已建成;(12)川仪智能调节阀数字化工厂项目,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完成总工程量50%;(13)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高新产业园综合开发项目一期,正在施工;(14)神驰标准化厂房项目,已建成。
(一)狠抓总量提升,聚力推动经济健康增长 全力推动消费升级。 5 推进吾悦广场、中南大有境、蔡家龙湖天街等商业综合体建设,推动嘉陵风情步行街等商圈改造升级,提质发展三溪口豆腐鱼美食街。 吾悦广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预计2023年4月开业;中南大有境完成主体建设,招商率达70%,落实影院等业态,引进俏巴渝等北碚首店;加快推进嘉陵风情步行街景观优化和业态调整工作,处置雄风百货拍卖及雄风新天地业态问题,完善缙云商圈外摆方案,更新酒吧、清吧等娱乐业态;加强三溪口美食街沿线品质提升,融入不夜生活节等重大活动宣传营销。
6 优化调整滨江夜间经济带业态,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夜间消费中心。 斩获2022不夜重庆生活节“优秀组织奖”和“十大优秀夜间特色活动”两大奖项;滨江夜间经济带成功创建夜间经济市级示范区项目;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北宾文创街区盛大开街、人气旺盛,整体运行状况良好;码头没有轮渡项目完成部分业态调整,完成休闲娱乐亲子业态提档升级;正码头街区按照“一街一品”定位,陆续引入煲口福、酷豆音乐公司等鼓励性业态,消费场景逐步丰富多元。
7 丰富旅游产品、休闲项目,增加有效供给、优质供给,让北碚成为“短途经济”“周边经济”“周末经济”首选目的地。 一是我区入选中国夜游名城典型案例,金刀峡运动休闲小镇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滨江休闲区入选市级首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二是研究制定《北碚区促进商文旅体融合消费实施方案》,打造促进消费业态场景;三是开展“爱尚北碚·碚加美好”消费券发放活动、2022不夜北碚生活节,促进商文旅体企业融合发展;四是举办第七届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第二届中国温泉产业博览会暨世界温泉之都养生文化节等活动,心景温泉、金刚碑温泉入选重庆“温泉十二金钗”;五是既白民宿荣获国家甲级旅游民宿,助推乡村旅游消费发展。
高效精准招商选资。 8 构建“招、建、管、服”一体化新模式,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着力提高开工投产率和资金到位率。创新“双招双引”机制,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大力引进“链主”和“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完成招商引资签约资金1000亿元,签约10亿元及以上重大项目15个,引进中外500强企业3家。 全年召开区招商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会议10次,审议招商引资事项36个,签约项目106个,签约金额1135.78亿元,签约10亿元及以上重大项目16个,引进中外500强企业3家,在谈重点项目68个。
(二)狠抓科技创新,聚力建设区域科创中心 做优一流创新平台。 9 高标准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围绕长江上游种质创制、未来农业、智能制造与大数据等前沿科学,布局建设一批研究院(所)、工程技术中心和联合实验室。 一是加快推进EOD项目落地。环缙云山生态建设及生态产业化EOD项目成功申报纳入国家试点。二是继续推进PPP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固定投资约21.5亿元(首发区);20万平方米产业楼宇已完成综合验收,8家招商企业已陆续入驻装修;5万平方米孵化楼主体结构已完成,外墙施工完成95%;18万平方米厂房已完成建筑方案设计,即将上会审查。三是西南大学科学中心微生物创制等5个示范项目即将进驻。
10 推动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走深做实,培育推广优质孵化平台。 一是出台《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扶持政策(试行)》。二是举办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科技创新周暨成果发布会,评选科技创新之星9个、科技服务之星2个。三是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利通过国家大学科技园复审评估、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复审,获评川渝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航天科创成功申报市级众创空间。
11 持续深化绵碚协同创新,促进科技资源共享流通。 科学城北碚公司被授予“绵碚科技协同创新示范基地”。与绵阳联合开展“创新金三角·智汇科技城”系列活动,面向全国同步发布科技成果100项,技术需求30项。“国家两用技术交易中心重庆分中心”“四川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重庆分中心”发挥桥梁中介作用,促成两地高校、院所和企业技术合作7项,带动研发投入1000余万元。
12 发挥新型研发机构创新作用,引育一批研发力量强、人才集聚程度高、发展前景好的高端研发机构。 集聚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全面推进新型研发机构规模和质量提升,建立市、区两级联动、梯度培育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机制,推荐重庆乾泰生物、重庆迅检科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院申报区县级新型研发机构。
(二)狠抓科技创新,聚力建设区域科创中心 培育一流创新主体。 13 支持西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支持区内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优势学科。联动在碚高校、科研院所和领军企业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一是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与在碚院校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二是积极推进与重庆材料研究院签订院地合作协议,共建传感器检验检测和中试平台。三是与西南大学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共建西南大学科学中心,共同完善建设方案。四是深化与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联动,探索共建科创天使基金和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促进产业或行业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培育。
14 深入开展科技企业成长工程和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倍增计划,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0家,市级科技型企业突破2600家,新增市级科技创新平台2个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全市第一。 构建“初创型-科技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模式,全年全区新增市级科技型企业588家、增长26%,全区市级科技型企业达到2854家,排名全市第四;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0家,较2021年增长31%;新增市级科技创新平台40个,全区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354个;2021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5.09%,连续六年保持全市第一。
15 实施“缙云英才”计划,开展“碚有引力”高校引才活动,引进培育一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不断完善“塔尖”、夯实“塔基”。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开展“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助科技工作者作贡献”行动,办好“智汇北碚”等特色双创品牌活动。 一是设立北碚区博士后管理办公室,集中走访辖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博士后19人,总招收人数在全市排名考前。二是组织109家次企业,到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7所高校开展“碚有引力”高校引才活动,意向成交1109人次。三是出台《北碚区促进青年人才在碚创新创业十条措施兑现规程》,并接受申报。四是建好用好北碚区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将人才服务项目升级到68项。
16 落实财政金融惠企政策,完善科技评价机制,用好用活各类创业投资基金,推进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扩面放量。 新增87家科技型企业获得贷款1.5亿元,引导商业贷款1亿元,累计帮助357家科技型企业获得知识价值信用贷款5.6亿元,引导商业贷款5.5亿元。
(三)狠抓共建互融,聚力深化区域协同联动 深度融入双城经济圈建设。 17 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协同绵阳推进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成渝枢纽节点、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项目建设,加快与广安共建民营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联动巴中打造特色产业园区、文旅走廊共同体,与四川地区达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 一是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事项北碚区2022年工作任务表》,明确52项具体工作任务;协同实施43项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措施,311项“川渝通办”全面落实,实现两地社保卡互办、继续教育互认、检查检验结果同级医疗机构互认和远程异地评标。二是深化与巴中合作,印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 年)》,锁定交通互联、产业协同、科教创新等9大领域,24项工作内容,明确33项具体合作事项。三是深化与绵阳合作,联合制定《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2年度重点工作》,形成8项17条年度重点任务,累计签订区域合作协议71个。四是推进巴蜀文旅走廊建设,北碚、绵阳、巴中、类乌齐四城共建“碚齐绵巴”四城非遗联盟。
推动落实“一区两群”协调发展。 18 发挥“两城并进”“三区共融”优势,协同做靓科学城、智慧园、枢纽港城市名片,加快融入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渝府办发〔2021〕113号),结合我区实际,梳理了我区加快融入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的工作措施。科学大道北碚段建成通车,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北碚段)已顺利建成通车,市郊铁路磨心坡至合川线一期基本完工,轨道交通15号线二期北碚段有序推进,璧山七塘至北碚澄江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19 加强对口协同发展,围绕文化旅游、教育、卫生、人力资源等多领域合作,拓展创新协作新方式、新机制、新路径,促进产业协同、城乡互动、科技协作和市场互通。 一是与巫山县人民政府签订2022年度对口协同发展工作协议,涉及资助贫困学生、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及人才招聘等6个项目。二是产业协作引进项目,帮助销售、采购巫山农产品1140万元。三是互派医务人员9名,帮助巫山县培训医务人员211名,提供就业岗位4885个。四是“北碚区科协与巫山县竹贤乡结对合作”入选重庆市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十大案例。
扎实推进产城融合。 20 深入实施“园城带动”,优化园城功能定位,辐射带动区域发展。水土、歇马、蔡家等三个片区,要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智能传感器、工业互联网等优势产业。 (1)科学城北碚园区,新签约项目22个,签约金额123.2亿元,累计到位资金3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76亿元(首发区完成21.5亿元)。(2)蔡家智慧新城,招商引资签约277.41亿元,到位资金32.8亿元;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重庆市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区域型)、重庆市科普基地;航天云网获批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布工业双碳大数据平台;工联院两项重庆市地方标准获批立项。(3)水土高新园,签约项目33个,协议投资185.7亿元,协议产值102.6亿元;完成规上工业产值545.8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7.79亿元。(4)缙云人文科技城,招商引资签约落地项目6个,签约金额58.8亿元,到位资金16.28亿。(5)温泉谷两山生态文旅产业园,招商引资签约33.05亿元,到位资金8.19亿元。(6)江东生态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招商引资签约35亿元。


21 城市中心城区,要围绕卢作孚企业家精神建设城市精神交流展示区。 完成卢作孚人文历史背景详细梳理,形成北碚境内卢作孚历史文化资源总体策划;完成卢作孚片区更新规划设计方案编制;正在加快推进作孚公园(滨江二期)环境建设工作。
22 嘉陵江以东片区,要加快推动文旅项目落地,打造郊野观光体验“大观园”。 重庆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由市商务委牵头研究,拟带队赴澳大利亚黄金海岸考察华纳兄弟电影世界项目;中国·重庆(静观)花木产业谷项目,已与中交一公局、昆明斗南国际花卉公司签订项目招商引资协议,完成200亩土地收储工作,正开展200亩商业用地规划调整事宜;华铄·北碚农科谷项目(原北碚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已完成投资协议签订,正在开展土地出让相关工作;吉跃屠宰智能加工项目,已签订合作协议,正开展项目征地及土地出让工作;油坊河、神龙沟河道整治工程,已完工验收;金刀峡采煤沉陷区供水工程一期,已完工验收,二期已完成两处山坪塘土石方开挖、坝体部分主体施工;金刀峡镇胜天湖村鱼菜共生智慧高效科技种养殖项目,已完成一期建设,并于12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
(四)狠抓实体经济,聚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现代制造业创新升级。 23 巩固提升支柱产业,以“链长制”为抓手,推动电子信息、汽摩、仪器仪表、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家以上。持续壮大新兴产业,深耕智能制造,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150家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市级重点关键产业园(传感器)。强化水电气等生产要素保障,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一是获评2022年市级“专精特新”企业96家,认定数量位列全市第四,全区累计评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62家(含水土园区),占全市的6.85%。二是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累计达18家),指导川仪调节阀、顺多利等2家企业申报成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推动156家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三是歇马曲轴“智能在线检测”场景成功上榜国家工信部2022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全市仅10家企业)。
推动数字经济扩容提速。 24 培育引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龙头企业,建设高水平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20个,推动区内1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 全年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认定41个,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107家。
25 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推动“5G+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加速落地,加快建设智慧城市。 建成千兆小区200个,新建5G基站417个(总体规模达2785个),实现城区、主要商圈、重点园区、重要交通干线5G网络连片覆盖,保障重点产业5G网络应用需求。
26 依托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引进培育数字经济人才,办好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职业技能大赛。 按照《“巴渝工匠”杯2022年系列职业技能竞赛计划的通知》要求,积极承办重庆市数字技术技能大赛。本次大赛突出大数据智能化引领,以“技能服务发展·数字赋能未来”为主题,聚焦工业机器人运维、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等14个赛项,充分发挥了职业技能竞赛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依托重庆市实训中心开展数字技能人才培训200人次。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 27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发展信息技术、工业设计、科技服务等业态。 开展“送服务、送政策”活动,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帮助企业吃透政策、运用好政策,让政策落到实处、见到成效。帮助29个项目争取市级重点专项资金3294万元。组织和引导辖区内企业组建并申报市级研发平台,新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申报技术创新指导性目录13项,支持42家企业申报市级研发准备金专项资金政策,动员5家企业新申请重庆市工业设计中心。
28 鼓励发展产业链金融、科技金融、贸易金融、绿色金融,引进培育金融服务机构3家以上。 截至2022年12月底,引入金融服务机构5家,其中银行1家、证券公司1家、中介服务机构3家。
(四)狠抓实体经济,聚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 29 完善交通物流体系,加快东阳陆港型物流枢纽平台建设,启动龙凤桥等3个物流节点建设。 加快推进东阳陆港型物流园建设,积极对接市商务委、市口岸物流办,争取在城乡智能高效配送、冷链物流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持续推动龙凤桥物流集散中心项目招商,对接美团等企业。签订中国·重庆(静观)花木产业谷(静观农贸物流中心)项目协议,开展前期建设手续办理。推进蔡家普洛斯、维碚物流园二次招商,累计入驻企业26家。
30 创新发展商务服务,培育电子商务平台和龙头企业,打造农特产品电商直播基地,推动建立综合性电商服务平台。 “北碚信息网”平台已投入运营;组织柳荫镇、西大魔芋申报全市农村电商发展项目和线上线下创新融合发展项目,申请补助资金80万元;组织区内镇村参加2022重庆6·18电商节“热土梦想”活动,协助三圣镇天宫村、澄江镇民权村、天府镇成功入围帮扶计划。
(五)狠抓城市提升,聚力打造近悦远来美好城市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31 完成新房子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开工月亮田片区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加快推进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主校区等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畅通城市“微循环”,开工建设次支路网50公里,建成缙云山、北塘峡江步道。 一是新房子片区改造项目已完工并验收,完成投资额约13000万元,正在办理结算审计;月亮田片区等4个项目,于2022年7月开工,已完成总工程量的33%,完成投资额约4386万元。二是完成新房子社区全部及碚青路、碚峡路、碚峡西路部分架空线下地工作,完成通信及电力下地14.1公里;完成静宁路、粮食路5.6公里架空线规整。三是建成并开园新北温泉公园,完工五指山疗养院城市更新项目;卢作孚纪念馆片区、东阳滨江片区、北碚民兵训练基地城市更新项目,已完成策划方案初步设计;北碚影视文旅产业园、澄江老街历史文化街区、同兴老街城市更新项目,正在开展策划方案编制。四是开工建设次支路网51公里,建成29公里;建成缙云山、北塘峡江步道53公里。
32 开展城市园林绿化补缺提质、街头绿地提质专项行动,实施坡坎崖治理,新(改)建城市公园3个,新增绿地50万平方米。 城市园林绿化补缺提质方面,完成白洁滩二号路、缙云幼儿园将军路分园、水土兴仁公园等10个项目绿化补缺。街头绿地提质方面,完成云汉大道绿化品质提升、云汉大道北斗-雪伦段景观升级等5个市级项目,通过管护和建设提质10.35万平方米;完成水土园区城市品质提升建设项目,面积4万平米。城市公园建设方面,完成北温泉公园、蔡家组团R标准分区蜂窝城市首发区R06-3/04、R06-2/03公园以及北碚公园等3个城市公园的新(改)建工作。2022年,全区新增绿地面积225.54万平方米。
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33 持续深化“大城三管”,推进城市管理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打造“马路办公”升级版。建设“门前三包”“五长制”示范道路2条,完成背街小巷整治项目10个,打造一批“精品街巷”。 智慧城管建设方面,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和四大行业应用板块框架已基本搭建完成,正在试运行。马路办公方面,解决各类群众关心的城市管理问题15121件,其中热难点问题和典型案例195件,上报典型案例25条。市容环境专项治理方面,建成“门前三包”“五长制”示范道路3条,巩固提升“两线、三边、四点”整治成效,完成背街小巷整治项目10个。
(五)狠抓城市提升,聚力打造近悦远来美好城市 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34 实施“道路平整”专项行动16.7公里,完善提升人行道60公里,新(改)建公厕10座,新增公共停车位1600个,建成劳动者港湾10个。 “道路平整”专项行动完成道路整治22.2公里,完善提升人行道106公里;完成新建公厕4座、改建公厕6座,新增劳动者港湾10座;开展路内停车专项整治,新增公共停车位2711个。
35 推进违法建筑专项整治。 完成山语城山栖、华润琨瑜府2个市级挂牌督办小区216户涉违别墅整治;完成全区1.32万平方米存在安全隐患的违建的整治工作;完成全区11.02万平方米存量违建的整治工作。
36 推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 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处置链条,全面更新生活垃圾“收运处置链”,创建有害垃圾“闭环管理链”,完善资源“回收利用链”,健全前段、中断、后端处置环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0.78%。
拓展城市人文魅力。 37 深入挖掘城市人文历史,加快建设“百馆碚城”。 完成重庆老舍旧居保护修缮初步验收,逊敏书院保护修缮完成总进度的90%,柏林楼保护修缮完成预验收,孙越崎办公室旧址保护修缮完成施工;数帆楼、磬室、竹楼、农庄保护修缮项目,已完成设计方案编制,待市文物局进行方案评审;国立复旦大学重庆旧址陈列展览提档升级项目,于2月3日在交易中心开标确定展陈施工单位;完成《北碚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第四版、《北碚历史文化综述》第三版;编制完成龙王村历史文化策划方案,完成柳荫镇田野调查工作;完成澄江老街部分房屋、勉仁文学院旧址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工作。
38 依托“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旧址群”,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乡建文化名片。 编制形成《嘉陵江“一江两岸”东阳片区更新提升策略建议(讨论稿)》,选址东阳街道建设全国最大的乡村建设博物馆;启动实施乡建旧址保护修缮工程,柏林楼、梁漱溟旧居等乡建遗址保护修缮工程正顺利推进,晏阳初故居、清凉亭等正申请立项;成功完成“乡建四杰聚北碚”展览;乡村建设的现代实践——“一带六片多点”示范片效果初显,22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有序推进。
39 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纵深推进全域旅游,深化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打造“智慧文旅”平台,开发“一小时交通圈”微度假项目,形成“缙云有你”等十条特色周末游品牌线路。 完成智慧文旅项目一期建设,推出“附近的远方—邂逅古村新乡趣”“缙云山看日出攻略”“凉辰美景在碚城—逐梦朝霞 成为光的少年”等主题线路宣传,打造  “缙云有你”等十条精品旅游线路,柳荫镇东升村入选文旅部“乡村四时好风光——春生夏长万物并秀”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我区入选中国夜游名城案例,滨江休闲区入选市级首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六)狠抓乡村振兴,聚力做活现代特色农业 发展高质高效农业。 40 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粮食年产量保持在4.4万吨以上,生猪出栏3万头以上。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6万亩、宜机化改造5000亩,建设万亩优质粮油基地。实施“千品百园”工程,打造万亩蜡梅特色产业带。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建设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农业科技展示平台、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农产品生产方面,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3.81万亩,产量4.38万吨;生猪出栏3.35万头。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25万亩,宜机化改造5150亩。“千品百园”工程方面,引进培育花木品种近1000个,打造花木精品园50个;新增蜡梅种植面积4000亩,全区蜡梅总面积1.8万亩。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方面,完成国家区域性柑橘良种繁育基地等7个基地可施工部分建设施工。农业科技创新方面, 争取市级2022年农业新型研发机构补助项目1个,批复建设2022年度全区智慧农业项目1个。
建设宜居宜业乡村。 41 打造“梅香西山”“粟漫东山”乡村振兴示范带,加快建设重庆市乡村振兴产学研创新示范基地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缙云民宿”集群。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创建美丽宜居乡村3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7个。 西山环线蜡梅种植面积达6000亩,种植康油系列高油酸油菜品种5353.35亩;培育民宿40家,评选并授予既白、郷根乡舍、竹林里等10家民宿为“缙云民宿”;成功申报美丽宜居乡村3个,创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7个,建成美丽庭院150户,新增路灯或庭院灯400盏;完成“四旁”植树任务200亩;整治农房780户,改造特色院落20个。
42 持续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四好农村路”40公里、入户便道80公里,安装农村道路“生命防护栏”30公里,做好金刀峡水库工程前期工作。 “四好农村路”建设计划(第一批)已下达(44.5公里),所有项目均已主体完工;30公里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已全部完工,完成率100%;建设入户便道80公里;金刀峡水库前期工作,已完成可研报告,并报市水利局专家初审。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43 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扩面推动“三变”改革,创新促进“三社”融合发展。积极申报全市农村改革试验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利益链接机制,加强脱贫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宅基地管理方面,完成宅基地审批688件,开展联合抽查18次,盘活闲置宅基地及闲置住宅605宗;印发《关于开展经营性自建房(宅基地类)审批信息核查工作的通知》,完成全区第一轮宅基地类经营性自建房的实地抽查;拟定《北碚区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实施方案》,探索2类8种盘活利用模式,组织开展试点申报,确定静观镇中华村等7个试点村。农民合作社建设方面,实施农民合作社项目11个、家庭农场项目2个、村集体领办型合作社项目2个,支持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项目5个;开展国家、市、区级示范社三级联创,推荐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市级示范合作社3家,成功创建市级示范合作社2家。改革试验区建设方面,成功申报市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围绕“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新路径”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两项任务,推进我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制定《全区村级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清零”实施方案》《重庆市北碚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从统筹推进、分类施策2个方面提出大力发展产业、承接政府涉农项目等9条具体举措,明确收益分配流程,规范收益分配管理,确定中央资金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2个、农村“三变”改革项目3个。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全面“清零”。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方面,投入各级衔接资金5452万元,实施项目53个;建立干部常态化走访排查机制,走访重点对象4.4万余户次;扎实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行动,全覆盖走访农户8.14万余户,新识别监测对象1户1人,未发生返贫和新致贫情况。
(七)狠抓绿色转型,聚力厚植生态文明优势 提升污染防治水平。 44 加快建设“无废城市”,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常态长效推进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在全市率先印发《北碚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无废城市”建设目标体系、任务措施和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全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22项整改任务、174件群众举报投诉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加快推动北碚化工厂原址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不断强化现场环境管理;累计完成134个地块调查评估、8个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5家企业遗留地块治理修复。2022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1天,连续五年突破300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714,居中心城区前列,无重污染天气。嘉陵江北碚段达到Ⅱ类,璧北河达到Ⅲ类,梁滩河优于Ⅴ类达到Ⅳ类,黑水滩河达到Ⅲ类。全区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45 推动实施新一轮“一河一策”,接续开展梁滩河、马鞍溪等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建设北泉污水处理厂,启动长滩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建成城镇污水管网20公里。 截至目前,下达的年度河长制工作任务已全部完成。开工建设北泉污水处理厂。建成雨污水管网41公里。
46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升土壤环境质量。 一是指导镇村及农户开展土壤深翻耕、水分调控、休耕等安全利用措施,面积2.38万亩。二是划定耕地安全利用示范片,对水稻玉米种植区实施钙镁磷肥土壤调理、喷施叶面阻隔剂等措施。三是编制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区-镇-村-组-户五级台账。四是开展校地合作,实施重点区域土壤加密采样分析。
改善生态系统质量。 47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缙云山综合提升“后半篇文章”,加快创建缙云山—北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缙云山综合提升“后半篇文章”,加快创建缙云山—北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现已完成度假区标识标牌安装、综合驿站建设及节点景观提升工程;完善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巡江步道景观工程、缙云山生态环道柏林段及周边生态整治工程、缙云山夜景灯饰工程、金刚碑临时停车场扩建;进一步做好氛围营造,OTA宣传常态化推进,顺利完成迎检;完成规划修编,正在审核。
48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强化资源保护和管控力度,推动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 已完成北碚区2022年10公顷矿山生态修复任务,所涉及项目均已竣工验收,并已录入生态修复系统。
(七)狠抓绿色转型,聚力厚植生态文明优势 改善生态系统质量。 49 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推进林长制,狠抓“四乱”问题整治。完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5400亩。 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方面,积极配合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做好涉自然保护地建设项目审核审批;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收容救护野生动物52只,其中国家二级及以上保护动物26只。推进林长制方面,严格落实市总林长1号令,扎实开展森林资源乱侵占、乱搭建、乱采挖、乱捕食等“四乱”问题专项整治,全年共查处问题14件,处罚金额30余万元;召开2022年区总林长会议2次,督促各级林长常态化开展巡林工作。青山林带建设方面,全面完成2022年“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任务5400亩,其中市级年度任务5200亩,区级自加压力超额完成200亩。
50 严格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 完成渔政执法AI系统建设,实现村、镇街、区级三级联动监管执法全过程闭环管理;完成渔政执法快艇采购招标工作;扩建护渔巡护队伍,增强渔政执法力量。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51 统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调整优化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用地结构,倒逼源头减排、结构减排。落实“三线一单”硬约束,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大力培育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和新型材料。 一是印发《北碚区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0)》;在重点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及重点行业新改扩建项目环评中开展碳排放影响评价。二是编制《北碚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初稿),市发展改革委正在进行第二次方案预审。三是新开工建设装配式建筑项目8个,建筑面积约31.68万平方米;通过招拍挂明确装配式建筑要求土地4宗,计容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
(八)狠抓改革开放,聚力营造一流发展环境 推进更深层次改革。 52 深入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建立绩效管理硬约束机制,落实财政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 一是加大对困难镇街转移支付保障力度。二是推动预算与绩效管理深度融合。试点开展“全过程”重点监控,探索建立绩效运行动态跟踪机制,深化重点绩效评价。三是落实财政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
53 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鼓励支持国有企业开展投融资创新。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持续推进“提三效去三闲”,规范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完善区属国有企业运营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大量级专业化公司,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一是印发《进一步加强区属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优化完善投融资管理补充通知》,进一步加强区属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优化完善投融资管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债务风险。二是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印发《进一步突出主责主业优化国有资源配置调整方案》《北碚区国有企业“三重一大”管理办法(暂行)》。三是进一步根据“五个一批”总体要求,推进存量资产盘活工作。
54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信用惠民便企“信易+”工程,全面推广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模式。 一是对工业、养老服务、物业管理、交通运输、农资、商贸、文旅、卫生健康等8大行业领域的民营企业开展“诚信碚商”评选活动,15家企业获评“诚信碚商”,纳入北碚区守信联合激励范围,切实增强市场主体的守信获得感。二是积极动员市场主体注册“信易贷·渝惠融”平台,增强市场主体信用获得感。
(八)狠抓改革开放,聚力营造一流发展环境 实行更高水平开放。 55 提升开放平台引领作用,推进建设自贸区北碚板块、中新(重庆)国际中小企业产业园,加快发展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仪器仪表)。做大外贸进出口增量,加快构建多元化出口市场,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推动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结算等服务贸易,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00亿元。力争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 一是出台《重庆市北碚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仪器仪表)发展规划(2021-2025)》《北碚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资金使用方案》,顺利通过2022年商务部外贸基地评估评审。二是召开北碚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资金申报会,拨付基地专项资金100余万元。三是印发《北碚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仪器仪表)外贸实务手册》。
营造更优营商环境。 56 深化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加快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和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新发展市场主体1.35万户,新增民营企业5000户。 全年新发展市场主体21459户,完成任务的159.3%;新增民营企业5414户,完成任务108.3%。
57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智慧政务建设和跨层级集成服务,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更多便利。 在北温泉街道开展跨层级集成服务,将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城市管理等相关服务事项前移至镇街窗口,实现一站式、一件事办理;落实出生一件事、婚育一件事、存量房转移预告和抵押预告一件事办理;推进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民政局事项和人员进驻政务服务中心,提供集中服务;完成政务数字地图、渝快办北碚子站点、大数据分析展示系统的开发建设;完成排队叫号系统升级;完成区智能大厅运维与功能完善;完成222个渝快码场景运用对接;针对企业、群众高频办理事项,开展颗粒化梳理,现已梳理35项。
58 深入对接全市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严格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健全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体系,探索建立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减罚事项清单。 一是严格贯彻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完成市对区市场效能评估;完成市对区营商环境考核,我区位于主城都市区考核组第四名;印发《北碚区营商环境政策汇编》《北碚区稳企惠企相关政策》。开展营商环境专题调研工作,召开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专题工作会。推动落实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数据共享应用工作,完成中小微企业水电气补贴相关工作。二是鼓励各行政执法部门加大柔性执法力度,督促我区各行政执法部门加强与本系统市级行政执法部门沟通衔接,落实本行业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减罚清单。目前,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市场监督管理、农业农村管理领域已建立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减罚清单。三是对137家在碚外商投资市场主体开展“三送一访”服务活动,覆盖率全市排名第一;受理办结外商投资企业问题21个,平均办结时长3个工作日;办理43批次外籍人士来渝入境申请。
59 大力弘扬卢作孚企业家精神,办好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 组织开展2020-2021年度民营经济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表彰优秀民营企业41户,优秀民营企业家86名;研究制定《北碚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五年培育计划(2022—2026年)》;拟定《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五年培训计划》;将14个现场教学点、13个后勤保障单位作为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第一批共建单位,并进行了挂牌;新增12门定制化课程,现有15大类别100余门精品课程;举办培训班25期,培训民营经济人士1272人,其中市外6期217人、区外15期623人、区内4期432人。
(九)狠抓民生改善,聚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发展优质均衡教育。 60 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提高公办在园幼儿占比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扎实推动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示范校建设,推进教师“区管校聘”改革。实施“双优”计划,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推进江北中学思源校区等9所中小学校建设,力争建成投用6所。 “双减”工作方面,聚焦作业控量增效,落实作业总量统筹和公示制度,开展作业设计比赛,区内学校荣获市级精品作业设计55个、作业管理先进经验3个,9节课程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区教委获重庆市优秀组织单位。各学校开设篮球、戏曲、蜡染、草编等10余个类别800余个社团,并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全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大力整顿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完成对600余所教育培训类市场主体的摸排,共开出整改通知书50余份,约谈和督促整改机构70余所次。建立北碚区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服务平台,引入银行第三方资金监管,推进校外培训机构全流程监管。职业教育方面,出台《职业教育服务北碚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新增校企合作企业30余家,与企业共建教师实践流动站2个,成立校企共建共管市级产业学院3个。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新增学校建制7所,建成投用中学2所、小学4所、幼儿园3所,新增192个班、8580个学位;L67新建小学正在进行第五层施工、B61新建小学主体已封顶、E23新建小学正在进行招投标。
推进健康北碚建设。 61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推进城市医联体和紧密型医共体“三通”建设。实施医院综合能力提升行动,推进市十三院蔡家院区建设,启动区疾控中心迁建工程,力争市九院两江分院主体完工,确保区妇幼保健院建成投用。推动疾控体系改革,加快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加强定点医院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深化中医药强区建设,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进健康中国北碚行动,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医药卫生改革方面,全面落实医改重点任务,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已成功组建5个区域医共体,各医共体已完成组织架构、领导设置、人员配置;医联体内建立远程影像、心电、检验中心;全面落实医改重点任务,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获批国家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医院;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完成北碚区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自评工作;完成公立医院年终督导考核。健康发展方面,大力开展“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圆满完成2021年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辖区人群早死率降至11.95%,人均期望寿命升至79.2岁。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市十三院蔡家院区建设项目已完成方案设计,正在进行初步设计;区疾控中心迁建工程已于2022年12月24日开工;区妇幼保健院建设项目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附属设施施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医院项目正在进行方案设计。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2 有效保障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以上。 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全面落实保就业任务,认真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招聘会177场次,促进各类群体稳岗就业。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9万人,完成区级目标任务2万人的145%。
63 建立养老服务清单制度,持续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推动“社保扩面提质”,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持续开展重点群体精准关爱服务行动。争创首批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示范区。 成功创建首批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完成镇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新增低收入450户602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分别为51.40万人、28.55万人、18.69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基金征收分别为27.53亿元、1.11亿元、0.96亿元,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十)狠抓风险防范,聚力保持社会安全稳定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64 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科学精准落实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防控措施。完善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落实快速反应、数据分析、协查管控、人文关怀等措施,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坚决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监测预警方面,严格按照最新版疫情常态化防控监测方案要求,做好商超、进口货品、农贸市场和快递从业人员、医疗机构人员、隔离场所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重点环境及物品的监测工作。今年以来共检测各类重点人员800余万人次、环境及物品样本11余万件次。疫苗接种方面,截止12月31日,全区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25.64万剂次,其中第一针接种81.51万剂次,第二针80.45万剂次,第三针63.39万剂次,第四剂0.29万剂次。工作保障方面,组织专班定期对物资筹备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加强核酸检测系统信息化维护。
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65 深入防范化解政治、社会、公共卫生等领域重大风险,主动防范化解金融、教育、房地产等领域风险挑战和矛盾纠纷。 安全稳定方面,构建“3+6+N”工作体系。打击违法犯罪方面,破获全市首起涉嘉陵江跨川渝两地特大非法倾倒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案,侦破一起侵犯数控系统软件著作权案获公安部七局贺电表扬。疫情防控方面,深入贯彻落实疫情防控“二十条”和“新十条”,严格落实高风险区服务管理“八条措施”,建立健全涉疫安全稳定专班。
66 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执法,压紧压实部门、属地、企业责任,深入推进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推动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聚焦‘六个强化’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坚持执法‘清零’和执法强度提升,做好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全区安全工作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67 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抓实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创建,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深化“五社联动”,优化矛盾纠纷化解一站式服务。构建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推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 一是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二是全面落实区委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工作要求,建立“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三是持续推进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澄江镇运河村、复兴街道龙王村和歇马街道文凤村成功创建第十批“重庆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静观镇素心村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全区190个村(社区)遴选637名法律明白人,完成每个村(社区)有3名以上法律明白人的年度目标。
68 扎实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 一是对照《重庆市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实施办法》《重庆市双拥模范城(县)验收标准》,开展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自查,形成《重庆市北碚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创建市级双拥模范城(县)的自荐报告》,报送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二是以双拥创建为抓手,建立健全38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军民共建单位。三是北碚区抗击森林火灾双拥工作经做法被市双拥办、全国双拥办专题刊发。


政策原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