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区开展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协同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市及全区教育大会精神,锚定“西部知名、全市一流”教育强区的战略目标,区教委以“13751”工作思路为引领,聚焦优质均衡发展核心任务,系统推进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创新构建“制度革新—路径贯通—生态护航”三维联动机制,通过教共体建设破除校际壁垒、优化资源配置、破解同质化发展难题,着力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教育新格局,为全面提升区域教育质量注入强劲发展动能。
一、革新制度体系,夯实协同发展根基
一是精准把脉,梳理短板弱项。通过实地调研、专题座谈等形式,系统研判区域生源分布、办学特色差异、师资配置现状等核心要素,重点诊断原有教育集团在运行机制、资源配置、质量均衡等方面存在的结构性短板。二是政策引领,明晰实施路径。成立教共体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召开教共体建设推进会,精准把握“示范引领、优势互补、全面提质、一体推动”核心任务。印发推进教共体建设意见及实施细则,完善干部教师轮岗交流、资源共享机制等关键举措。三是模式创新,优化资源配置。以“领办校+融合型+共建型”模式,组建18个教共体,覆盖中小幼全学段。遴选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小学、缙云幼儿园等优质学校为领办校,引领推进教育管理、人才交流、教学教研、内涵发展、考核评价五个“一体化”建设。
二、突破协同壁垒,融通创新发展路径
一是机制破壁,构建协作生态。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教共体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模式,不仅有效实现了对西大两江实验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质量提升等领域的全方位引领,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深度共享与优势互补,更通过跨区教共体在涪陵区的成功实践,打造出多元融合、创新协同、均衡共进的教育新生态,为全市城乡教育协同发展探索出了新范式。二是队伍锻造,夯实育人根基。朝阳中学教共体立足重庆市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五双工程”和“双培养”机制,创新实施党员名师工程,构建“政治素养+师德修养+专业能力”三维培养体系。通过分层分类培养模式,打造“政治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形成可复制的“朝阳经验”,为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任务树立实践标杆。三是维度拓展,创新协作范式。朝阳小学教共体打造“云端教研共同体”,依托“课例展示+互动研讨+专家引领”的教研模式突破时空局限;金兴小学教共体深化“绵碚”教育协作,通过结对帮扶和共建研讨实现跨区域资源互补。形成“线上虚拟协同+线下实体联动”的双轨运行机制,构建起“虚实融合”的教育协作新生态,有力拓展了教育协作的维度和深度。四是品牌孵化,凝练特色优势。天生向阳小学教共体整合成员校优质科技教育资源,成功举办“科技少年派,智造新未来”科技嘉年华,打造“资源互通、质量共进、特色融合”的协同发展格局,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教育品牌,为区域教共体文化建设提供了范例。五是劳动育人,创新实践路径。朝阳幼儿园教共体以蒙爱课程为基础,构建“同伴协作—自然探究—社区服务”三维劳动教育体系,通过12类特色活动和“生活小能手”日常课程,培养具有“五心”品质的幼儿,形成特色生活化劳动教育模式。
三、巩固长效机制,护航协同生态发展
一是评价牵引,驱动质量提升。围绕“五个一体化”建设目标,研制教共体评价方案及考核细则,建立“过程性+结果性”双轨评价体系,重点评估组织管理效能、师资建设成效、资源共享水平等关键指标。二是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建立“孵化—成长—引领”动态培育体系,夯实办学基础、深化教学改革、强化示范引领。完善“领办校+N”的教共体办学模式,通过量化评估促进成员校协同发展,构建优质学校示范引领、成员校协同并进的集群式发展生态。
在制度革新夯实根基、路径突破激活效能、生态护航强化保障的系统推进下,我区教共体建设纵深发展,“五个一体化”建设成效初显,跨校协同新模式活力迸发,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持续扩大。下一步,区教委将持续深化协同机制改革,完善长效发展体系,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扩大优质资源辐射半径与综合效益,构建“全域协同、整体跃升”的教共体发展新格局,开创北碚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