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北碚区司法局资料库里一张看似普通的光盘,别看我其貌不扬,装的内容可是实实在在的“干货”。
小小的身躯不仅记录了20多年前北碚区人民调解与普法工作的珍贵瞬间,还承载着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调解+普法”的初心与坚守。
而我的“记忆”深处,有田间地头化解纠纷的调和智慧,也有乡邻们从争执不休到懂法识法的蜕变轨迹。
老旧排刷见证普法变迁
在北碚区司法局的资料库中,一张印着“前进中的北碚区人民调解”的工作汇报光盘,正静静沉睡。这张诞生于2003年的光盘,看似寻常却宛如一把钥匙,打开了北碚区人民调解与普法工作的“藏宝箱”。
当年,“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调解”的经验做法,不仅为那时的基层法治建设注入蓬勃活力,更如同一笔宝贵财富,为持续深入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提供了思路指引和路径借鉴。
“北碚区的人民调解工作,一直以来都做得很扎实。”北碚区司法局退休干部徐继华提及过往,内心满是自豪。彼时,重庆市正积极推进规范化调解委员会创建工作,北碚区凭借规范有序的调解实践脱颖而出,为配合即将在北碚区召开的重庆市规范人民调解工作会,这张承载着实践智慧的光盘应运而生。
光盘制作于“四五普法”深入开展之际,内容不仅记录了北碚区司法行政工作中的人民调解实践,更通过一个个典型调解案例,生动呈现调解工作的核心理念与创新机制,成为法治建设进程中一份珍贵的时代见证。
光盘收录的典型案例,是北碚区人民调解普法工作的精华,每个案例都是一堂鲜活生动的法治课——据徐继华回忆,20世纪90年代末,北碚区澄江镇某生产队里,两片相邻农田因灌溉用水起了纷争:上游农田截流过多,下游农田缺水严重,农户双方争执不休,矛盾一触即发。
村里调解员知悉后,火速赶到现场,先从法理入手,耐心细致地讲解相关法律条文,让双方知晓法律边界;再从情理出发,动之以情劝说邻里之间应守望相助、和睦共处。经过一番入情入理的调解,上游农户意识到自身做法不妥,主动提出按比例放水,下游农户也释怀理解,双方握手言和。
在调解实践中,北碚区的人民调解员始终秉持 “情、理、法”相融的工作方法——既着力化解眼前的矛盾纠葛,更注重播撒法治理念的种子。先从情感疏导切入,用共情消解对立情绪;再以事理辨析相劝,用共识搭建沟通桥梁;最终依法条析理明责,让当事人在纠纷平息的同时,对法律法规形成深刻认知。
这种层层递进的调和智慧,真正实现了“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如今,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北碚区的人民调解工作也随之迈上新台阶。“碚复调”“万家和”“老李调解室”“小廖来调”等一批特色鲜明的调解品牌接连涌现,这些扎根基层的调解力量始终秉持“调解+普法”初心,在用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深度参与基层治理的过程中,更以润物无声之势助推公民法治素养持续提升,让法治精神融入社会肌理。
“调解+普法”齐发力,标本兼治促和谐。这张薄薄的光盘里,刻录的不仅是北碚区法治建设的珍贵记忆,更是基层普法创新实践的生动注脚。它所记录的时代虽已悄然远去,但其承载的法治精神却如星火般代代相传,持续激励着一辈辈司法行政工作者普法之路步履不停、笃定前行。